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伤心咖啡店之歌 > 第1部分

第1部分(2 / 2)

马蒂之外,海安是作者着力书写的重点人物。出身于豪门财阀之家的海安,除了天生一副超凡脱俗的面貌和身材外,一出生就衣食无忧,豪放洒脱,自然成为众美女追逐的对象。看来一味游戏人间的海安,其实是最最深情的一个人,不过他迷恋的是在襁褓中就已夭折了的双胞胎兄弟,反映的正是Narcissus式的自恋倾向。浪游在马达加斯加被人称做耶稣的流浪汉,却长了一副与海安一模一样的面貌,海安在人间无能施与的爱,全部倾注在耶稣的身上,不幸的是耶稣却是对人间的情爱疾苦都无动于衷的超人。没有回应的爱是未完成的爱。爱海安的女子们在海安那里得不到回应,爱耶稣的海安在耶稣那里也得不到回应,爱都无能完成,也就无自由可言了。马蒂远赴马达加斯加苦心地寻访耶稣,然后不计艰险地追随耶稣,这其间的缘由,固然一方面是为了自身的解脱,更重要的却是为了无能完成对海安的爱。马蒂悲剧的死是一种方式的殉情,正如海安的自残也是另一种方式的殉情。吉儿的聪明务实,使她早看出陷入海安情网的危险,而及时逃脱。最可怜的是小叶,爱海安爱得太深,不惜改扮男装来迎合海安,但终亦无济于事。这整个情爱的罗网,构成了对同性之爱过分压抑后的心灵投射。

马达加斯加的场景是全书最不写实的一部分,是一个梦境、一个理想,也是台北社会的一个倒影,用以反衬现实的庸俗。可是若没有这一部分,全书会失去了现在所具有的空灵。耶稣这个人物当然也只能在梦境和象征中存在,他是海安的另一个自我,是一个虚的海安。马蒂追随耶稣正如她追随海安,不会获得爱的回应。在经历了虚实两面的经验之后,马蒂终于了悟。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看,《伤心咖啡店之歌》也是部成长小说,写马蒂从稚嫩走向成熟;在一步步发现自我的过程中,马蒂产生了过人的自信,毅然走上不从俗的道路。同时这也是部求道的小说,写马蒂从懵懂到悟道,一旦领悟,马蒂便觉得她的生命似乎已与宇宙合一了。

在冥想中她的意识不断扩大,扩大,扩大到弥漫充满了整个宇宙。她与宇宙等大,于她之外别无一物,连别无一物的概念也没有。于是不再因为找不到方向而彷徨,因为所有的方向都在她之内,自己就是一切的边境,所以不再有流浪。

也明白了生命的意义。

山顶上的马蒂领悟了,生命的意义不在追求答案,答案只是另一个答案的问题,生命在于去体会与经历,不管生活在哪里,繁华大都会如台北,人们活在人口爆炸资讯爆炸淘金梦爆炸的痛苦与痛快中,这是台北的滋味,这是台北人的课题。也有活在荆棘树林中的安坦德罗人,他们的生命舒缓迟滞,享有接近动物的自由,却又限制于缺乏文明的困苦生活,这是旷野中游牧的滋味,这是他们的课题。

朝闻道,夕死可矣。在完成自我以后,脱离了无能完满的爱的痛苦,死便成了无能避免的宿命。

一起经营伤心咖啡店的一票朋友,最后死的死,散的散,正像曹雪芹笔下大观园的崩解,然而各人却都经历了各自的生命,从中获得不同程度的了悟。

这是部写人的小说,情节只是随兴,有时使人觉得太过偶然,像海安的车祸、马蒂的死等等。英国小说家安东尼•布尔吉斯(Antony Burgess)生前在他《最佳英文小说导读》一书的序言中,把小说区分为艺术小说和通俗小说两种,他说前者主要在写人,后者主要在写情节。无疑,朱少麟企图努力把《伤心咖啡店之歌》写成一部写人的艺术小说。虽然作者并无多少写作经验,但她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对人物塑造的掌控、对场景的烘托、对思想的厘析与辩难,都不能不令人惊叹,足以证明作者是属于天生作家的一类。我们期待作者在未来的岁月里会有更上层楼的表现。

第一章满地枝叶

根据科学家的观察,北半球的台风是以逆时针的姿态,席卷附近所有的云块,形成一种漩涡状的风暴。所以,如果你有机会从四万尺的高空看下来,就很容易了解,为什么台风外圈的天域,是如此被搜括得干干净净,晴朗无云。

马蒂在失去视觉前的最后一瞥,就是看见了这样湛蓝澄净、宝石一样的长空。

这个年轻的警察用手肘排开人群,汗珠正沿着他的脸颊滚落。他低头看自己沾满绿色汁液的皮鞋,很想利用脚底下的断木残枝擦干净。但是在这么多的人注视之下,他感到有维持神色威严的必要,所以就摊开双手,很有力地将围观的群众拨到背后。

