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少包三]谈情解案 > [少包三]谈情解案第3部分

[少包三]谈情解案第3部分(2 / 2)

我这么怜惜公孙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哎,纠结啊,这种无比矛盾的心情究竟算什么?一定是闲赋在家太闲的缘故。

某一天,飞云骑回来告诉我,皇帝派公孙策去苏州调查麒麟的案子。麒麟那件事,我也知道一点,就是据说苏州出现了麒麟它还说人话了还死了很多人了……不用说,公孙策一个人去多危险啊。我想都不想,立刻决定跟着去。这种急切的心情,前所未有,如果想了这么久还不了解自己的心情,那真是自欺欺人了。我庞统,何须隐藏自己的感情?

喜欢就是喜欢,本王想要,自然要想办法得到。

不过,要怎么打动一个傲如霜雪的公子呢?我怎么做,才能把那个空谷幽兰般的男子揽在怀里?

作者有话要说:  喜欢我的话戳这里啊↓↓↓↓↓↓↓↓↓↓↓↓↓↓↓↓↓↓↓↓↓↓↓↓↓↓↓↓

☆、第一章 公孙策受命

麒麟现,天下安。

自古以来,麒麟就是祥瑞的象征,王者的象征。大家对麒麟仰慕已久,却没有人见过。然而,苏州府突然出现了传说中的东西,闹的沸沸扬扬。苏州府万众一心齐上阵,终于将麒麟抓获,将由知府大人亲自护送进京,献给皇上。然而,京都等来的不是麒麟,而是一桩血案,一个流言。

庐州书院。

围墙上爬满了绿藤,简陋的房屋掩不住灵气。十来个孩子坐在院子里,一个青衣书生站在前面,手里拿着一本书。这书生,眉目如画,眸光仿佛蕴藏了江南三月的优雅;挺拔站立,似琼楼玉树,傲骨凛然;看似温和,却自有一股子慑人的气质。孩子们喜欢和温和的先生玩闹,但是当先生板起脸来的时候,也不敢造次。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清朗的声音悠长而婉转,嘴角带着淡淡的笑容,眼神微微恍惚,显然非常沉醉。孩子们虽然不懂是什么意思,却跟着先生摇头晃脑的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先生正打算接着念呢,孩子的问题打破了兴致。

“先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虎头虎脑的孩子问道。

先生微微一笑,走到孩子身边:“这句话分为两层,前半句话的意思呢……就是说你们学习了新东西之后要经常复习,这样才不会忘记,知道的多了人就会有气质,有才华,到时候大家都会喜欢你们尊敬你们,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对不对?”

“对!”学生们眼巴巴看先生,“像先生一样好对不对?”

先生轻笑,竖起一根手指:“是呀,你们努力学习的话,将来会像先生一样博学哟。”

学生们眼睛发光,像先生一样博学?那就是他们也会无所不知喽?到时候大家一定会佩服死自己……先生继续说:“这后半句嘛,就是说做事但凭心意,无愧于心就好,就算别人不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误会了你,也不要生气,这才是君子所为。”

学生们眼巴巴看先生,恨不得把先生每句话都印在脑子里。

“公孙策接旨!”啪嗒啪嗒的马蹄声响起,人未到,声先到。

先生皱眉,整整衣冠,走出门外。一队人马正好停下,前头的太监下马,其他人跟着下马,站在身后。太监看到公孙策,先是一笑,拱手:“公孙先生还是一样潇洒,真让老奴羡慕。”

公孙策微微一笑:“林公公过奖了。”

林公公展开圣旨,看公孙策,公孙策直直的站在那里,一点都没有下跪的意思。林公公咳了一声:“公孙先生,接旨吧。”

公孙策挑眉:“公孙策有心无力。”

林公公皱皱眉,叹气,也不再说什么,念道:“制令——公孙策为五品钦差,行走苏州府调查麒麟一事,钦此!”

公孙策没有接旨,而是淡淡的道:“林公公,公孙策只是个教书先生,没有能力破案。”

林公公叹气,脸色阴郁:“公孙先生,皇上也有他的难处,这事……如果容易,皇上也不会来打扰先生。”

公孙策淡淡一笑:“我不是包拯,我不会破案。”天下只有一个包拯,可包拯已经死了。

林公公叹气:“天下谁不知道,公孙策是天下第二聪明人,如果连你都没有办法调查清楚,还有谁能解决?”

公孙策脸色不变,道:“过奖,公孙策着实无能。”

林公公扫了周围一眼,挥手,身后的人退出十米开外。公孙策转头吩咐:“今天就到这里,大家回去吧。”

学生们好奇的看着公孙策和外人,听了先生的吩咐,大声道:“是。”然后一窝蜂的散开了。

林公公见所有人退开了,上前一步道:“公孙先生,日前苏州知府上奏折,说发现了麒麟瑞兽,将会抓来给皇上,然而,几天后的奏折却是苏州府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死于非命,没有任何线索,唯一的线索就是他们死的时候有人看到了麒麟……而那瑞兽还口吐人言——真龙无道,麒麟代之。”

公孙策冷笑,因为威胁到了地位,所以即使是被废弃的自己也要重新启用吗?

“公孙先生,如果内乱起,于国于民无利。”林公公知道该用什么样的理由说服公孙策。这个人,即使对上面失望,也不会放弃公理正义,不会置百姓于危难之中。

公孙策沉默了一会儿,想到了麒麟,想到了真龙天子,想到了很多很多,接过圣旨,道:“公孙策尽力而为。”百姓才安稳了多久?他决不允许任何人将大宋拖入战乱之中。

林公公笑道:“多谢公孙先生。”

公孙策转身回到书院,林公公望着那书生挺拔的背影,叹气,想起了当初太庙上的侍郎大人,那样冷静理智,风华绝代,一瞬间将包拯的光芒压了下去。所有人才明白,原来只要他愿意,公孙策也能光芒万丈,而他,却愿意站在包拯身后,为他出谋划策,和他同生共死。公孙策的确聪明,深谋远虑,却无法适应官场的黑暗,真是可惜。

“公孙先生啊……”林公公叹气,想起大家离开后那位的孤独,心里一紧。每个人都在责备那位,可那位真的好过吗?在那位的位置上,容不得他仁慈善?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