看书本 > > (三国同人)小民之计by分野 > (三国同人)小民之计by分野第54部分

(三国同人)小民之计by分野第54部分(1 / 2)

>的意思,就是皇上的意思!!!你们是要我行悖逆之事!!!你们这般轻狂、短视,都是我管教不严之过!皇上亲厚,不责罚,我代皇上自责三十杖!!!”

关羽也知道错在哪了,忙也跪下。

可是张飞还在旁边道:“哥哥要罚便罚我,别打你自个儿啊!你说错便是错吧!”

刘备费力看去,张飞那模样,他就是再自打一百杖,张飞都体会不了他的苦心,只怕还适得其反。

刘备无奈,怕带他们回去江陵后,成日跟着他进出州府,要是哪天一个克制不住,在小皇帝面前爆出什么不该说的话来,真要完蛋!

只好找到诸葛亮,把留在南阳的人换成了关羽、张飞。

关羽、张飞两人守南阳,虽说这两人可以威势北方,但看着复命来的刘备,刘协就是有刘备仍旧在护短的感觉。

刘备呈上缴获所得,六万降军,几十万粮饷及金银绫罗等物。

粮饷交给刘琦,另叫刘琦发出二十万石粮草,十万饷银送往汉中,替吕布安抚宋宪那几个。

至于降军,刘协很大方的将其全部归到刘备这个至今已名符其实的“左将军”名下,代天子掌管。

刘协倒是很想培植一支自己的御林军,可一来这是曹操降军,怕收不服;二来手下无将可用,他是完全不懂怎么带兵的,索性做个顺水人情。

人情做了,心情不太好,有点亏得慌。

诸葛亮有了长史的官职,在刘协身边更加方便了。

刘协想来想去,想起一个人。

刘备建立蜀汉之后,拜为五虎上将的其中之一——黄忠。

这个,也是一个不用猜疑便可以放心的忠臣,人如其名,毕生忠于汉室,而且时间上看,此人现在就在荆州长沙郡。

刘协授意,诸葛亮便以同乡之名,写信给黄忠通气。

先问一问,想不想到圣驾跟前效命?有了黄忠的书信,才好举荐来。

免得小皇帝亲自张口索要,引刘表猜疑。

板上钉钉的事,刘协才舒一口气,刘表来见,说江东来人。

谁?

孙权。

第八十八章

孙权还是一身白衣,老高的个,碧眼高鼻,帅得没边。

刘协介意的有三——要不要这么高?拔葱啊!?喊“吾皇万岁”的嗓音浑厚,略带鼻音,见到刘协先惊喜至极地笑了一阵,声音十分悦耳,这又一个变嗓变出谱来的!最后一点,朕未加冠,你们一个二个忙着加冠是怎么回事?

刘协嘴里道:“平身。”

孙权站起身,一看刘协早已屏退下人,这处偏厅里只得他们两人,先扬眉笑了笑。

“皇上怕我又叫出那个称呼来,所以早早撵走了其他人?”

刘协疑惑:“什么?”

孙权道:“猪儿。”

刘协:“……”还真忘了。

不叫刘表、诸葛亮他们在边上,只因为江东掌权的仍是孙策,孙权此来,并没表明使臣身份。

江东随便来一个人,皇帝就亲自接见,岂有此理。

可是不见,又不知道孙策是个什么态度,加上私心作祟,还是见一见。

刘协没什么朋友,如果硬要把曹操塞进宫的伴读算做朋友的话,这时候身边也是一个都没有的。

和孙权幼时相见,那时候局势太叵测,互相也心思不纯粹,但孙权对他还不错,当然是在对比了董卓和曹操之下的——还不错。

后来去寿春,孙权也算是尽心尽力帮过刘协,帮不上的不算。

此时再见到面,虽然变化挺大,但眉眼间的熟悉感让刘协心里颇有点暌违的愉悦。

孙权,也算是一个久别重逢的老友了吧!

刘协干脆把下人也撵走,在偏厅相见,权当私下里会见个好友,免得孙策尾巴翘起来。

哪怕刘协现在非常需要拉拢孙策,拉拢也得有个度,不好把握。

孙权照规矩跪拜一通,刘协指指小几另边,示意孙权坐下。

孙权很聪明,不用多说,自然知道刘协为什么这样见他。

至于那个称呼……

刘协笑道:“朕是猪,你是什么呢?”

孙权好好端坐着回答:“皇上金口玉言,跟我兄长说过,我孙家一家子都是猪,不是吗?”

