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世家庶女 > 第11部分

第11部分(1 / 2)

>她身边,拉着问了许多话。大太太逐一回答:“……明理在那头照应老爷,大儿媳妇才有了身孕。明正因要备考,故而没有回来,还望老太太莫要怪罪他们。儿子儿媳不孝,不能在跟前尽孝,老爷心里甚不安,特意叫望哥、南哥来给老太太磕头谢罪!”

说着,就见二奶奶牵出两个孩子来,大的已有十来岁,小的不过三岁,走路摇摇晃晃的十分逗趣儿。陈老太太愈发欢喜,忙叫带到跟前来细看。望哥原是小时候见过的,一转眼长这么高,陈老太太感伤之余摸了一把泪,众人忙劝住了。小的却是没见过的,睁着圆圆如黑宝石般亮晶晶的眼睛好奇地盯着陈老太太。

陈老太太欢喜一阵,问了大的可曾念书,又赏了两个重孙子一些东西。三娘明慧上来请安,明慧原是在淮安长大的,那时家里女孩儿并不多,故而在陈老太太跟前养了几年。婚事还是陈老太太做主相看的。

陈老太太见她,少不得又摸了一把泪,道:“离开的时候还是姑娘,嫁了人长大了,连模样都变了。”

明慧性子开朗,虽已嫁人为人母,到了陈老太太跟前仍像孩子似的,俏皮地眨眨眼笑道:“祖母竟别说我,方才瞧见十妹妹、十三妹妹我才惊讶呢!我还不敢认,十妹妹倒罢了,几年前见过一回,如今愈发标志了。最好奇的是十三妹妹,当初离家时,她才学会走路。我抱一回她竟哭起来眼泪鼻涕摸了我一身,如今竟仙女儿似的,可见咱们家这些妹妹,都是宝地里孕出来的,因老太太坐镇,个个都是仙女儿,就连我也占了些仙气呢!”

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大太太亦笑道:“好不害臊,要说自个儿好,就独说吧,做了娘的人,还这么不知羞。”

明慧笑道:“难道竟是我胡说不成,就因为祖母身边这些仙女儿,因此才怎么样都舍不得离开这块宝地去别处逛逛呢!”

明菲拉着明芳笑问道:“那三姐姐说说,这个是谁?”

明慧果然回头来看,只见一位年纪约莫十三四岁,生的眉清目秀,杏眼明齿,上着葱翠色衣裳,下着桃红色百褶裙,竟看的有些呆住,道:“这个妹妹虽没见过,可却面善的紧。”

想了一回笑道:“倒有些像十一妹!”

明菲笑道:“我也是这样觉得呢,可惜十一妹妹没有来。”

明慧故作嗔怪瞪了明菲一眼,笑道:“原来呢,要问十一妹妹,就直接问吧。我知你和她同吃同住过一段日子,最想见的是她,倒不想见我们了。可惜十一妹订了亲事,在家里躲羞不肯来。”

众人说笑一阵,又有三太太忙碌之余领着明珠、明珍来见过。四太太早已将大房住过的那些屋子收拾出来,见陈老太太露出乏意,三太太又不得空,只得由她陪着大太太等人去歇歇。

二奶奶早带着望哥、南哥去歇着了,走在半路上,大太太才想起不曾见陈明贤,“当日我和老爷在任上闻得贤哥中举,高兴的不得了,原说回来看看,不曾望又出了些变故。后来一想,七丫头就是这一两年要嫁的,十丫头及笄,无论如何今年总要回来……”

四太太笑道:“嫂子挂心,只因孔先生这两日来了苏州,贤哥这两日并不曾回来,听孔先生讲课去了。大嫂子不忙着走,等他回来总能见的。”

大太太心下诧异,听四太太这语气,明珍出嫁也不打算回来,再一想她们两人因时常一处,关系并不要好,便按下不提,问起陈明贤的婚事。

四太太想起顾妈妈的话,兴许也可先试试大太太的口气,便笑道:“贤哥到底不算年纪大,况且他自己眼下也是无心的,老太太又说他不该早娶,要再等两年。他是哥儿,等两年也没什么关系,倒是我……不怕嫂子笑话,我是不大出门,不如嫂子见识广,认识的人多。淮安地方又小,十三、十五两个丫头的年纪倒渐渐大了。她们女儿家的等不得,我想央求嫂子帮着瞧瞧,或有合适的又知根知底的,我自感激不尽。”

