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以前已经养成吃早餐的准备,所以三女为了迎合他也是慢慢养成了这个习惯。早餐也很少会吃干饭,最多熬点米粥就点咸菜,最多煮上一枚禽蛋或者茶叶蛋。
到底是春节刚过,根本没什么能吃的蔬菜,一家子吃了十几天的干菜和腌菜,的确是有点不喜,只可惜除了继续坚持下去,又能如何?
李煜起来的时候,早餐已经准备妥当,甚至谢环已经去店铺继续经营;李伶也去学院那里教书,反而是卞玲珑作为贴身秘书和妻子,伺候着他进餐。
“要在家里休息两天不?”餐桌上,李煜看向卞玲珑。
“若夫君不希望妾身抛头露面,妾身可以一直待在家里。”卞玲珑顺势说道,其实她也有想过,成为人妇之后,就在家里操持家务。
偌大的房子没有人照顾实在不像样子,只是她还要兼职李煜的秘书,所以只能用晚上下班之后的时间来打扫,好在谢环和李伶都在家里,多少能帮衬一些。
只是她们以后肯定也会出嫁,到时候家里空落落的,没个人打理也不好。
“这点我尊重你的看法,如果你想要工作,那么就继续做我的秘书。家里的问题,雇佣一个信得过的人来当佣人就好!”李煜缓缓说道。
“外面的人如何信得过……不若买个丫鬟回来……”卞玲珑提议道。
“人口买卖到底不人道,忠诚说来也不过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自治区以后肯定是要废除人口买卖的,只可惜现在还不是时候,不过若是我带头了,别人难免会抓到话柄。”李煜摇了摇头。
在墨门的概念里面,人口本来就不应该拿来买卖。就是有主从这种东西存在,才构成了阶级,才有了剥削。李煜的理念里面,公民都应该是平等的,不应该因为家里遭了灾,或者遇到了什么难处,就被迫卖身给别人,出现这种情况只能算是政府的失职。
“那妾身适当留意一下,又或者让小妹她们留意一番!”卞玲珑点点头,李煜说得有没有道理他不管,家里的男人发话了,她无条件去服从,甚至不会去争论什么。
另一方面李煜也是非常纠结,一方面提高女性的自主自立,也是他的目标之一;一方面,他也很享受这种待遇。是故到底要不要改革这方面的问题,本身就是个难题。
算了,本来就是任重而道远的事情,这年头的女性完全没有自主的能力,甚至连些提及的储蓄都没有,离开了男人说不定就活不下去了。再加上强权意识和官僚意识,女权什么的完全玩不转,现在考虑这个也没什么意思。
如此过了两天,卞玲珑在街坊里面找了个三十多岁的妇人,帮忙打扫和烧饭,主要还是晚饭,午餐她和李煜在县衙里面吃,倒也不需要另外做。
这也是李煜拿出来的一个福利,只要是官府里面的人,每天中午至少有一顿午饭。也不算差,两肉一素,怎么都不会太差。代价就是县衙和镇衙的开销,比以前多了一些。
这工作容易,而且一个月也有数百文,自然是抢着来做。其实不要钱也无所谓,本来就没什么重活,给自治区主事家里打扫卫生和烧个晚饭什么的,太简单了。但却因此有机会抱上县令的大腿,以后说不定有什么麻烦事,也有人情可走。
随着时间到了三月份,李煜他们一家四口也习惯了有个佣人的事情。早饭依然是卞玲珑她们三个轮流来做,不过晚饭除了某些特殊的时候,已经是吃佣人准备的东西了。
不知不觉,黄道吉日也到了,李文在所有人的见证下,强娶了蔡琰。据说当天蔡邕直接打上门去,结果被李文一脚踹飞了……不得不说那老货,为了面子真的是够拼的……
这下也好,对河东卫氏也有交代了,就算不爽也会只能过来找李文算账了。
反正从以前开始,河东卫氏和陇西李氏就不对付,对此陇西李氏那边得知此事居然也派人送来了贺礼,而且礼物还比李煜结婚的时候厚了不少,可见其也是支持这桩婚事的。
对此李煜就是撇了撇嘴,这李文不愧是李陵的私生子,是被陇西李氏承认的存在,这不礼物都比他这个西贝货多了不少。
其实李文才苦,虽然是做戏,但当面把老丈人踹飞什么的,搞得蔡琰非常不爽,当天晚上都不给他进婚房。其实就算进去也是和衣而睡罢了,李煜已经明确交代了,蔡琰不到十八岁禁止同房,不到二十岁禁止生育。眼看这还有六年多,李文也是苦不堪言。
好在他就是一个武痴,没地方发泄就在后院里面练武便是。
比起李文这个小问题,工业区里面的新产品才真的让李煜高兴不已。
林铭前来汇报,雕版印刷机已经改良完成,油墨也已经革新完成。目前完全可以投入使用,每天至少也能印出个五百多本书籍出来。活字印刷正在抓紧研究,想来也不难。
只是林铭表示,这活字印刷,现在还不适合弄出来,否则会给李煜带来杀身之祸。
现在而言,雕版印刷效率的确不如活字印刷,成本也高,但正因为这样,使得印刷出来的书籍价格也是一般寒门士子没办法购买的程度,这样才能保证安全。否则那些门阀,必然会要出手,要么把活字印刷机毁掉,要么掌控在手里!