刘协囧乐了:十年了,你们可算承认了。

孙权又道:“兄长与我,一向以此为荣。”

那是,跟天子一样属性。

刘协—_—

看样子,孙权不止个子长了,脸皮也见长。

刘协不恼,孙权十分高兴。

刘协干咳一声,不提大事,只说家常里短:

“你哥哥和周瑜还好吗?”

周瑜就跟孙权的另个哥哥一样,刘协这么问,本来没有其他意思,可是孙权忽然露出点怪怪的样子来。

刘协顿时来了兴趣——那两个内讧了?按理说应该不会吧?那就是……相亲相爱过了度了?

刘协笑得暧昧起来,看来老跟曹操吵架还是有好处的,曹操二皮脸的功夫出神入化,把刘协给锻炼得察言观色十分厉害。

刘协这一笑,换孙权干咳了。

孙权搞不懂,那些事情,刘协怎么知道的?

孙策上了战场,就跟蛟龙入海一样,难有对手。

拐了袁术的十几万兵马,本来数年才能建下的功业,两年就成了规模,却忽然没了动静,安守在江东一隅,屯兵养民起来。

刘协来到荆州,得知江东情况后一直想不明白,孙策那样的性子,不乘胜扩张,屯的什么兵?养的什么民?

就是那个周瑜,也是个好战分子,怎么会甘心偏居?

可江东愣是安然过了三年,无战。

不像孙策和周瑜的行事风格,倒像孙权会做的事。

刘协曾在酒醉后对孙权说“你哥哥孙策很厉害,他打的江山,打下来,他便被人暗算了,江山留给你”,有了刘协这话,加上有了救刘协出来的想法,孙权他……

他跟刘协知道的那个孙权,也不一样了。

孙策和周瑜忙着征战的时候,孙权穷尽了心思,想取而代之。

孙策为人豪爽不拘小节,对孙权又极是偏爱,久而久之的,被孙权找到下手机会。

孙策跟周瑜,一个主公一个臣子,在军中好说,同塌而眠商议军务,没什么奇怪的,可是回了庐江,两个人还是食则同席,卧则同榻,形影不离得十分可疑。

孙权自己倾心刘协,已经带上了有色眼镜,眼瞅着两个哥哥八九不离十就是那回事了,可那个短筋的大哥连自己本心都搞不清楚,还搜集什么曲谱,要去乔家给他自己和周瑜求亲。

那一阵,周瑜嘴里说着好,其实很憋屈,孙权常常见他坐在琴后发呆,一坐就是半天。

为了篡权,还为了这两个人的“幸福”,孙权设酒局,下药,把两人送做堆了~

孙权他娘吴氏本来喜滋滋地,等着孙策自己去提亲,结果,过了一阵,孙策不提这事了!

吴氏急了,问过几次,越逼越急,最后,孙策豁出去了——

他这辈子,就跟周瑜过了,反正还有三个弟弟,传宗接代不在话下。

差点没把老娘气死。

孙权两边劝,还发动江东一堆老臣一起和稀泥。

孙策英雄了得,跟孙坚像个十足,周瑜也一向被吴氏当做儿子看待,吴氏气虽然气,到底还是心疼的。

加上江东的土地,是这两个同心协力打下来的,老臣们吃惊虽吃惊,竟然默许了,吴氏处置孙策、周瑜,有些开明的老臣怕出人命,还跑来劝。

劝来劝去,吴氏妥协让步。

从那后面,江东的大权面子上还是孙策掌着,大都督也还是周瑜,但实际上的权柄,已经落到了孙权手里。

孙策和周瑜不敢在吴氏跟前晃,躲去柴桑过日子,孙权只有在决计不定的时候,会问他们的意见。

虽说孙权动了手脚夺权,但孙策躲过暗杀,抱得美人归,是倒霉还是走运,他自个知道就行了。

江东众臣经过三年,看孙权处事稳当,已经准备联名上表,请求换孙权来继承孙坚爵位。

这时候,谣传天子到了荆州。

刘表和刘备一连串的动作,孙策和周瑜传信给孙权,建议他探探虚实,他就来了。

刘协问“你哥哥和周瑜还好吗?”,就像在问:那两口子还好吗?打架没?拌嘴没?生子没?一样效果。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孙权险些乱了阵脚。

冷静下来一想,江东也只有几个老臣知道的事,刘协断断不会知道的,肯定是自己沉不住气,表情异样,惹得刘协想套话了。

刘协抖擞了精神,绞尽脑汁预备下套,套点八卦来听听。

孙权精神力倍儿集中,可不能叫刘协小瞧了他,严阵以待。

两个喝着茶,气氛越来越诡异——

刘协出招:“问你话呢?不会说话了?”

孙权接招:“挺好。”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