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为什么叫做桃源镇,李煜不得不花了3000声望点,把《桃花源记》给剽窃了出来。里面已经改成了适合东汉末年的风格,其实很大程度就是少了‘无论魏晋’这四个字。
改好之后桃花源记,得到了陈瑀和袁涣的一致认可,认为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文章,同时对李煜也高看了一眼。一直以来李煜都以文人的身份出现,但却没有听过其文名,如今听到这《桃花源记》,到是证明了他文人的身份。
额外还得到了一个好处,那就是李文看向李煜的眼神多了几分尊敬。他们家三代舞文弄墨却也没有能够出仕,但鉴赏能力还是有的。何尝看不出来,这《桃花源记》是难得的好文章,陇西李氏是出名的武将世家,没出来过几个文人。
此刻李文就希望李煜是真正在陇西李氏弟子,就算不是,只要他不做出什么危害李氏名誉和利益的事情,那么他也打算想办法承认他是真正的李氏子弟。
不过如此一来,针对桃源镇的开发却是又要他们费心许多。
更别说还有一些整体搬迁工作,有些启越镇的百姓听到要搬迁,三万人里面扣除那些出仕的或者到工业区工作的,超过九成都希望跟着李煜去桃源镇那边。
李煜自然不可能让他们都跟着过去,他在这里投入了那么多的本钱,自然不可能来个整体搬迁。最后只有一万人有资格跟着他过去,同时考虑到劳动力的问题,后续还会迁徙两千新来的山民过来居住。
与此同时,养殖场会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和林业方面的承包也会进一步扩大。李煜就是要把这里建设成为最大的农林乡,自治区提供足够的药材、蔬菜、肉食和木材等原料。
铁匠铺和造纸厂搬迁,铁匠铺李煜打算专门在陵阳镇这里,选一个地方开设大铁厂,以官府出钱入股,招募所有懂得打铁的工匠过来流水生产铁器。
造纸厂却是被他带到了黔县,在那里进行研究,以后若是有了合格的纸张,那么再想办法把印刷术和油墨制造方法给弄出来,到时候疯狂印书,把黔县建立成为文化镇。
这是他初步的规划,同时第一次把预算和可行性报告这种东西拿了出来。这是他花了三天时间,在卞玲珑的帮助下才制作出来的。
本来作为掌握整个自治县的县令,他有权直接拍板,但他承诺过财政公开和政务公开,所以他就拿出了预算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次接触这玩意的官员们不知道如何评价才好,却也觉得是个难得的创举。至于实际效果,还是要看建设的结果才能知道,不过看过这两份文件后,心里其实已经认可。
随即,他们也提交了按照李煜的意思,制作出来的基础建设预算费用,还有建设内容。
只是由于他们不懂得列表和使用阿拉伯数字,整个预算看起来非常凌乱,而且看起来也非常吃力。最后李煜不得不发回去,让他们按照他的预算书来书写。袁涣这个县丞,都不敢反驳什么,只是默默的把文书拿了回来,表示一天内绝对做好。
袁涣人其实不坏,虽然满口仁义道德,但还是以百姓为本的存在,学习的内容也是以孟子为主。再说这年头儒家还没有彻底被阉割,还是有很多可用的地方,所以说袁涣是个腐儒,其实的确是有点过了。
次日,他的确是拿出了和李煜一样的报表。按照李煜写的内容,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并用确保结果不容易被改动。只是根据这个预算的话,比如公园和公厕却是没有在内,另外缺少了官营旅馆和官营酒店这两个报告。
他把这个意思告诉袁涣,后者却是不明所以,按说这酒楼和旅馆都是民间自发建设。官府最多是建立驿站,供应过往官员居住下榻便是。
至于公园和公厕,后者还好,毕竟最近他也开始意识到了卫生的重要性,但是公园他觉得不需要,毕竟这到处都是深山野岭的,哪里不能去散步?
