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三国之赤色黎明 > 第141部分

第141部分(2 / 2)

陈韬娶了荀采,这不又即将纳甘氏为妾。甘氏背后的家族也算是够舍得的,嫡系族人给别人当小妾。不过说起来,他们本来已经没有了钱财和田产,如此净身侨居华夏共和国,想来拿得出来的东西,也就是家族里面的******了吧?

这不,在陈氏的帮助下,甘氏甚至是陶谦也暂时立足了下来。后者据说还在苦读华夏共和国的出版物,似乎打算明年参加公务员考试。华夏共和国公务员考试其实是有年纪限制的,规定三十五岁之前的人才能参加考试。不过若是别的地方迁徙过来,又或者刚刚被占领地区的百姓,无论年纪只能参加三次的公务员考试,继而获得出仕的机会。

陶谦显然就是瞄准这个规定,所以打算拼一拼,否则混了大半辈子又变回了白身也太凄惨了一些。只是按说他会在公元194年去世,眼看还有四年可活了,这样拼命学习考公务员值得吗?看到这份情报的李煜,不由得吐槽道。

曹豹的女儿也跟了过来,虽然之前说要嫁给吕布,但实际上当时吕布还要北伐,哪里有空完婚。回来要倒查清算,曹豹知道自己要倒霉,只怕他女儿也要跟着倒霉,所以直接带着她逃婚了。

到底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再说身为世家女性,她如何能够自己做主。于是就这样跟着父亲过来,然后在发现这里有不少女孩居然都有上课的时候,她就求了父亲办了入学手续,然后上了高中,不过次日就回到了初中,若非以前接受过启蒙,只怕还得从小学开始学起,那才真的是尴尬了。

徐州和青州有不少的世家都来到了华夏共和国,不少人算是看出来了,华夏共和国其实更强大,尤其是动动嘴皮子,就能煽动吕布闹出那么大的事情这个手段,真是不得不服。关键是他们的钱财和田地都已经被收走,就算能拿回来只怕也没那么容易。

大汉共和国是一个有钱人万岁的国家,没有钱在这里就意味着不值一文。不是谁都能从头开始,所以只能南下投奔华夏共和国。当然,个别关系户找到了在大汉朝廷里面的朋友,再次在青州或者在别的地方立足了下来。

太史慈也搬家了,本身就是寒门出身,在大汉共和国混得并不好。若要出仕甚至参军,也得从底层开始做起,还要受那些世家子弟将领的气。

索性直接南下,路上碰到了当地的游侠乐进,大家意气相投,又都想南下见识见识华夏共和国的繁华和强大,于是就结伴而行。抵达豫州汝南郡治所平舆,又遇到了名叫陈到的男子,最后三人一起南下,在公元191年初的时候,抵达了华夏共和国境内。

三人器宇不凡,本来就很难泯然众人,进入华夏共和国后第一时间被内务部发现,这是李煜宣布正式成立的秘密机构,仅仅对他这个元首负责。职权方面接近于锦衣卫,专门负责侦查华夏共和国内部的官员,以及反间谍工作。

三人的情报最后就落在了李煜的手中,看到他们三人的名字,李煜亲自推掉了三天的工作,来到他们下榻的酒店拜访,并且希望能够征辟他们三人。

华夏共和国的元首亲自到来征辟,这个荣幸也引得不少人的侧目。大家都很好奇,到底是谁有这个殊荣。至于太史慈三人,此刻也是受宠若惊,最后倒也应允了下来。

他们三人都是忠义之士,一旦投奔,除非做出什么对不起他们的事情,让他们彻底失望,否则这辈子他们都不会背叛。太史慈乃是孙策麾下的头号猛将;乐进是五子良将之一,算是老曹的起家老臣;陈到算是蜀汉老臣地位不亚于赵云,忠义更不亚于他。

能得这三人效忠,李煜也是欢呼不已。只是在随即的谈话之中,才发现他们大多都是野路子出身,对兵法韬略其实没有系统的学习和研究。这些知识在当时来说,已经足够造就出一个名将,但在华夏共和国而言,他们或许勇猛,但却并不算是合格的将领。

这个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不需要执着于历史武将这个名号。当华夏共和国发展到了现在,有了独立的人才培育体系,以及完善的军事制度之后,那些所谓的历史人才,历史名将什么的,或许他们的确具备成为名将的潜质,但目前而言,他们甚至连一个经过长期培训之后毕业,并且成为军官的军校学生都不如……

