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天前主事回来了,据说自治区也因此扩大了,这才有了地方安置他们。不过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每个人还要进行居民登记,甚至几个新的县城也要如此。
平时,这些难民也要帮忙做事,否则没饭吃。不过想要多赚点就要自己找活干,工钱自然是低得可以,只是自治区的百姓却觉得他们不懂规矩,有点看不上他们。
说来讽刺,几年前他们还是黑户,区区山民而已。但如今居然也有资格看不起中原那里的百姓,这样情况以前想都不敢想,都是主事带来的好日子。
自治区的百姓也知道这点,心里自发的支持和拥戴主事。现在就算朝廷说要撤换主事,他们也不愿意,就算跟着主事造反,他们巨大部分人,甚至九成九的人都会愿意跟着主事去造反!
这背后多少也有墨门的功劳,个人崇拜主意开始在自治区蔓延。很多人都认为李煜是上天派遣下来拯救黎民百姓的使者,不少人甚至在家里给他造了长生牌位,日夜供奉。
“总有那么几个老实人,官府不是发动过我们了吗?有需要就帮忙雇佣一下他们,反正算算价钱也差不多,好好选人便是了!”郭家媳妇想了想回道。
“那好,迟点我就去挑人!”郭义想了想也对,于是就这样定了下来。
迟些时候,郭义果然是随着车队去了边境,在难民营里面挑了一户人家回来帮忙。这户人家一家三口,小孩子年纪大概是在十多岁左右,在以前算半个劳力,一男一女都正值壮年,但是营养似乎跟不上,有点消瘦。
按照那家主的说法,他们三个算两个人的钱,老郭觉得有点造孽了。小伢子不去读书却要劳作,以后长大了就算去读扫盲班,只怕也没有太大的出息了……
不过他郭义也不是官府,也没有能力资助小伢子去读书。现在人家生活都成问题,也不好强求太多。索性也就雇了他们,晚上顺带帮他们扫扫盲,算是额外的酬劳也罢。
墨门的人一直在宣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没条件的时候就先照顾好自己,有条件就汇集身边的人们。
这个宣传与‘大华夏民。族主义’的宣传的配套的,这让老郭他们明白什么叫做民族,什么叫做国家。知识很多人都认为,大汉不是国,至少他们不太认可,反而是自治区给他们更多的归属感。不过民族的概念他们懂,其实大家都是同胞,不管是否在一个地方居住。
华夏自古都有区域保护意识,百姓对外乡人总是排斥,说到底就是最大限度的维护自己乡里乡亲的利益。如今多少有点改变,至少老郭懂得要维护自治区的利益。
在这些宣传下,他觉得自己能力范围内,总要帮帮别人,尤其大家都是同胞!
这样的事情不是少数,不少人都收到了墨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墨门的外门弟子或记名弟子,甚至更多的人成为内门弟子。据说成为内门弟子之后,能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而且也更能被重用。只是要进去,却不是一般人就能进去的……
长期宣传的结果,人们的思想也在改变,这个变化有时候很快,有时候则是潜移默化。
很多人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思想的转变,但对于第一次进入自治区的人来说,这里和外面简直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未完待续。)
第34章自治区印象
赵全来自汝南郡新蔡县,原本就是个当地佃户,后来县里闹了黄巾,地主家被攻破,人也差不多被杀光。
不少人被裹挟到了黄巾贼的队伍之中,好在波才说自愿为主。赵全认为黄巾贼没什么前途,就没有加入,带着家里人南下逃难,最后居然一路来到了自治区。
本来他只打算在庐江郡什么的扎根,或许什么时候可以回到新蔡县。落叶归根的想法谁都有,奈何到处都不收留,听说如今就自治区收人,这不一路南下就来到了这里。
偏偏来到这里之后,才知道这里的人已经收满,已经没有更多的土地安置他们。是故许多难民就围绕着自治区外围搭起了窝棚,凑合着安顿了下来,反正就是不走了。
当时李煜还没有回来,赵全也不知道去哪里才好,这吴越之地到处都是蛮荒,一个不小心说不得就窜出一个野兽出来,到时候全家只怕都不保。可是到了这里,他们的干粮也用完了,也不可能去别地方了。
赵全不由得苦恼起来:“怎么自己就随便到了这个地方,早知道就不来了!”
只是这下麻烦了,要走只怕没有多余的粮食,要留别人又不收留,顿时只能暂时和大家一起蹲在窝棚区域。这里的卫生自然不怎么样,反正拉屎拉尿到处都是,饿了就出去抓鱼抓虾,甚至有人吃树叶树皮起来。
终于,在第三天有官员陆续进入到了营帐外,派人进行宣布自治区的决定。
即日起,自治区将修建三十多条大路,这是联合别的县进行修建的,需要大量的人手。觉得有点力气能修路,关键老实不偷懒的,可以过来报名。
不多时,甚至自治区的那些官员,还设立了一个招工点,不少自治区里面的店主、农场主、工厂主也是陆续出来招工。据说提供一日三餐,还有住宿,甚至还有些微薄的薪俸。
自治区三个镇一起发力,多多少少解决了大概二十几万人的就业问题。同时又拿出了一笔钱,让留下来的重新搭建窝棚,逐渐治安管理员和卫生督察员。
很多人不知道这官职是啥的,不过能当官顿时就有不少人报名。
赵全想过报名,只可惜名额似乎已经满了。只能看着别人挂着一个‘红袖章’,在上级的指导下整治治安。
第一天,他们要求所有难民建设了若干个厕所和澡堂。甚至还有一些穿着儒袍的士子来到他们之中,告诉他们保持卫生的重要性和意义。
都说病从口入,但是为什么谁清楚?如今倒好,在这些士人的解说下,赵全一家子也明白了,原来还有病菌这种瘟虫存在。再加上听说吴越之地的水里或许有寄生虫,又说有些村子被这些寄生虫弄得几乎灭绝,不少人就怕了。
怕了,那么就自然知道注意,说来不过是不喝生水,水要烧开了才喝或者洗澡。反正建立了几个公共澡堂,倒是不愁洗澡的地方。关键是要明白,方便要去公共场所里面便是。
原本的窝棚大部分也被拆除,倒不是驱赶他们,而是重新组织他们伐木建立新的住所。这是几个官员讨论的结果,打算在自治区外围建立若干个村庄安置这些百姓。
原本的地方用石灰粉撒过,不少粪便和垃圾都被清理了干净。很多人认为这很麻烦,很繁琐,不过官员不断的强调卫生和个人卫生的重要性,百姓们觉得这应该不是忽悠人。
百姓对官员还是非常敬畏的,官员既然那么慎重,而且不断强调,那他们也不敢造次。甚至不少人都变得神经兮兮起来,官员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不敢有别的想法。
从第一天开始,自治区开始为他们提供粮食,一日两餐,但基本上都是土豆泥番薯粥。不同的是中午的时候会有一小碟咸肉,晚上就一小碟咸菜。
一般的难民都是这样的伙食,只有被招募有了工作的,才能吃得更好一些。自治区不缺粮食,但也不可能免费给他们提供更好的粮食。
“当家的,你看我们是不是也找份工作?据说只要工作满一年,就能得到自治区的户籍……”来到自治区外围已经超过十天以上,赵全的媳妇在吃饭时,低声询问了句。
这让赵全有点诧异,以前他媳妇几乎都不怎么说话,什么都由着他来安排。但没想到来到这里才那么十多天,居然已经开始会自己去想问题。
“找工作谁不会,看看这外面几十万的难民,自治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