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是陶醉在美人乡乐不思蜀才迟到的。”李源祈笑着调侃道,“你先洗漱一番我们再出门吧。”
沈重云打着哈欠点点头,李源祈起身到门外招呼婢女准备清水。
三月适宜踏青赏花,便是晨雾未散的清晨都是一派青烟缭绕的景象,只因沈家公子贪恋美人风姿,一觉睡到艳阳高照,生生错过了那清晨美景。
李源祈头顶艳阳骑在高大的骏马上,惋惜地叹息一声。
“到了!”沈重云指着远方坐落在一片绿荫中的宅邸,宅邸外早已停了数辆装饰华贵的马车,“源曦果然是请了不少大家闺秀来宅邸赏花。”
“原来你是冲着美人来的。”李源祈无奈地摇摇头。
“不,我这次是有目标的。”沈重云看着越来越近的宅邸,一本正经道,“我是冲着丹萱县主来的。”
李源祈默默抚额,“那可是源曦的亲姐姐,我的亲堂姐啊。”
沈重云咂咂嘴,道:“我很乐意当源曦的亲姐夫,你的亲堂姐夫。”
两匹马在宅邸门口停下,仆人立刻上前牵过缰绳,两人下了马,李源曦领着二人进了宅邸大门。
“堂哥,重云,怎么这时候才到?”
“他在家养精蓄锐准备好好表现,力争拔得头筹当你姐夫呢。”李源祈道。
宅邸的花园中正值百花齐放,穿梭在花丛之间的名媛淑女更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蜂蝶齐飞,彩衣飘飘,春意更浓。
李源祈待到中午就开始犯困,习惯了午睡的他有些恹恹的,索性躲到空着的客房小憩片刻。
装饰着璎珞的竹帘遮住窗外的阳光和春色,屋里有些昏暗,正适合午睡。
“午睡时间打扰你真是不好意思啊。”轻笑的声音从角落里传出,说着不好意思却没有一丝不好意思的摸样。
正准备睡下的李源祈猛地回头,只见牡丹屏风后徐徐走出一个人,依旧是一身繁复华丽的袍服,却比昨日那件更加华贵,栩栩如生的大朵金色绯色的牡丹重重叠叠地绣在黑底的袖摆上,霎时就将之前花园中那些皇家小姐们的风姿压下去几分。
碧眸忽闪着绿光,那人不急不缓地来到李源祈面前,白玉般地五指轻抚着腰间的流苏,碧眸对上李源祈的墨色深瞳,轻启薄唇:“九世子殿下李源祈,本君多有叨扰了。”
说着,从袖间取出一块玉符,那玉符长相平平,并非什么上乘玉石,雕刻的比翼鸟十分笨拙,毫无特色。李源祈伸手接过,疑惑地看了看,问道:“这是什么?”
“知道离魂倩女的故事么?”那人轻声问。
“离魂倩女?”李源祈思索了片刻,道“《离魂记》中讲到,衡阳郡张镒的女儿倩娘爱上了一个叫做王宙的男子,张镒却执意将倩娘另嫁,王宙与倩娘私奔,直到十几年后才回衡阳,回来后却发现与自己私奔的其实是倩娘的灵魂。是这个故事吧。”
“对。因此离魂倩女又指为爱情而死的少女。”他缓缓开口道,“这玉符的主人便是苦苦守候,死于情字之下的女子与她苦等之人的定情信物。”
李源祈低头看着手中的玉符,“你拿这个给我做什么?”
“我也没办法,那女子似乎就看上你了,我几次让她溜了,只好要你将这玉符送还给她。”白发男子故作一副无可奈何的模样,一双碧眼里绿光荡漾。
“我?”李源祈诧异了一下,看着那双灿烂的碧眸很是疑惑。
“循声而去,便可见到她。”白发男子轻笑,双唇一张一合道,“麻烦你了、、、、、、”
“我、、、、、”李源祈看了看手中的玉符,继而将玉符收入怀中,。抬眸看着对面的男子,李源祈问道:“不知公子该如何称呼?”
