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三国之问鼎天下 > 第179部分

第179部分(1 / 2)

>    沮授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对局势有着非常精准的判断,而且往往能够提出非常具有操作性的计策。沮授原来是冀州韩馥的门下任别驾从事,在袁绍接收了冀州之后便顺理成章跟了袁绍,而在第一次见到袁绍的时候,沮授就精心准备了一番厚礼作为进身之阶。

这个厚礼,便是他对袁绍提出的战略规划,堪称袁绍版的“隆中对”、“榻上策”。

“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之北,则渤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众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

他提出的这个战略,思路清晰,有理有据,而事实上袁绍后来的动作大多数也是依据这一套战略方针来的——即使是放眼整个军师、谋士如林三国时代,像沮授这样能够以如此的高度,精准地判读天下大势,因势利导地制定大政方针的,大概也不过诸葛亮、鲁肃等寥寥数人吧。在向袁绍献上了高瞻远瞩的“袁绍版隆中对”之后,沮授与素有大志的袁绍一拍即合,被授为监军、奋威将军,一跃成为了袁绍集团的总军师。

然而袁绍坏就坏在麾下谋士太多却不能专任一人。

当初沮授劝说袁绍迎天子,好“挟天子以令诸侯”,结果遭到郭图、淳于琼的反对,被曹操捷足先登,失去先机。袁绍令四个儿子各据一州,沮授进谏,袁绍也不听,自此埋下袁绍身死后兄弟阋墙的祸根。袁绍欲伐曹操,沮授谏阻,不仅不听,战前还夺了沮授的权。好在沮授没有如同原本历史上那样被俘以后不降而死。

官渡之战失败后,袁绍虽然并未恢复沮授的权力,但总算能听进去一点意见了。然而在立嗣的问题上,袁绍又犯了老毛病。沮授也对袁绍彻底失望,在袁绍刚刚病死之后,便立即跑回老家。

可是在这个乱世之中,若想保全家族,就必须依附比自己更强大的势力。然而没等沮授决定投向何方,刘备便携带着满腔诚意,专程前往广平请他再度出山。

沮授本是世家大族出身,原来是不怎么瞧得上刘备的。不过如今袁绍身死,袁谭、袁尚兄弟虽然还未翻脸,但审配等人假托袁绍的遣命,拥戴袁尚继承了袁绍的官职和爵位,很显然正是当初沮授最担心的事。眼看袁氏集团内部就要发生内乱,而投向曹操一则路途遥远更恐被袁尚阻挠,二则如今曹操麾下谋臣众多,自己即便去了,又怎能与那些久随曹操之人相比?

再加上刘备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赖皮劲,沮授权衡再三,终于决定出任刘备的军师。

他这个决定,最主要的还是为家族的安危考虑。在他看来,刘备虽然目前实力较弱,但其名望却非常高,又始终有一批忠心不二的人追随,即便刘备再怎么落魄,他们也不离不弃。如果能够为刘备好好谋划一番,相信以刘备之能,关、张之勇,很快便能站稳脚跟,甚至……

“将军忠义之名,播于海内,然自起兵以来,屡遭困厄,所为何故?以授观之,全因将军无根基立足,以至于数度兵败!”沮授在决定跟随刘备之后,便立即向其进言:“今冀州将乱,将军何不图之?”

刘备对沮授那是久闻大名的,所以在袁绍病死沮授跑路回家之后,他便立即撵着屁股追到广平,对沮授是势在必得,没成想沮授先是托病不见,勉强见面后又顾左右而言他。几次三番登门求教,好不容易打动了沮授,却不料沮授说话如此直白。

何不图之?刘备心里都不知道图了多少回了。然而怎么图,从哪儿图,他现在还没有个准主意。毕竟他现在算是袁谭的客人,这种事怎么好意思直接说出口呢?不过刘备转念一想,沮授如此详询,必然心中已有定计,若是惺惺作态,惹得沮授误会了自己,那岂不是弄巧成拙?于是刘备沉声说道:“备亦有此意,只是不知从何处着手,还请先生教我!”

