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可真是让他狠狠吓了一跳,从两人出使西域至今已经接近十年,了无音讯,他一直认为他们恐怕已经遇害,打算在统一天下后,发兵西域,真正调查他们究竟出了什么事儿,没想却这么回来了。
两个月后,当潘浚等人率车队抵达襄阳时,王旭亲自率文武百官出城十里迎接。
当他们再度相见之时,潘浚和刘敏痛哭不止,哽咽着久久都说不出话来,只是仅仅抓住王旭的手,不断地呼道:“主公,我们回来了,我们回来了!”
王旭看到二人那激动到有些癫狂的模样,心中着实触动。
两人或许还未习惯称呼他为陛下,在激动的情绪中,始终以主公唤之,有旧日同僚婉言提醒,王旭却反而抢先打断说:“他们的称呼很亲切!”
此后,两人在王旭的宽慰下渐渐恢复平静,回至楚王宫后,他们才当众讲述出这十年所经历的传奇。
原来,他们当初赴西域之后,发现汉朝的西域长吏府早就已经失去效力,西域大多数国家已经被迫依附安息帝国。
他们随后奔赴诸国查探情况,却得知其实那些国家也不愿意听命安息,早就渴望再度服从大汉。
可有个前提,就是大汉必须保证安息帝国不征伐他们,保证他们的安全。同时他们还了解到,安息帝国与遥远的大秦,也就是罗马帝国常年征战,被打得抬不起头来,新崛起的萨珊王朝也常年攻打他们,可谓内忧外患,但却压迫西域的诸国听命他们,并且要求西域诸国派遣勇士为其征战。
潘浚和刘敏很清楚,在当时的情况下,楚国根本不可能有力量跑到遥远的西域去打安息,本想放弃,可又不甘心如此无功而返,最终决定以大汉的名义出使安息,希望了解情况,随机应变。
没想这一去,就再没能离开。(未完待续。。)
第八百六十八章 华夏一统
潘浚和刘敏率勇士和随从官吏抵达安息不过几日,尚还没弄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就被西域的那群向导出卖,莫名其妙被卖给了安息的奴隶贩子。他们当时被关在笼子里,受了好多天的屈辱,最后还是刘敏想出一个办法,以他们是来寻找大笔财宝为名,诱使当地的贵族执政官现身。
当见到贵族执政官之后,他们告知其线索都在被收缴的包裹中,弄得那些人费劲心力才将他们的失物寻回。结果,他们不但没有得到什么线索,反而看到了王旭以大汉楚王的名义授予的节杖和文书!
那个贵族当时打算将他们杀了灭口,免得多生事端,但刘敏和潘浚早有准备,理直气壮地大声说:“我们是奉大汉摄政王之命,前来协助安息抵抗外敌,我们不会计较因为误会而产生的隔阂,但请不要再有进一步的举措,不然安息不但得不到强援,恐怕还会树立更强大的敌人。”
安息与大汉强盛时也多有交流,近年来安息的权贵虽然知道大汉在打内战,但对具体情况却不是很清楚,在潘浚和刘敏的巧言辞令下,他们也不敢轻慢,权衡利弊后,还是将此事上报,毕竟他们知道大汉↘曾击败了强盛的匈奴人,对其强大心有余悸,同时内忧外患的局面也让他们一直渴望着援助。
不久,潘浚等人就被送去见到了安息帝王阿尔塔邦五世。
没想,那阿尔塔邦非常聪明,用美女和财富收买了一个仆从。并从其口中得知了大汉的现状。
这可就不得了。阿尔塔邦认为遭受了欺骗。当场就要将他们全部活活烧死。
最后逼得潘浚和刘敏不得不在匆忙中做出承诺,言他们确实有办法助安息抵抗外敌,并且用大汉早晚会统一,那时他们若身死,同样会引起大汉对安息的仇视等诸多理由,左右了阿尔塔邦的决定。
此后,阿尔塔邦暂时赦免了他们,但要求二人尽快拿出帮助他们的办法。不然立刻处死,同时出于对大汉的顾忌,还封锁消息,不准任何人将他们的事传出去,可谓是软禁起来。
在这种局面下,潘浚和刘敏没有选择,只能竭尽全力协助安息人作战。
两人在逼迫下慢慢发现,安息有着很强的军事力量,可他们的战争方式与东方全然不同,讲求的是一招鲜吃遍天。总之什么强就用什么,靠的是将领的天分和聪敏才智。但根本没有一个真正的兵法体系和系统。
起初,安息人不太相信他们,在一些小规模战争中尝试,没想真的有奇效,屡战屡胜,很多时候敌人连自己这边的人都还没看到,就被一把火烧个干净,让他们兴奋异常。
渐渐的,两人越来越受安息人重视,甚至惊为神人,而两人却说,他们的军事才能在大汉微不足道,可谓是大吹特吹,甚至于吹到他们自己都觉得玄乎,直接让安息人对神秘的东方充满了崇敬和恐惧。
安息人比起东方人更为直接,他们如果有才能就会大肆炫耀,好一点的也是实话实话说,但绝不会无端贬低自己,谦虚和谦让不是他们的文化,所以在他们的眼中,像潘浚和刘敏这样的人,怎么会贬低自己,吹嘘别人呢?因此极为相信!