他缓缓转身走向屏风,碧眸流转,“、、、、、、狐神君君绿。”
话音未落,人已消失在屏风后的盛放牡丹中。
李源祈坐在屋檐下的软椅中,注视着手里的那块玉符。
自己怎么就答应下来了呢?怕是那双碧眸总是闪着光,让人看去便不住迷了眼,否则自己怎么会答应那样一个神出鬼没的怪人这样奇怪的要求。
第4章 离魂倩女(三)
李源祈诧异之间,人已身在茫茫白雾中,这几日一旦睡下便会梦见自己身在这雾霾之中,虽是不愿,却也无可奈何。
眼前浮现出层层叠叠挥之不去的浓雾,青石的小巷和小道这次幻化成宽广的石板大道,马车日积月累碾压的痕迹甚至能清晰地看见,远远就能听见浪涛声和催促客人上船的声音,似乎是个码头。
李源祈顺着声音寻去,杨柳立在码头边,与浓雾交缠在一起,搬运货物的长工正将大袋的米粮整齐地码在船舱里,所有人顾自忙碌,无人多看他一眼。
江水奔流而下,两岸白雾皑皑,江滩上有一个卖馄饨的小摊,这是江滩上唯一的卖吃食的摊铺。隔着蒙蒙的白雾,李源祈只能依稀看见摊主是一位身姿窈窕的女子。
“公子怕是还没吃早饭吧?过来坐坐,奴家为公子煮碗馄饨。”
那女子看见李源祈,轻声招呼道。
李源祈想了想,走向食摊。近了些才看清那女子的容貌,螓首蛾眉,容颜美丽,只是似乎已年近三十了。女子温婉地朝李源祈笑着,竟未挽起长发,还梳着少女的发型。
女子站在锅边煮着馄饨,李源祈在不远处的木桌旁坐下。
“奴家名唤兰蕙,公子怎么称呼?”女子微微抬头看向李源祈,问道。
“在下姓李,名源祈。”李源祈道。
“李公子。”女子说着从锅中乘出一碗馄饨送到李源祈面前。
“多谢。”李源祈点点头,“请问这里是、、、、、、”
“尝尝。”女子带着和煦地笑意看着李源祈,说。
李源祈看了看冒着腾腾热气的馄饨,用竹筷夹起一个放到嘴边,轻轻咬了一口。
“怎么样?”女子认真地看着李源祈问。
“很美味。”李源祈由衷地说道。
“你喜欢就好。”女子似乎松了一口气,欣慰地拍拍胸口。
李源祈听着她的话有些奇怪,也不知是哪里不对,他看看女子不曾盘起的长发,问道:“姑娘不曾盘发,这是还未出阁?”大唐女子十五六岁就许了人家,最迟也是不过二十,怎么这女子看上去快三十还是未嫁之人?
“是啊。”女子叹了口气,“我那定下婚约的未婚夫进京赶考,那年我送他到这码头,他去时身上还穿着我为他亲手缝的衣服呢。”说道往事,女子脸上露出留恋的笑容,微勾起的嘴角却带着一丝苦涩。
李源祈安静地听着。
“那时我才不过十六,送他离开后,我日日盼着他归来。可是商船来了又走,来了又走,就是不见他回来。我在这码头开了小摊,就想等他回来时正好可以亲手为他做一碗馄饨,他可是最喜欢我做的馄饨了、、、、、”女子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我等啊等啊,等了二十年了,他都不曾回来看我一眼呢。”
李源祈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她,开口几次,终于问道:“你没有打听过他的消息吗?”
“打听过了。他进京赶考,高中状元。”女子说道。
李源祈猜也猜得到后来会是什么,那男子该是在朝为官,最后甚至娶了朝中大臣的女儿,自后便忘记了这江滩边日日盼着他归来的女子了。
“后来听说他娶了御史大夫的女儿,飞黄腾达,名声显赫。再后来,他死了,连遗体都没有埋回家乡。”女子低声说着,淡淡的声音听不出对那负心男子的怨恨,就像回忆一件平淡的事一般。
“那、、、、、、你的家人没有叫你另嫁吗?”李源祈疑惑地问。
“哪儿会没有呢,上门求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