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点不用你说我也知道,若非工会是一种新生的事务,而且工业区是你的心血,只怕早在他们建立初期,林某人已经处理妥当……不过话又说回来,你这样是不是太仁慈了点?”林铭摇了摇头说道。
“有些事情你不懂,我有我的选拔标准,还有看人的办法。他们信得过,那么就算犯点小错误,那么我也可以包容他们!反之,有些地方和事情,哪怕再有才华和天赋,我也不会允许随便一个人参与到其中来!”李煜隐晦的说道。
“只希望你不会看漏眼……好了,工业区的工会已经开始在控制范围!事到如今,工业区以外,自治区以内的那些可能会出现的工会,需要压制到什么程度?”林铭问道。
“三年内不要让工会这种机构出现!想办法,转移百姓的注意力!”李煜说道。
“三年?你确定只需要三年?!”林铭知道这三年是什么意思,这才赶到好奇。
李煜所言三年,肯定就是太平教起义的时候。算起来也就是在184年初的样子,当然这是按照公历的办法来计算的结果。那年就是甲子年,张角他们预计是在农历四月份起事。
“实际上,三年后就算我们不发展工会,难道就能一直压制工会的出现?更别说,到时候世家也会陆续把目光放在我们身上,留给我们的时间可不多了!”李煜严肃的说道。
“正因为这样,才容不得添乱子!”林铭的意思是,到时候既然都自顾不暇,还要把工会搞出来,不是给自己添乱么?
“控制好工会,那么就相当于工会帮助我们,管理好了那些底层的工人们。反过来,没有这个机构在,那么就更容易被世家的间谍渗透和煽动,这样对我们反而不利!”李煜肯定的说道。
“那好,我会安排下去!”林铭点了点头,应承了下来。
如此工业区这边,还有工会的事情基本上就告一段落了。李煜在这里呆了几乎五天的时间,积压下来了不少的工作。
回到桃源镇的时候,时间已然进入了181年的5月份。对于李煜的不告而别,袁涣自然提出了最大的抗议。
程昱和陈瑀两人没有明说,但也没有帮李煜说句好话,显然心中也差不多是这个想法。这搞得李煜再三保证,并且迅速埋首于案牍之中,这才摆脱了袁涣的纠缠。
第125章悄然的变化
181年,大汉和以前一样,天灾人祸不断。
农历四月,交州梁龙再次反叛,但迅速被新任命的交州刺史朱儁平定,之后朱儁被调入中枢,任谏议大夫;农历六月,天降雨夹雹,冰雹有鸡蛋大,今年的粮食也因此减产。
好在从179年就反叛的板楯蛮,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迅速被朝廷大军压制在巴郡。原本隐隐已经有糜烂益州的叛乱,已经开始进入尾声。
刘宏的善意还是得到了世家的原谅,或者说世家们也认为让板楯蛮反叛下去,对他们已经没什么好处了。
到了秋季,自治区第二次丰收。雨夹雹并未影响到吴越之地,也未对粮食造成减产。
水稻获得了大丰收,只可惜里面养着的鱼苗还没有完全长成,也不是说不能吃,但还没有必要。按照新的办法管理之后,或许是种子的品质不错,熟田亩产五石以上;那些刚开辟出来的新田,也有三石以上,更别说明年这些鱼苗长成,又将有一笔额外收入。
高产作物自不必说,今年收获的三种高产作物,若纯粹拿来吃的话,甚至足够自治区所有百姓吃上两年。不过为了做到利益最大化,番薯最终想办法制作成粉丝,而马铃薯也作为菜肴开始分散出售,玉米更是用来磨成玉米面,或者和番薯一样,用来酿酒。
番薯酒的口感很不错,采用的是比较先进的技术,也进行初步蒸馏,不过却是入口绵柔甘甜,度数也不高,是故男女皆宜。
玉米酒则不同,适当蒸馏之后把度数控制在2540度之间。酿造出来的玉米酒甘甜浓烈,酒味醇香,是真正的男儿酒。
第一批极品玉米酒酿造出来后,李煜作为福利,难得给军中将士每人一坛。只是表示他们只能轮流喝,免得一起喝了之后醉酒误事。
典韦当时就反驳了:“些许酒水哪能误事?就算喝上十坛也不会会醉!”
