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2 / 2)

晋文公几次劝说刘颖,刘颖不听,晋文公只得把当年跟楚成王的一段交情如实相告,还说:“我答应过的,万一有了战争,我愿退避三舍!”刘颖道:“此一时彼一时也,当时说的话怎么能拿到今天来说呢?那时的楚国还没有今天这么大的野心!你看看,楚国现在以中原霸主自居,周围的大小储侯谁不受他的欺负,谁不畏他三分、”作为一国之君,怎么能把个人的恩恩怨怨凌驾于国事之上呢!”

晋文公道:“打仗也要凭理,理直气就壮。当初我许过诺言,今天要是失言,我们就理亏了。倘若我退了兵,他们还不肯罢休,那就是他的不对了,到时再与他交手不迟!”

刘颖无言以对。

普文公当日下令,后撤90 里,一直退到城濮(河南范县西南)才停了下来。

这时,楚国的将士们都想停止进攻,可成得臣说什么也不答应。楚成王得知,也叫成得臣就地待命,可他却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根本不买楚成王的帐。率领三军,步步紧逼,一直追击到城濮。刚驻下来,成得臣便向晋文公下了一份战书,要晋军赶快投降!

晋文公立即回信:“楚国的恩惠,我从不会忘记,所以一直退到这里:

现在你们既然不肯谅解,我也只好应战了!”

相持了数日,一场决战终于拉开了序幕。

晋文公是个很懂得军事的国君,刚交上手,他就传令军队继续朝后退,用两面大旗指挥着队伍,还在战车上拖着两棵刚刚伐下来的大树。战车一走,大树便扬起地上的灰尘。成得臣远远看见,高兴得要发疯:“看看,晋国军队如丧家之犬,一片惊慌!”他下令将士们追上去,全歼晋军。

谁知,这正中晋军的埋伏。

成得臣的人马刚追上来,隐蔽在路边的晋兵便猛冲上去,把楚军的队伍拦腰切断,原来佯装败退的晋军又杀了个回马枪,前后突击,把楚军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楚成王得知成得臣的军队一直在追击晋文公,立即派人赶到战场,下令不要再追;可是,成得臣已被晋军围住,那能脱得了身。

晋文公眼看成得臣就要被生擒,悄悄下了一道命令,留个缝隙放他逃跑,将士们想不通,晋文公说:“让他跑吧,反正他还是会死的!”

成得臣绝路逢生,夺路而逃,一直跑到一座光秃秃的山坡上,回头一看,战场上一片狼烟,火光中,只见写着“成”字的大旗被烧得只剩一缕缕破条条,在风中飘拂。成得臣长叹一声,觉得再也没有脸面去见楚成王,便一头撞死在路边的岩石上了。

这次战役,晋军俘获了楚国战车一百多辆,将士一千多人,还把楚军留下来的军粮收集起来,大吃三天,才高唱凯歌,班师回朝。

这一战,使晋文公一跃成为中原的霸主。

(木木)

孙武攻楚不战而胜

公元前506 年,经伍子胥推荐,吴王阖闾拜大军事家孙武为大将,整顿兵马,准备进攻楚国。

孙武是齐国人,自称是东海一小农,他是应吴国大夫伍子青的邀请,南下到吴国来的。他的兴趣是研究兵法,对名利之事看得很淡。他这次所以答应做地位显赫的大将,一是想助老朋友伍子胥一臂之力。击败楚国。伍子胥原是楚国人,因父亲和哥哥被昏庸的楚平王所杀,逃难到吴国已有十多年,天天不忘要复仇。孙武答应做大将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已写成一部兵书,这部书有始计、作战、谋攻、军形、兵势等十三篇。他很想在实战中检验一下,看看这些兵法在战争中效果如何,有没有需要补充和提高的地方。

不过,孙武虽然答应做吴国大将,但心里总有点不踏实。因为,他曾斩杀过吴王最喜欢的夏、姜两妃子,他伯吴王会耿耿于怀,往后在共事中产生摩擦,弄得不欢而散。

说起孙武斩杀美丽的夏、姜两妃,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事件。孙武初到吴国时,吴王经常请他讲解战术兵法。孙武列举历史上许多著名战例,详细剖析胜败原因,吴王听得津津有昧。不过,吴王并不盲从,听不明白的地方,常常和孙武抬扛。比如,孙武说:“战争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事指挥者的本领,杰出的指挥者,调动千军万马,像运用自己手脚那么自如。”还说:“不仅如此,杰出的指挥者可以将一支弱兵变为强兵,即使娇小的女子,也可以训练得像兵士一样坚强勇猛。”吴王不相信了,说:“女子怎能训练成军队呢,不可能吧!”孙武说:“大王若不信,我们可以试一试,你把宫中的宫女、妃子交给我训练,保证一个月后可上战场!”吴王想看看孙武究竟有没有能耐,答应了孙武的要求,把一百多名宫女、妃子交给孙武训练。

孙武把宫女分成两队,让夏、姜两妃当头目。他对宫女宣布纪律,讲明在军事训练期间,不管有任何理由,都要服从命令听指挥,不服军令者,以军法严办,处以斩刑。这些宫女、妃子平时宠惯了,只把孙武的话当耳边凤。特别是夏、姜两妃。浓妆艳抹,嘻嘻哈哈,行动慢慢吞吞,就像逛山水一样。