事实上,潘浚和刘敏很清醒,知道他们之所以能这么成功,很大原因是出于对方并不了解这种百变的战争模式,可并不意味着对方弱,那些出色的将领同样有足够的聪明才智,且军事力量本身也很强。
两人就在这种谨小慎微中,不断研究着西方的军事文化,以自身所学为纲领,吸纳西方的优点,不断研究探索,终于慢慢变得游刃有余,取得的胜利也越来越辉煌,被安息人尊称为来自东方的战神。
阿尔塔邦很器重他们,除了限制自由,可以说是要什么给什么。
慢慢的,两人也开始有资格提条件,最终经过处心积虑的筹谋,迫使阿尔塔邦当众允诺,如果两人替其击退罗马东部远征军的进攻,并灭除新崛起的萨珊王朝,那么就放他们自由,并且与大汉交好,不再涉足西域,结为同盟。
潘浚和刘敏两人都清楚,他们表现得越好,那么阿尔塔邦对大汉的顾忌就越大,越不敢胡乱作为,那么达成目标的希望也就越大,因而此后他们就全心扑在辅佐安息帝国的战事上来。
新崛起的萨珊王朝倒是好办,它毕竟原本就是安息的一部,只是随着强大而脱离出去罢了,在实力上本就不如,只是萨珊王朝的阿尔达希尔一世个人雄才大略,而他们现在所掌握的优势,恰恰克制这种人。
短短三四年,萨珊王朝就被安息大军所淹没,重新归入阿尔塔邦的统治。这个在后来本该灭掉安息,并先后与罗马帝国和拜占庭帝国分庭抗礼的强大王朝,就这么被扼杀在摇篮之中,还没发展起来就结束。
真正艰难的战场,则发生在与罗马帝国的东部军团之间,潘浚和刘敏在安息可谓是大大增长了见识,罗马帝**队的强大给他们造成极大困扰,幸好这个时期的罗马内乱频发,力量大幅度削弱。
222年,罗马实际掌权者朱丽娅米萨杀死皇帝埃尔巴伽路斯,另立十四岁的外孙,亚历山大塞维鲁为帝,罗马面临新一轮的权利交替,东部远征军彻底放弃攻打安息。
自此,潘浚和刘敏算是完成了所有的承诺,可阿尔塔邦却不太愿意立刻放他们走,准确的说希望他们将知识留下。因为他看到了两人在战争中发挥的力量。
两人当然不希望安息得到东方的核心知识,为了应付阿尔塔邦,就开始对《孙子兵法》、《六韬》等古今重要兵法韬略进行改编,虚虚实实地颠倒胡写,还煞有介事的跟他们讲解。
可事实上,华夏的文化习惯中,本就是处处留有余地,讲求相对而不绝对,相生相克,胡编乱造也是可以有道理的。
如此又拖延了近一年,阿尔塔邦终于满意放行,并承诺不再干涉西域事务,同时还让他们带上诸多贵重特产,作为与大汉交好的礼物,并期望今后与大汉加强联系。
至于杨阿若,则是在西域一路追踪两人线索,辗转许久才抵达安息,没想中了安息人的计谋,骗他去相见,同样软禁了起来,多年来一直保护着潘浚和刘敏的安全。
…………
楚皇宫内,随着潘浚和刘敏徐徐讲述出他们十年的传奇经历,满朝文武尽皆叹服。王旭温言安抚过后,当场封侯增邑,以表彰二人艰难收复西域之功。
只是潘浚和刘敏随后便提出请求,期望今后任职西域都护,这倒是颇为出乎王旭预料。
仔细询问过后,他们才说出心中的理由。
王旭听完,也感觉到两人或许是因为眼界不一样了,他们现在并不认为西域就是穷乡僻壤,反而觉得是块宝地,现在的他们,更适合去管理西域,促进楚国与西方大国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他们耗费了最刻骨铭心的十年去做了一件事,内心已经明显很难舍弃,追求的目标也有所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