他的观点也得到了黄盖、关羽、黄忠和李文等人的赞成,杨浪这个不喝酒的家伙姑且不说,祖茂和祖郎虽然没说什么,似乎也是很认可典韦的话。
结果李煜就让典韦先喝了再说,后者自然无所谓,拍开封泥揭开红布,顿时一股浓烈的酒香弥漫开来,周围这群酒鬼,顿时都下意识的咽了口唾沫,就连杨浪也不例外。
“好酒!”典韦护犊子一样把酒坛子抱在就怀里,大笑一声,直接就抬起来开灌。结果喝了两口顿时是被辣的有点措手不及,呛了半天才缓过气来。
“主公,这酒好辣,但却是好酒,极品好酒!”典韦大笑,或许是酒气上来了,此刻的他一张黑脸上,居然也透出了点红色来。
“这酒醇,也正因为这样容易喝醉。一坛下来很少有没有醉倒的,至少现阶段来说是这样,所以为了省得你们醉酒误事,就只给你们一坛,以后休沐的时候,想要喝再去买就是了!今年大丰收,番薯酒和玉米酒酿了不少,所以酒水就不再限制购买了!”李煜郑重的宣布到,这个结果自然也得到了这帮酒鬼们的一致叫好。
“只是喝了这酒,只怕以前的那些酒都喝不下了……”典韦突然感慨了句。
“扣除番薯酒和玉米酒,用稻米、高粱和粟米酿造的粮食酒也会少量供应,也和这玉米酒这般浓烈,你就放心喝便是!”李煜闻言打趣道。
“老典我还真的要去买来尝尝!”典韦大笑,其他几人也是有些意向。
在自治区之外,世家封锁高产作物的输出,甚至不断宣传这三种作物有毒的虚假情报。当然其实谁都知道,虚假消息到底是虚假消息。不过他们需要的是在这三年内封锁住就好!
只是吴越地区,三种高产作物根本欺骗不了百姓。这三种作物对土地的要求不大,关键是产量高,而且还能有各种用途,以至于不少自耕农,甚至是山民都有开始弄到种子耕种。去年只是少量种植,今年已经开始大范围种植,并且获得了丰收。
奈何没有粗加工和深加工的技术,试图用番薯和玉米酿酒,口感又没办法和自治区酿造出来的相媲美。最后甚至番薯酒和玉米酒都成为类似饮料一样的东西,但好歹能卖出去。
今年的收获丰盛,扣除留下来吃的部分,还有兑换成稻米或者粟米的部分,剩下的拿出去卖了不少的钱。其他地方不收购,但自治区收购,只是价格不高。对于百姓来说,缴纳了赋税之后剩下的,都是他们的纯收入,以前想都不敢想,哪里还敢嫌弃价格低?
有了钱,自然是在自治区里面逛了逛,发现启蒙三件套非常便宜,据说一次购买还能进行为期三天,每天三小时左右的拼音培训。
百姓的智慧是毋庸置疑的,或许买一套的钱有点高了,不过他们几个乡亲筹钱买一套,然后推选一个人去学习,最后再回来教给大家便是。如此买一套就能好几个人收益,分摊下来又不需要多少钱。
购买者家中大多都有儿女,舍得买书自然是为了让儿女有机会读书。参加培训的人这三天基本上都是睡大通铺,学习以外的时间甚至找点扛货的活计来做做,赚点外快什么的。
参加完培训之后,靠着拼音这书本上的字也大概能通读了。回去之后找根树枝在地面上,或者找个沙盘边读边写,至于什么意思以后再慢慢理解。
他们却不知道,这些字大多都是简体字,长期练习下来,以后就会逐渐习惯自治区的这个标准。久而久之,要练回繁体字就没那么容易了,若简体字不被大汉所接受,那么这些长期读自治区出版书籍的学生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在自治区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