大太太也没放在心上,不过是口头上的话,因笑道:“不是我胡说,咱们家这些女孩儿中,摸样生得好的都是你养的,不但模样好,见人又大方,知书达理不骄不躁,就是庶出也个个不差。你既说了,我少不得留心就是。”

四太太笑道:“我虽养了她们,却无大嫂的福气,两个孙儿都这般大了。方才听老太太问话,望哥应对如流,竟大有祖风!”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大太太被四太太这话说得心花怒放,再说明玉、明芳的事儿,大太太满嘴应承。心下却略有些不屑,十三、十五不过是庶出,模样生得再好,身份摆在那儿始终无法改变,嫡庶有别,庶出就是庶出,再好也是庶出,用再多的心又如何,终究不是自己肚皮里出来的。

又不觉想到十一娘明秋的婚事,山东与苏州一代嫁女的风俗不同,明秋的嫁妆不过一二千银子就拿下了,算下来竟赚了一二万有余。隔两年大老爷任期满了,又要花钱打点。这般想着,大太太也无心歇息,坐着细想山东还有那些大商户家里儿子要娶亲。

且说顾氏,回到屋里想着大太太毫不犹豫就应下的话,却琢磨出另一个意思来。他们从山东回来,自是走水路更为便宜,沿途总要在码头歇脚。以她的性子,她能这么爽利地应下,定然尚未闻着那些风言风语,换个说法,这件事并未传开。

其实,四太太也叫心腹之人留意着外头的风言风语,也说再没人提什么陈家庶出一类的话,只是京城来的信,让她心头不安。眼下看来倒也没什么影响,然而,明玉的婚事倘或不快些定下,就愈发难了。

四太太叹了一声,忽见顾妈妈手持一封信,领着两位风尘仆仆管家娘子摸样的人,满脸喜色地从外头进来。

------题外话------

谢谢亲亲们鼎力支持!

☆、024:不避(1)

两位管家娘子请了安,将帖子呈上,四太太方知是南京楚家的家人,遂将盘旋于脑中的事丢开,叫丫头搬了椅子请两位管事娘子坐了,问了一些诸如几日动身、路上可好等话。

其中一人笑着回道:“原是我们爷回去后,提到贵府喜事临门,夫人特意打发我们来,一则请太太安,谢太太挂怀。二则,爷在宝地亏得太太照顾,方平安归家。三则,我们夫人说,不能亲自前来与太太相会,倘或太太得闲请到我们那里逛逛……”

四太太与她们说了一会儿闲话,吩咐顾妈妈领着她们下去歇着,这才拆了信看。顾妈妈回来时,四太太已阅毕,将信搁在矮几上。顾妈妈虽不大认得字,匆匆一眼也瞧得出那字迹刚劲有力,洋洋洒洒绝非女儿家手笔。

忽忆起当年四太太在家中,那时秦府与顾府一墙之隔,四太太与楚夫人时常一处,或做针线、或吟诗猜谜。一转眼,那些闺阁闲散的日子竟过去了这些年。

顾妈妈惋惜道:“可惜这信不是楚夫人所写,奴婢还记得那时候她的字是几位小姐中写得最好的一个。”

四太太微微笑起来,仿佛回到了当年:“她常说不该身为女儿,否则也能建一番功业。即便不建功立业,总归是能长久地在一处。”

说着,叹了一声笑容渐渐退了。后来大家伙都大了,先后出嫁,那些闺阁闲散的心境也渐渐被磨去,余下的不过是日复一日枯燥琐碎的日子。再相聚,亦变得遥遥无期。

四太太收起满腹感伤,抬头道:“楚家送来的贺礼,等他们管事娘子略歇歇,你陪着送去善德堂那头挂礼。她们特特地赶来贺喜,不能怠慢了。”

顾妈妈笑着答应了,又道:“楚夫人到底有心,咱们家所有姑娘、爷们都各自备了,只是,没料到大太太带了望哥和南哥回来,短了他们两个的。”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