孙武要她们东,她们偏要西,媚眼不屑地瞧着孙武,孙武忍无可忍,将两人以违令罪处斩。吴王痛失爱妃,嘴上下说,内心非常不快。要不是伍子胥及时做解释工作,他准备礼送孙武出境了。

伍子胥看出孙武心存疑虑,便备了酒菜,和老朋友边喝酒边谈心。他说:

“吴王开始确是很生你的气。后来,我劝他说,‘孙武这样做是对的,军队必须有铁的纪律,不听指挥,一盘散沙,怎能打胜仗呢。大王既然把宫女和妃子交给他训练,那么,她们就是他的士兵了,将军处罚违犯军纪的士兵,是天经地义的事。大王要称霸中原,必需由孙武这样的人训练出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行呀。千万不能为了两个女人而失去一代名将!’吴王是个开明君主,一点就通,心里气俏了。后来,见那些弱不经风的宫女经过你训练,果然英姿勃勃,他对你十分佩服。要不然,你又不是吴国人,他怎么会放心大胆拜你为大将呢!”

孙武听伍子胥这么一说,觉得吴王还是育度量的,便安下心来,准备大展鸿图了。

吴王拜孙武为大将后,设盛宴庆贺。酒席间,吴王说:“我平生之志,就是要称霸中原,让咱们南方人扬眉吐气,而楚国自特地盘大,人口多,处处和我作对,所以,要达到称霸中原的目的,必须击败楚国。另外,伍大夫一门忠良,为楚平王治国保疆立下汗马功劳。可恨楚平王听了奸巨费无忌谗言。杀了伍大夫父兄不算,还要斩草除根,追捕伍大夫。可怜伍大夫为了躲避追杀,逃到我们吴国,过昭关时一夜急白了头发。我一定要替伍大夫报仇,踏平楚国。不知孙将军对伐楚之事有何考虑?”

孙武说:“楚国我们一定要打的。不过,迫害伍大夫的楚平王己死好几年了,继位的楚昭王精励图治,国力强大,如果轻易出兵,我们很可能会失败。战争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和百姓的生死,需要考虑周全,经过周密思考后,才能决断。一般人以为战争胜负取决于武力,其实不然,胜败依武力决雌雄,这是下策,不战而胜才是上策!”

吴王感到奇怪,问:“打仗就是两军对阵以决胜负,不战如何决胜负呢?”

伍子胥也弄不明白,催促孙武道:“你有什么高招,快说出来让我们听所。”

孙武微微一笑说:“胜利之道,有四种手段。第一,伐谋,就是事先探明敌人的意国,先发制人,以求精神上压倒对方,使敌人丧失斗志,从而获取胜利,此法为上策。第二,伐交,就是详细研究敌国有哪些同盟者,粉碎他们之间的同盟关系,从而削弱它的力量,此法为中策。第三,伐兵,即战争,用武力取胜,属下策,第四,伐城,攻城得胜,由于敌人坚守,要付出很大代价才能取胜,这是下下策。”

伍子胥说,“我明白了,攻打楚国,以伐谋和伐交为主,辅之以伐兵,对么?”

吴王也来了兴趣,问:“这伐谋和伐交,到底该如何做呢?”

孙武说:“削弱敌人有许多方法。比如,我虽强,但故意伪装成弱小,使敌人轻视我,丧失对我的警惕。再比如,利用奸细离间敌人的重要大臣,使之窝里斗。这些办法都属于伐谋策略!”

伍子胥连称这手段高明,他又问孙武:“伐交当如何做呢?”

孙武说:“说具体的吧,现在,楚国与唐、蔡两个小国结成同盟,如果我们攻楚,唐、蔡二国一定会出兵帮忙,和我作对。所以,我们要使用外交手段拉拢唐、蔡二国,这就是伐交之策。一旦唐、蔡二国保持中立或反过来帮我国去攻打楚国,楚王就招架不住了!”

吴王和伍子胥连声称好,佩服孙武的智慧和深谋远略,决定依计而行。

再说楚昭王风闻吴王拜孙武为大将,厉兵秣马要对楚国用兵,不禁优心忡忡。有一天夜里。楚王做了许多恶梦,清晨起来,头晕乎乎的。他觉得眼皮发涩,便走到窗前的茶几上,准备取铜镜照照脸。忽然,他发现有一把剑压在铜镜上,楚王拿起剑一看,剑刀在晨光里散发出蓝色的毫光,是把好剑。

这剑不是楚王平日佩带的那把,那把剑还挂在墙上。和这把剑相比,楚王那把佩剑柏形见绌。这剑是谁放在这里的呢?楚王感到十分奇怪,召集侍女查问,竟然无人知晓。楚王很不安,召来右令尹囊瓦议论此事。

囊瓦拍马屁说:“一定是大王治国有方,道德高尚,感动了上天,派神仙送给了大王这把宝剑。不然,后宫森严,连只鸟都飞不进来,有谁能进入大王卧室呢!”

楚王听了很高兴,将这把宝剑收藏了起来。

不久,楚国首都来了一个自称名叫风胡的锻冶匠。风胡是越国人,不仅以锻制好剑而名闻天下,而且还能识别各种名剑。楚国许多对剑有兴趣的人,都请风胡鉴定宝剑。不论什么剑,风胡只要看一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