于是李煜提议,让他们在军校学习三年,然后再担任军官。从谈话中,其实三人也意识到,华夏共和国的军事体系和其他地方的截然不同。当问及不少军事知识的时候,到底是知识匮乏,他们也回答不出来,这让他们非常尴尬。

既然能专门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他们自然也是非常荣幸,一将无能累及千军,这个道理他们还是懂的。哪怕他们能够在别的地方,当一个出色的将领,但这样的将领,在有了更高的见识之后,他们觉得不当也罢。

时间的车轮继续向前行,终于是到了公元191年的元月。今年的财政虽然不宽裕,但百姓们依然过了一个不错的年。食物种类变得比以前更加丰富起来,越来越多的老区的百姓,觉得过年的味道开始淡了,毕竟本来已经每天大鱼大肉,所以过年就算再丰盛点似乎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反而是那些新区的百姓,他们今年餐桌上的食物,却是比以前丰厚了不少,这让他们非常感谢李煜。不管世家如何宣传,实际得到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从这一年开始,他们对华夏共和国有了很大的认可,这也是李煜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根据情报显示,刘辩趁着入冬至极发动了北征,借助棉衣的御寒,以曹操为主,吴兰和杨怀为辅,另外还有荀攸和娄圭作为军师,曹仁和曹洪也作为校尉参战,最后迅速击败了韩遂和南匈奴联军,把凉州给占了下来。

之后,曹操直接被任命为汉征西将军,目标是重开西域都护府,并且打通前往罗马的道路。刘辩显然比刘协的目光更远,他们还在聚焦华夏本土的权力时,刘辩已经开始想着如何通过外贸,来获取更多的利益,打开更多的市场。

随后,张任和严颜,在投靠蜀汉的郭嘉的帮助下,顺利攻下了长安,大汉共和国收缩势力到雒阳一带,据说袁隗已经上奏希望迁都邺城,只可惜刘协没有答应。

反而是刘辩,把都城迁徙到了长安,如此两兄弟真的是隔着函谷关相望,只可惜立场上,两人却是敌人,这真是造化弄人……(未完待续。)

第114章新的波澜起

任何人都没办法拒绝权力的诱。惑,哪怕如今看来,谁都能意识到,刘辩比刘协更有能耐。但已经成为皇帝的刘协,不可能会放弃这个位置,他不肯,把他扶上位的门阀也不肯。

于是他们就这样对峙了起来,然后大汉共和国就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直接把函谷关封死,看来除非他们把元气恢复过来,否则的话西征不过是一句空话。

吕布留给了大汉共和国一个烂摊子,整个青州和兖州东郡都已经糜烂,大量的百姓需要安置,当然也有大量的世家需要安置。于是返乡团出现了,一大堆世家在其他门阀的支持下,回到了青州或者兖州,把这段时间的委屈,全部发泄到百姓身上。

抢掠他们的财物,甚至是他们的女性亲眷,不少参与暴动的百姓直接变成了奴隶,毕竟大汉共和国并不禁止蓄奴,当然表面上的称呼叫做家丁或者佃户什么的。

青州的百姓还没有真正享受过解放带来的好处,结果就立刻体会到了坏处,对吕布自然不会有任何感恩,只会更加痛恨。不过本身他们也在私下勾连,想着如何自我解脱。

公孙瓒和刘备都有提升,连带着他们麾下的部属,甚至是亲友都得到了提升。唯一可惜的是,刘备没有几个亲友,勉强有一个出身寒门的好友简雍,因为他本身的德行和身份,就算提升了,也不过是在兖州当了主簿,想要更进一步只怕不容易。

好在昔日孔融的麾下,孙乾和国渊前来投靠,更有名士华歆前来投效,到底是把政治班子给解决了。

袁阀也派了沮授过来担任别部司马,主要目的是分权,但不能否认的是,沮授的政治才华军事才华,的确毋庸置疑。更有魏郡人审配前来投靠,感觉上刘备逐渐继承了历史上袁绍的那套班子。

作为代价肯定是有的,刘备与袁阀联姻,娶了袁隗的侄女,也算是袁绍和袁术他们的族妹,算是成了袁家的人。比起纯粹投靠袁阀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