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浪汉应声道:“是!”咚咚的鼓声随即响了起来。
拿破仑大声说:“敲得再响一些。”
咚咚咚的鼓声更加激越。敲得人们热血沸腾,勇气倍增。法军随着德赛的剑光,踏着小鼓手激越的鼓声,向奥地利的军队横扫过去。突然,一排子弹射来,德策倒了下去,但是队伍并没有动摇。当弥漫的炮火消散时,人们看到那小流浪汉走在队伍的前面,仍旧敲着激昂的进军鼓。咚咚的鼓声激励着士兵们奋勇冲杀,形成了一条势不可挡的洪流。刚才还是胜利之师的奥军,一下子乱了阵脚。他们有的被霰弹击中,当场毙命;有的被马刀砍倒,血肉横飞;更多的是成批成批地跪在地上,缴械投降。奥军全面溃退了。
梅拉斯做梦也未曾想到战场的形势会如此急转直下。他见大势已去,不得不派人向拿破仑求和。6 月15 日下午,拿破仑的代表与梅拉斯在亚历山大里亚签署了停战协议。
马伦哥战役中,拿破仑以他卓越的军事才干,过人的胆识和勇气,反败为胜,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沈彪)
乌耳姆大捷
1805 年8 月,法国境内的一条通往菜茵河方向的大道上,正浩浩荡荡地行进着一支法国军队。拉着炮车的战马,“得,得,得”地一蹓小跑;扛着枪、背着背包的士兵们,急促地迈着步子。初秋的太阳虽已下像夏天那样烤人,但长时间在烈日下急行军,人和马仍是热得汗流浃背,一个个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可是,军官们仍嫌行军速度不够快,不停地跑前跑后,给士兵们鼓气:“弟兄们,再加把劲,早一天赶到菜茵河,我们的胜利就多一分把握。”
初秋的天,还没完全改变说变就变的脾气。刚才还是晴空万里,忽然就乌云密布,下起了瓢泼大雨。豆大的雨点借着风势,向每个人的脸上、身上猛抽。士兵们汗湿的衣服才有点干,又被雨淋得透湿,冷得直打哆嗦。更糟糕的是大雨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沉重的炮车轮子常常陷进泥坑里,拉车的马使尽了吃奶的力气也无法使它挪动一步。士兵们只好将被子、衣服等垫在车轮下,然后,十几个棒小伙子推的推,拉的拉,好不容易才将车子弄出来。
忽然,“扑哧”一声,又有人不小心猾倒了。那人一边爬起一边恨恨地咒骂老天和奥地利人。走在他旁边的一个士兵揶揄他道:“算了吧,老弟,奥地利听不到你的骂声。还是省点力气快赶路,到前线去用枪炮教训奥地利人吧。”话没说完,他脚底一滑,也摔了个四仰八叉。周围的人都大笑起来。
笑声中,大家更加快了步伐,他们知道,法军的胜利,就维系在他们的两条腿上了。
法国和奥地利为什么重开战端呢?事情得从头说起。
马伦哥战役后,第二次反法同盟瓦解了,拿破仑的威望也达到了高峰,当他凯旋回国时,受到了空前未有的热烈欢迎。拿破仑感到,建立新的帝国、巩固他的独裁统治的时机已成熟。1804 年12 月2 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礼,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拿破仑称帝后,立即着手进攻英国的准备工作。早在1830 年,英国因法国对其实行经济封锁并和她争夺殖民地就公开对法宣过战,这促使拿破仑决心渡海对英国本上进行一次扫荡。他在英吉利海峡沿岸集结了12 万军队, 决定在雾季到来时,就向英国发动进攻。他宣称,到那时,他将成为伦敦、英国议会和英格兰银行的主人。
谁知,局势迅速恶化了,在英国的积极促进下,第三次反法同盟形成。
由俄国著名将领库图佐夫率领的10 万俄军正向西挺进,欲和奥地利参谋长麦克率领的25 万奥军会合。另一支10 万人的俄瑞联军也正从北方向法国压来。
法国西面又有游弋在英吉利侮峡的强大的英国舰队,东、北、南三面是俄、奥的大部队,处在腹背受敌的境地。
拿破仑立即看出了形势的严重性。他知道,盟军的主要力量是俄、奥两国的军队,必须在他们没有会合之前,阻断他们,从而各个击破。可是,他的主力部队都在海峡沿岸,离前线有600 多公里,按照以往的经验要走40多天,到那时,俄、奥两国的部队早已会台了。
拿破仑再一次显示了他作为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统帅的全面才干。他首先派人出使普鲁士,以割让汉诺威地区为诱饵,使普鲁士继续保持中立。
普鲁上是当时欧洲的军事强国,他如参加反法联盟,拿破仑将面临更大的威胁。普鲁士既想参加反法联盟,又怕引火侥身,正在顾虑重重观望着。拿破仑主动作出友好的姿态,暂时稳住了它。
解除了普鲁士这个后顾之忧后,拿破仑又恩威并用,迫使在奥地利拉拢下己准备参加反法同盟军的巴伐利亚、巴登等小国,转而与法国结盟。这样,他的大军东进时,就能够借道这些国家而不会受到抵抗,同时沿途还能得到充足的粮食补给。
在完成这一系列外交活动后,拿破仑于8 月26 日下令几路大军分兵东进。他要部队日夜兼程,以每分钟120 步的速度快速前进。经过拿破仑培训多年的法军表现出了良好的素质,17 万人的大军只用了20 多天就赶到了莱茵河,而且没有一个人掉队,也没有发生严重的病号。
在法军飞速赶往前线时,拿破仑却频繁地在巴黎露面,法国政府的《通报》和其它报纸上,不断发表拿破仑的消息。他这样做是为了迷惑奥军,为法军赢得时间。拿破仑还有意将全部登陆船集中在和英国仅隔一条海峡的布伦港,留守在那儿的3 万多军队大张声势,摆出一副准备渡海作战的架式, 使奥军以为他进攻的目标还是英国。
拿破仑的计谋奏效了。法军一天天逼近莱茵河,奥军将领麦克却毫无察觉,仍然在按既定部署向西推进。当奥军抵达累赫河时,同行的斐迪南大公建议部队就停留在累赫河东岸,等候俄军的到来,两军会合后再向西推进。
麦克不以为然他说:“拿破仑还在布伦哪!法军就是能赶到这儿,也不会超过7 万人。我们要快速推进,抢先占领黑林山的各个隘口,进驻乌耳姆,迎击法军。”
奥军把防线向西推进的消息,拿破仑简直难以相信。因为这样一来,奥军的防线过长,兵力分散,便于法军集中力量各个击破。他迅速赶到前线,决定从乌耳姆以东突破奥军的防线,强渡多瑙河,插入奥军背后。这样既切断了奥军和维也纳之间的交通线,又可阻止奥、俄两军会合。
麦克却全然不知危险正一步步逼近,他正在为自己抢占黑林山的决策洋洋自得呢。当多瑙河失守、法军大部队正在过河的消息传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