“若招募数千人,同时开印,每本可多少钱出售?”李煜问道。
“若都印《三字经》或者《千字文》这样的小册子,每天可以印出数千本出来。纸张和油墨都便宜,所以每本只需要30文左右就能买到,一般百姓省吃俭用,一年下来估计也是可以买到的。”林铭想了想说道。
“给我各印三十万本,加班加点的印!可以分成三班,人休息印刷机不休息,给我火速印出这六十万本出来!这批书籍,全部都是官府出面采购,算入自治区财政里面!”李煜郑重的说道。
“你到底是怎么打算的?说来听听如何?”林铭闻言好奇的问道。
第114章全民大扫盲
“大人!怎么突然订了那么多的书籍!这可不是小数目,是六十万本啊!每本三十文,却也是一万八千贯呢!自治区的财政才刚刚有所缓和,哪经得起如此折腾?”袁涣泪奔了。
当李煜告诉他,自己订了六十万本《三字经》和《千字文》之后,他就哭了。
他知道,李煜想要推广全民教育已经很久,只是以前没有条件。他身为读书人,本来这种教化之功,自然也是非常赞同的。问题是他同样也是自治区的县丞,看着自治区的财政一直都是亏损状态,真的高兴不起来。
结果这全民教化的喜悦,还有财政亏损的无奈混合起来,直接就泪崩了。其实这已经很不错了,换个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只怕直接疯掉都有可能!
“这还只是开始,迟一些只怕还要订三十万本《数学》回来!不过那玩意印刷起来比较麻烦,据说每本需要五十文;另外《汉语拼音》也要购买三十万本,也要五十文一本!”李煜却是毫无顾忌的说道。
“可是自治区的财政……”袁涣提醒道,真的要提醒,甚至要严厉的拒绝才行!
“今年不是还免税一年么?朝廷都不急,我们急什么?钱是什么东西,不流通起来就是一堆废铁,什么用都没有!
你再想想,如今我们推广了全民启蒙,迟一些他们有钱了,是不是要买更好的书籍来进修?比如《春秋》、《诗经》和《论语》什么的,那些我们就没有义务免费派发了吧?
他们肯定要花钱到印刷厂买,印刷厂肯定会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于是制造油墨和纸张的工厂也要扩大规模,制造油墨和纸张的原材料,自然也会涨价。
甚至于,这几个工厂也会发给工人薪水,他们有了钱,可以买书看,也能买好吃的或者衣服。这些钱最后在交易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税金,最终回到我们政府手里。但与此同时,在这个经济链之中,自治区的所有人都有受益,整个自治区也会因此变得更加繁荣。
反之,若是让他们自己发展,且不说全民教育要等到什么时候,这自然的经济提升可是非常缓慢的。本来三个月的事情,非得推迟到三年甚至十年,作为官吏你觉得自己合格了?”李煜说完,看了看袁涣。
袁涣只是一个传统的读书人,哪里知道什么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