李煜直接就告诉他,难道以后城市不对外扩张了?再说到公园去玩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他们去山林里面是不是太危险了点?至于官营酒店和旅馆就更不必说,这是主要针对人口普查和调查考虑。
一方面可以为政府提供税赋,一方面可以清楚的知道入住的是什么人,对于可疑人物也能进行及时通报,方便官府及时处理,免得让逃犯或者身份可疑的人在自治区里面胡作非为。关键还是酒和醋这两种东西,李煜打算官营,以弥补税收的不足。
酿酒和酿醋都需要粮食,如今自治区就缺少粮食,若是放任民间酿酒,那就是对粮食的浪费。同时民间酿酒大多掺水,在别的地方也就罢了,在自治区岂非自损形象?
袁涣闻言顿时觉得很有道理,说到底就是见识还太少了,辩论不过李煜,无奈之下只能同意,只是这样一来,这预算科就大了去了!
“难道就不能够分批进行?先规划,留出空地,然后按照需要,从最重要的公路进行建设,然后再到公厕和公共澡堂。也不需要全部建起来,先建立点应急便是!
如今百姓刚刚过来,建设就浪费了大家很多的时间,公园和学堂其实完全可以稍微推迟一些进行建设。尤其是公园,明年内能落实就已经不错,反而酒店和旅馆要提前建设,争取尽快盈利!”李煜顿时破口大骂。
“是属下思虑不周!”袁涣倒也诚恳,当即认错。
“好了,时不我待,百姓越来越多,我们的事情也就越来越多。过几天第一批墨门子弟就会过来,希望能够招募几个,这样你我都能清闲许多!”李煜叹了口气说道,如今百废待兴,不说袁涣,就是他也是忙得不行不行的,继续追究下去就显得自己得理不饶人了。
“希望如此!”袁涣倒不是很厌倦这种快节奏的办公,这让他感到很充实,不过有人愿意帮他分担点,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第67章江夏蛮作乱
用地规划、预算演算和可行性报告,这种行政模式在东汉从未出现过。
更别说李煜还要求三镇官员,在今年年末的时候,把明年的财政预算报表提交上来。所有开支和计划开支都必须要列举出来,同时允许上浮10%作为应急资金。
汇报上来的预算,会经过计曹的人进行统计,把不合理的开销砍掉。这些预算最终会在衙门门口开设政务公示栏进行公开,由百姓进行监督。若是有不合理的开销,而且还通过了,最后被百姓提出质疑的话,那么几乎相当于打了镇衙和县衙的脸。
本年度全部的财政收入,扣除预算之后剩余的部分,就会全部运送到治所里面进行储备,作为自治区今年度的财政收入。当然也不是说,就这样封存不管了,明年的时候会根据各个领域的需要,把这笔钱下拨到各个领域。
根据目前自治区的情况,李煜把明年的重点放在农业和教育这两个大点上面;次一级的是公共设施、军事建设和道路交通三块;再下来才是工业、医疗和商业方面的扶持款。
三十万人口不是最终的结果,只是更远更偏僻山区的山民还不知道自治区的存在,或者说对自治区本身不是很信任。同时普通的百姓又担心山民野蛮无理,李煜却护着他们反过来压迫自己,于是也不敢轻易迁徙到自治区里来。
可以说如今能留在自治区里面的百姓,大多都是几代在这里居住,不忍心离开故土的存在。他们大多都有些资产,不是已经开设了商铺,就是已经购置了田地。或许是觉得贱命一条,也没有打算迁徙出去。这部分人其实也不多,拢共不到两万人。
预算这块在东汉完全是全新的玩意,不过比起以前首先统计今年收入多少,然后按照比例运输上去的情况要科学许多。
以前的操作方法,大县就算交出了那么多比例的税收,本身依然有充裕的资金进行发展,甚至会浪费不少税金。反而是小县,有时候交出了税金之后,别看比例不大,却会导致这一年下来县财政都紧巴巴的,别说发展,能支持日常开销已经很不错。
预算是原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