在人们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过这么暴烈的台风。一夜的狂风骤雨,摧毁了全城的树木,留下了几乎不属于这个城市的蔚蓝天空。

年轻的警察执行管区勤务已经有两年多,第一次对他的工作与人生感到茫无头绪。人们总是抱怨台北的灰尘太多,绿意太少,那么,这场台风真是个应愿而来的魔咒了。一夕之间,台北变成翠绿之城。带着细芽的嫩枝、青涩无依的树叶铺满了马路,铺满了车辆,铺满了屋檐,横扫的劲风还将它们带进了黑暗的骑楼、地下道,带进了崎岖堆叠的违章建筑。柔软的树叶就地栖息,槭树叶、榕树叶、樟树叶、榄仁树叶、木棉树叶、黄槐树叶、大王椰子树叶、七里香树叶、相思树叶、菩提树叶……人们所能想到的所有绿色,全数从天而降,像个快乐又狂想的电影,漫空飞舞后,缤纷洒落在每个向天的平面。

人们没能看见这场电影。早晨,雨停风偃后,人们才推开窗扉,见到了绿色的台北。人们揉揉眼睛,觉得恍如还在梦境中。

一整天下来,年轻的警察指挥着工人,铲起成吨的枝叶,用卡车运走。年轻的警察回想起小时候,穿着内裤的他蹲在海滩上,用塑胶玩具铲子掘沙。那感觉与现在相仿,再多的铲子也造不成太大的变化。他觉得非常之疲惫与饥饿,正等着交班,现在又接获报案,得处理一桩路倒事件。

要找到事件地点并不困难,围观的人群形成了明显的地标。年轻的警察沿路踏着绿色枝叶走来,就看见了静静卧在路上的马蒂。

警察却以为,他看见的是满地枝叶铺就的柔软绿床上,栖息着的一朵风吹来的,浅浅粉红色的花蕊。

第一章灵魂出走(1)

如果说,穿着粉红色洋装的马蒂像一朵风吹来的粉红色小花,那么一定是一阵长风,才能送着她飘过这么遥远的路程。

在倒下去之前,马蒂徒步走过了大半个台北市。

有很长一阵子,她多么希望就这样一直走下去。遇见绿灯就前行,遇见红灯就转弯,只是绝对不要停下脚步。因为一旦伫立,她就不免要思考,不免要面对何去何从。

这台风后盛夏的傍晚,空气的燥热并不稍减于中午,马蒂就这样漫无目的地走了一个下午。若非脚下的高跟鞋,她很愿意永远走下去。穿上这双高跟鞋是个可怕的错误。它们是她的鞋子中惟一正式的一双。虽然已略显老旧,鞋底隐秘的地方也有了小小的绽缝,但擦亮了之后,与她这身浅粉红色洋装是个出色搭配。它们是双美丽的鞋,天生不适合长途跋涉,而是用来出入高贵又华丽的场合。它们是一双宴会用的纤弱的高跟鞋。

马蒂走到了台北的最南界,碰到景美溪之后就向右转,迎着夕阳继续前行,一边回想着琳达的婚宴。此刻婚宴上的欢言俏语都该沉寂了吧?但是马蒂留下的话题,恐怕是足够宾客们谈论很多年的。她后悔出席了这场婚礼。从接到琳达的镶金边红色喜帖开始,她曾经多次陷入长久的思索,怎么委婉地托故不赴宴,怎么提前捎去礼金,再怎么补救性地以书信向她致意。婚礼中有太多人,包括琳达,都是她不想再碰面的。终究这一天她还是整装以赴,穿上了最体面的一套洋装,最好的一双鞋,并且还提早出了门,成为这午餐婚宴上第一个就座的客人。

到得委实太早了,这国际饭店豪华的宴客厅中,连礼金台都尚未布置妥当。系着蕾丝边围裙的女侍正在摆设花篮,两个着燕尾服的英俊服务生忙着安放婚照。

没有任何接待,马蒂直接走进空荡的筵席中。一个年轻男子匆匆向她走来,走到一半又恍然止步,从口袋里摸出“总招待”红卡别在衣襟上。他很活泼地与马蒂握手,同时不失忧虑地瞄了一眼礼金台。这男人马蒂认识,是她大学同届的国术社社长。他并不记得她,完全依传统方式与她交换了名片。

总招待以职业的热情细读马蒂的名片,盛赞她的名字令人印象深刻。显然她这名字的特色尚不足以唤起他的回忆,而马蒂对他的记忆却在这寒暄中复苏了。他叫陈瞿生,香港侨生,大一热烈追求琳达之际,讲得一口?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