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医还没开口,唐宛宛急了:“陛下怎么又乱喂呢!医女早就说过前四个月只能吃奶只能吃奶,什么水果都不能吃的,会上火还可能卡喉,上回你给他乱喂核桃酪就把他呛住了,咳嗽了好半天,你怎么还要乱喂!”
这番话说得又快又急,模样还挺凶,三位年轻的太医瞠目结舌地看着皇后娘娘把陛下训得无地自容,真想捂上耳朵假装什么都没听到。
晏回真是百口莫辩,还得低声下气地赔不是:“我就想酸他一下,只捏着橘瓣挤了一点汁水到他嘴里,没整瓣喂进去,不会卡了喉的。”
冬天盛产橘子,刚送进宫里也新鲜。晏回下午时尝了一瓣,这橘子也不知怎么,酸得厉害,他看到馒头张着嘴想吃,一时想逗逗他,就挤了点酸酸的汁水进去。当时小孩瘪了瘪嘴,没哭也没闹的。
太医插进话说:“娘娘别急,陛下只喂了点橘子汁没什么的,小殿下这是因为着凉了,兴许是出门散步的时候受了些风,拿热帕子暖暖肚子,过一晚上就好了。”
晏回松了口气,“我就说不是橘子的错。”
唐宛宛剜了他一眼,气鼓鼓抱着馒头回自己房里了,还叫红素把女儿也抱了过来,甚至把里屋的门给锁上了。
要命,宛宛这回是真生气了!晏回贴在门上一声声呼唤:“宛宛,你开门,朕知错了。”
“宛宛开门。”
“宫人都在外头听着呢,你好歹给我留点面子。”
“一会儿送热水的丫鬟来了,咱还得给馒头捂肚子呢。”
这句话音刚落,房间门咯吱一声开了。晏回在心里抹了一把辛酸泪,敢情还得拿儿子的名义才能叫开门。
晏回坐在床边低声讨饶:“朕真的知错了,以后再也不乱喂他东西了。”
唐宛宛连一个眼神都没分给他,冷声说:“陛下自己算算你犯过多少回了?上回让他舔一瓣生蒜,上上回拿着筷子尖蘸辣酱逗他,这回又喂橘子!”
晏回底气不足地辩解一句:“我就是想酸酸他……”
唐宛宛拿个枕头砸他身上了,眼睛瞪得圆圆的:“你为什么要酸他!想逗孩子用什么不能逗,拨浪鼓竹蜻蜓什么不行,非得乱喂东西,合着儿子不是你亲生的是吧?把他逗哭你才高兴!”
入宫一年多了,宛宛这还是头回发火,疾声厉色的。晏回本就心虚,这会儿被她逮着错处一阵怼,越发得低声下气,哄了半个时辰才把孩儿他娘给哄好。
娘仨在床上躺着,没他的位置了,晏回只好拖了一张矮塌支在床边,将就着窝了一晚上。
宛宛睡得太沉,一晚上儿子拉臭臭都是晏回抱去外屋找奶嬷嬷收拾的,到了最后索性不把他往床上放了,睡在自己身侧。
晏回手臂枕在脑后默默地想,今儿可是除夕啊,年夜饭没吃上也就算了,他连饺子皮都没尝着,宛宛吃了个七分饱,可他只陪太上皇喝了两杯酒,用了点下酒菜而已。
听到宛宛又蹬被子了,晏回翻了个身,伸手给孩儿她娘掖了掖被角。
给馒头拿热水捂肚子以后,呕奶和腹泻的症状第二天一早就没了。唐宛宛却仍心有余悸,连初二回娘家都没去,怕馒头着了风。
晏回等了两日才重新看见她的笑脸,心里松了口气,微微笑着问她:“明日回你家看看你爹娘如何?”