沮授见刘备坦诚相对,不由微微颔首,若是刘备假惺惺的说什么欲辅助袁谭之类的话,他肯定会拂袖而起,再不搭理这位刘皇叔了。

“当初袁本初分四子守四州,实乃取祸之道!惜不听吾之谏言,以至于有今日。”沮授沉吟道:“想必袁青州定然心怀忿恨,意欲自立,将军可上表朝廷,为其请袭爵位及大将军号。如此,则青州必然对将军更加信重。待上表之后,将军再请出兵前往黎阳驻屯,以抗曹操,然后再向青州借兵,以大军突袭邺城,将袁尚等人一举成擒!”

刘备闻言愣怔片刻,心说我要是这么干,那不是成全了袁谭,自己又能落得什么好处?

沮授见状,接着说道:“冀、幽乃天下重资,非英杰所能据有,袁青州天性急峭,得之亦不能守,愿将军思之慎之!”

这意思就是要让刘备夺取邺城之后耍赖了。至于以后怎么对付袁谭,沮授虽未明言,但话里话外,已经透出了这个意思。

刘备听了之后,怦然心动。长久以来颠沛流离,已经让刘备吃够了没有根据地的苦头。若是能够入沮授所言,并有四州,不,哪怕只有冀州和幽州……

第322章 不忍兄弟相残害

其实刘备也一直在反思,为何自己自起兵以来,虽然信义之名著于海内,却始终无法有立足之地。徐州得而复失之后,颠沛流离,四处奔走。自弘农来投奔袁绍,也是迫于形势使然。好在袁绍和袁谭,对刘备都礼遇有加,袁谭甚至划出四县给刘备用于养兵。刘备心里很清楚,这是因为袁绍败于曹操之后接纳自己以增强实力,而袁谭多半也是如此。

袁绍病重之时,刘备便亲自赶往邺城探望,多少也与审配等人有所接触。然而审配等对于刘备只是表面客气,那种骨子里的疏离和冷漠,却是怎么也掩饰不住的。

究其原因,刘备认为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实力较弱,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出身太低,才会被这些世家大族所轻视疏远。非但是自己,关羽、张飞也是出自寒门,糜竺不过一富商,麾下又有何人是出身于世家大族呢?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刘备便有些明白,为何当初在徐州时,陈登也好,陈宫也好,为何都与审配等人的表现相差无几。缺乏世家大族的支持,一直就是自己的软肋啊!

因此当得知袁绍死后沮授辞官回家乡广平,刘备便立即追到广平登门求教。对于刘备来说,他现在亟需沮授这样的谋士,更需要获得北方世家大族的认可和支持。至于反对者,他是不吝于举起刀枪的……

沮授的提议,使得刘备怦然心动之后,立即有了豁然开朗之感。如今的形势,比之当初在荆州时看似相仿,实则大不相同。

在荆州时刘备虽然同样为客将,但刘琮对他严加防范,南阳又被刘琮经营的滴水不漏。回想以前在新野四处拜访名士,结果却到处吃闭门羹的日子,相比而言,袁绍袁谭对自己可谓待之至厚。

彼时蔡瑁叛乱,刘表身死,刘备恰在襄阳,本有心浑水摸鱼。然而刘琮反应神速,城内又有蒯越、王威等文臣武将反抗蔡瑁,刘备审时度势最终改变主意,也幸亏如此,才没有被刘琮顺带给消灭了。

而如今袁绍病故之后,审配等人假托遗嘱,拥立袁尚,在刘备看来正是内乱之兆。不过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势,自己当如何应对,他却并无多少把握。除了要考虑自己的实力之外,刘备还要顾虑北方的这些世家大族,会不会强烈反对自己。

能够得到沮授当自己的军师,刘备颇为欣喜,而且稍一思忖之后,便觉得沮授的这个建议,很是可行。

不过沮授方才所言,只是个初步计划,他沉吟片刻,接着对刘备说道:“将军远来,士民未附,然将军知名于世,豪杰贤人多有追随。若得冀州,则可遣使以通天子,然后拒曹操、结刘琮。择精锐以屯黎阳,务农逸民,缮治器械,广纳英雄,精练士卒,内修文治,外御强敌。如此数年,将军据数州之地,拥百万之众,谁可撼之?”

这“广平策”的核心,便是拒曹操、结刘琮。当然前提是取得冀州,唯有如此,刘备才有实力与曹操抗衡,也才有与刘琮南北夹击曹操的资本。至于并、幽、青三州,则以冀州为核心。若得冀州,何愁其他三地不平?至于如何占据冀州,沮授方才已经给出了计划,能否执行,则要看刘备了。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