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依你之见,他与袁绍相会,乃是为何?”曹操继续追问。
贾诩故作思量一番,很快说出心中早就存在的答案:“必然是商谈结盟事宜!”
“那你觉得王旭最终会出兵吗?”曹操语气虽然仍很轻松,可惜脸色却逐渐严肃起来。
“应该会!”
“为何?”
“他应是害怕主公!”
“怕我?”
“属下是这般认为!”
说到这里,贾诩已经明白,是到自己发挥才能的时候了,毕竟曹操疑心重,不喜欢别人太过精明,猜得太透,但也不喜欢无能之辈,当下侃侃而谈。
“纵观王旭崛起荆南,东收王獒,北伐刘表,西征张鲁,再并刘璋,如今占据广阔的荆、益二州,雄踞西南,带甲数十万,励精图治,可见其志在天下。”
“而主公携天子之威,欲平天下诸侯,重建太平盛世,如今已尽得中原富饶之地,若是再破灭河北袁绍,便已统一北方,得半壁江山,况北方之力又远超南方,所以足可说已得天下三有其二的实力,那时其安能力敌?”
“此外,主公与王旭两家几番开战,各有胜败,彼此已成敌对之势,其安肯任由主公壮大?”
“再者,如今荆、益二州皆是王旭囊中之物,其若取天下,必然出兵北伐,此乃大势。综上三点,所以属下认为,主公若是与袁绍开战,其必定出兵。”
其实这些曹操哪会不知,询问不过引起开口而已,并未多做犹豫,已是径自追问:“那如今该如何应对?”
“这……”贾诩沉默下来,并非他没有想好对策,而是不急着说出,装作思考模样。
曹操倒也没有催他,眯着眼睛相望,谁也摸不清其现在想着什么。
“咳咳!”
贾诩的耐心真不是一般的好,过了很久,其才轻咳两声打破沉寂,随后迟疑着说:“主公,依属下之见,当从两面入手,一者继续命人挑拨益州南蛮叛乱,同时继续遣人说服西羌族人、许以重利,让羌族人侵蜀,这样便能让王旭自顾不暇。”
“其二,当是加深与公孙瓒的联盟关系,说服其拼死一搏,若破袁绍,承诺将河北之地全数给他。”
随着他的话音,曹操本来舒缓的眉头瞬间皱紧,思量半晌,摇头说:“因益州初定,内部不稳,与南蛮矛盾丛丛,这才方可挑拨,可若让羌族人出兵,恐怕不易!”
“这有何难?”贾诩温言回道:“主公只需让陛下写份诏书,告知羌族头领们,只要他们打下益州叛贼王旭,打下多少土地,世代归其所有,羌族必然出兵。”
“胡言乱语!”曹操大怒,斥道:“岂可让蛮夷占我大汉土地,文和此策岂非陷我于不义,背上千古骂名?”
即便是以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的性格,也是接受不了贾诩说出的条件,毕竟这牵涉到了这个时代最为敏感的族群观念。
“若是成功,不会有骂名!”贾诩淡然地回道。
“这是何意?”曹操狐疑地问。
“若是羌族入侵,被王旭击退,那否认有诏书一事便可,只要用些小手段,将此事做隐秘些便好。即便真的暴露,那找一合适之人顶罪,言其假传圣旨也非难事。”贾诩说。
“可若是羌族当真侵占益州,事已成局,又当如何?”曹操沉声追问。
贾诩再度俯下了身去,对着曹操叩拜道:“若真如此,那待我军攻破河北,天下大局已定,兵临天下之时,将羌族灭族,杀个干净,便一切了结,一代人杀不完,就下一代杀,直到杀完杀绝为止。”
“灭族……”曹操突然间有些说不出话来。
这贾诩的计谋管用倒是管用,可实在太毒了,随便言语间,竟然狠辣至此,明着背信弃义暂且可说是兵不厌诈,可花数十年时间将一个族群彻底灭绝,当真不愧是毒士。
曹操沉凝半晌,他虽然是个奸雄,但并不是暴君,相反是个明君,最终还是深吸口气,摇摇头:“诈其可以,灭族不可轻易为之,有伤天和,但此计确实可行。”
贾诩抬起头来,微露笑意:“主公,若行此计,王旭必然无法全力出兵,可除大患,此外若是再与公孙瓒结成攻守同盟,那么便成功了四有其一。”
“噢?”曹操眯起了眼睛,摆手道:“文和,你且说下去。”
“诺!”