唐宛宛想了想,把馒头和花卷也带上了。他俩都四个月大了,也不能天天闷在家里,带回家去给爹娘看看。
俩孩子还是头回走这么远,刚开始马车走在大街上还觉得新鲜,待行到了唐家所在的秀水大街,这一条路好些年没修过,地上的青砖时有破损,再宽的车轮行上去也要颠簸,馒头和花卷被晃荡得头晕。
唐宛宛在俩孩子刺耳的哭声中跟陛下对视一眼,哭笑不得地说:“这要是有路人听见了,没准会把咱们当成拐孩子的拍花子呢。”
真怕一会儿跳出个正人君子来拦下马车,质问他俩是不是偷偷拐了别人孩子,那可就出了大糗了。
馒头和花卷这一哭,一直哭到了唐家大门口,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下车时冷风一吹,顶着两张红通通的小脸进了唐家门。
唐夫人和自家老爷一人一个接过,顿时气得不轻:“孩子不舒服就原地停下车哄好了再走,就让人家一路哭着来?你这是亲娘么?”
“太医说这么大的孩子了,坐马车没事的,我也不知道他俩会晕马车啊。”唐宛宛小声解释。
晏回但笑不语。可见世间是一物降一物,前两天宛宛训他时声色俱厉的,这会儿被唐夫人一训就又怂了。
晏回不知怎的有点好笑,揽着她往里走,一边接过唐夫人的话头。
“您别训她,方才马车行过那条路的时候我也觉得颠簸得厉害,是该将这条路翻新一遍了,趁着冬天出门的人也少,回头我让工部拟个折子出来。”
轻轻巧巧上升到修路的层面了,到底是陛下呢,这财大气粗的谱儿一摆,唐夫人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笑着迎着人进了正厅。
第87章 省亲
出宫前喂了一回; 刚进唐家门,俩孩子就又饿了。平时一天什么时辰会喂都养成了习惯; 这会儿不像刚才一样乖乖让人抱着; 而是撮着嘴往她怀里蹭,宛宛就知道是饿了。
唐夫人带着她进了内室; 自个儿寻了个绣墩坐下了。唐宛宛解衣扣的手一顿; 脸红红地问:“娘你不出去吗?”
唐夫人还有点纳闷:“解个衣裳怕什么,娘又不是没有见过?”话落看到女儿又羞又窘的表情; 回过味来了,想来是昨晚上小两口亲热了; 宛宛身上留了些印子。
唐夫人立时笑出了声来; 心中倒是有些奇; 陛下看着性子寡淡,私底下还挺黏宛宛的。
“娘,你快出去呀。”
唐夫人挪了挪腿; 侧坐在绣墩上避过半身,开始唠家长里短的事。
“你大嫂又怀上了; 半个月前刚查出来的,他们院里就三个屋,行笙和行箫一个五岁一个三岁; 都说男女三岁不同席,他俩也该分屋了,再添丁,咱家地方就不够住啦。你这院子娘想留着; 将来万一陛下对你不好了,还能回来住两天。”
唐宛宛随口问:“娘的意思呢?”
唐夫人笑眯眯:“托宛宛的福,咱家宽裕了不少,前些时候我叫来牙人问了问,说是咱们这条街上就有个宅子在寻下家。娘带着管家去瞧了瞧,觉得地方挺不错的,因为急着脱手,价钱也合适。”
唐宛宛稍稍有点走神,她有好久没听过家里的琐碎之事了,入宫这一年来,吃喝穿用都有丫鬟操心,有时闷得厉害,红素就笑着说“娘娘弹弹琴吧”、“娘娘练练字吧”……弹琴练字看看书,散步小憩抄佛经,唐宛宛有时觉得自己都快要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了。
原本就是个俗人,硬是要修身养性,别提多难受了。俩孩子一天睡七八个时辰,能跟她玩的时候也不多。闲下来,唐宛宛宁愿把私库里的宝贝一一列出名目来,拿着算盘噼里啪啦一阵敲打算算自己的家当,都不愿意安安生生坐着。
家里的这些琐事她有一年多没听过了,这会儿听娘一句一句地说,心里还挺怀念的。
喂了没一会儿,觉得闺女吮得她疼,唐宛宛知道这是没奶了,刚把人抱开,花卷依依不舍地望着她,瘪着嘴就要哭,明显是没吃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