贾诩脸上恢复了平静,略微理理思绪,已是再度开口道:“待上述谋划成功,下一步便是说服西凉相助,以马腾韩遂的性子,只要给予足够的好处,可让其对王旭与袁绍形成威胁,具体如何,待与其商议过后,再行具体之事,但无论如何作为,只要他们能出兵,那便又增四有其一的胜率。”
“如此一来,河北之战尚未展开,主公便已有五层胜算,接下来只需上下一心,以主公之文韬武略,又有贤臣良将相辅,即便河北实力强盛,也绝难抵御。”
“嗯!”曹操终于长舒口气,点点头,并未急着表态。“文和之意,孤已明白,且先下去歇息吧,容孤再细细斟酌一番。”
“诺!”
贾诩一句话也没多说,起身行礼后,徐徐退出……
第五百八十二章 各有所
王旭用自己的方式与颜家谈妥,得到颜家老祖和现任家主认可,关系当然迅速改善,除了颜良仍然对其没什么好脸色,其他人都将其当成贵宾般对待。
在这个战乱的时代,在这些门阀世家之间,实力、本事和权势终究才是化解矛盾的硬道理。
至于颜明本人,则完全沉浸在一种茫然复杂中,她甚至不知道自己是高兴,是苦闷,是无奈,亦或者是其它什么,总之,她将自己关在了颜府里,言语越来越少。
王旭尝试着与其交流过,可惜得到的,只有颜明那复杂的眼神。
最终,他也选择了沉默,不解释、不安抚、不多说,仅仅只留下一句话:“不论你现在还想什么,还顾虑什么,还憧憬什么,但我已经失去耐心,也没有时光再继续等待,今后你有几十年的时光去慢慢思考。”
“但现在,你,我要了!”
此后,他再也没有单独见过颜明,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到了其他事情。
与此同时,袁绍那边的动作也很快,多达十多万斤的黄金白银,仅仅只用了十天就全数筹集备齐,接下来的事情便无需他再操心,运输安排,伪装掩饰,与荆州那边交接的具体事宜,自然有其信任的臣下想法去做。
至于答应王旭,要用以交换五万石粮食的珍贵宝物,其也准备好,并且大方地先交了出来,由其送往颜家。
对于婚事的操办,其也非常上心。因为这次不是王旭简单的纳妾。而是娶颜明为平妻。也就是侧室,这与纳妾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他认为这样能加深与王旭的关系。
同时,颜良又是其心腹爱将,也理当出面。
只是因为时间紧迫,婚期也安排得比较近。
距离王旭抵达邺城刚好一个半月时,这场婚礼在多方努力推动下,浓重举行。其规模之盛大,堪称自天下大乱以来首例,就连作为筹办者的王旭、颜家、袁绍本身,也是不曾想到。
河北袁家麾下的各方重臣,除了镇守边境之人,其余尽皆赶至,大小官员汇聚一堂,这些人当然不是因为王旭,而是看在袁绍和颜家的面子上。
其二者,则是青、幽、并、冀四州的名流贤士、富绅豪门。这些人是来凑热闹。
其三者,也是最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来自其他势力的代表,他们以不同的人为名义,成群结队赶至,甚至连曹操那边也有不少。
这些人打着恭贺的名义,但实际目的恐怕不那么简单,袁绍肯定也不喜欢,可此次偏偏又是王旭的婚礼,大家名义上乃是汉朝重臣,又未交战,他也不好阻拦。
结果就是,请了的来了,没请的也来了,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
到了最后,这婚礼已经不像是婚礼,更像是一次大聚会,各有目的,各有所图,真正的主角颜明,却悄然隐于幕后,除了过程中需要她走完所有的礼仪外,大多数人并未将心思放在这上面。
可惜不论怎样,颜家本身是非常满意的,对于他们来说,风光嫁娶,颜明有所归,威望亦得到提升,就是这次婚礼的最大价值。
可惜,有个人看到这一切,却是目眦尽裂,心中的愤恨达到极致。
那就是袁绍的次子,袁熙!
在他的眼中,这种繁闹,这种喜庆,每个人脸上不管真假,但洋溢出的笑容似乎都是对他的侮辱。
从小身居高位受尽宠爱的他,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只要他喜欢的,想要的,都能得到!
当他偶然在城外小树林看到颜明的女儿身模样,便沉浸其中,难以自拔,在他眼中,颜明就是这个世界最美的女子,那一刻,他就发誓,无论如何也要将其拿到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