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敷的效果比起内服要慢而且效果要弱,但总比吐出来要好。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到了晚上,麻沸散的效果退去了,她开始断断续续的呻吟,温度还是高的吓人。我想了想,把酒拿来,在她全身一遍又一遍的的擦,这样一直到了黎明的时候,她的温度才退了一些。
我把了一下她的脉,还是很弱。
又换了一道她身上的药泥,将包扎的伤口上的药换了。
有人在门口轻轻唤我。
我走出去一看,我的药童拿着一只馒头和一碗粥在外面等我。
“素大夫,你已经守了一天一夜了,吃点东西吧。”药童热切的望着我道。
我冲她笑笑:“谢谢你。你可吃过了?”
“吃过了。”
正要喝下粥,一个士兵冲到我面前:“素大夫,柳生可好了?”
我抬起头,这名字怎么这样熟,前几日送来的那个士兵貌似也叫柳生。
“你说这里面这个人,是柳生?前几天曾经送来我这里一次过的那个柳生?”我严肃道。
士兵大约没见过如此表情,有些怯,道:“就是她。”
我气的手都抖起来了,前几天才受了那么重的伤,伤口还没有全部愈合,竟然又上了战场,就算没有今天的伤,以前的伤口要是崩裂了,也足够要她的命。
我那么小心的为她治疗是为什么?是为她这么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吗!!
突然有些吃不下,对士兵道:“她伤暂时控制住了,但是还在危险中。”叹了一口气,“现在就只能看她自己的身体能不能熬过着一关了。”
我这是在和老天爷抢人,赢了没有奖品,输了便是一条命。
怎么算都是赔本的买卖。
第 68 章
柳生的温度在第二天入夜的时候又升了起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夜晚的寒气要重些。
又是一夜的擦酒精。
不知道是熬夜熬的,还是给酒精味给熏的,我竟然觉得头有点晕。从怀里摸出一粒玉清丸,含在口中,感觉精神略好了些。
到了黎明的时候,柳生的体温终于又降了下来。
我时不时给她喂些糖水下去。她竟然能咽下一半,这让我欣喜非常。用棉花沾了水,把她干裂的嘴唇润湿。
药童给我送了饭,还是馒头加白粥。我也确实是饿了,狼吞虎咽的吃下去,自我安慰:“回京城后就好了,到时候一定要做一百道好菜吃个够!”
转念一想,怕是一半要进清书的肚子,又觉得有点郁闷。
柳生表面的伤口已经有结痂的趋势,这让我隐隐有点安慰,只是表面好了,里面能不能完全康复起来,却依旧是未知之数。
柳生晚上又照例开始发热。
我一边给她擦药,一面感觉到夜的寒气四溢。将煎药的小炉子拉近,点燃了,驱散军帐里的寒气。
夜真静啊。
我的心也很静。
已经三天没见到雪衣了。那天无意中吼了他,怕是不肯再见我了吧。
我怎就这么倒霉,已经忍了那么多次,再多忍一个次不成吗,偏偏摊上他。
想到这里,我对两次霸占我床的柳生自言自语道:“你觉不觉得无聊?无聊吧,躺了三天了怎么能不无聊?我来唱首歌你听听吧。”
也不管她能不能听到,我轻声的唱了起来。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 地上的娃娃想妈妈
天上的眼睛眨呀眨 妈妈的心啊鲁冰花
家乡的茶园开满花 妈妈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花鲁冰花
我知道半夜的星星会唱歌
想家的夜晚 它就这样和我一唱一和
我知道午后的清风会唱歌
童年的蝉声 它总是跟风一唱一和
当手中握住繁华 心情却变得荒芜
才发现世上一切都会变卦
当青春剩下日记 乌丝就要变成白发
不变的只有那首歌
在心中来回的唱 ”
我一遍又一遍,轻声的唱着,怕吵醒她,又希望吵醒她。
我太专著于为她擦拭身体,不知道什么时候,有其他声音陆续的加入,和起我的歌声。和我一样都是小声的唱着,唱着……
“天上的星星不说话 地上的娃娃想妈妈
天上的眼睛眨呀眨 妈妈的心啊鲁冰花
家乡的茶园开满花 妈妈的心肝在天涯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 闪闪的泪花鲁冰花”
等我发现的时候,整个军医部和伤兵营都响起了同样轻柔的旋律,好象长着很大很长翅膀的夜鸟一样在军营上方,盘旋,不愿离去。
我微怔之下,看向床上一动不动的柳生,不期然看见一滴眼泪从她的眼角滑落。
柳生竟然在半夜里醒了过来,她的身体依旧不能动,眼珠却向我转了过来。
我忙伏下身,小声道:“怎么,身体觉得怎样?”
柳生眼睛死死的盯着我,似乎攒了很久很久的力气,才发出微弱的声音:“我……不想死,我要……活下去,我还有哥……哥,他一个人,很艰难,等我回去——”
我握紧她的手:“如果不想死,就给我活起来!我素华衣要救的人,阎王也不敢收。你要是给我死了,就算躲到十八层地狱,我也照样把你翻出来!!”
柳生听了,脸上露出梦幻的笑容:“我会活……起来的,当队长,然后当将军……那样俸禄就很多,我哥哥等……我,还在等……我寄钱,我是哥哥一手……养大的……我……有一个外甥,叫七……七柳,六岁了,很可爱,很聪明……”
我喂她喝了一点水:“你会当队长,然后当将军。买一所漂亮大房子,和哥哥,外甥一起生活,每天都很开心……”
柳生眼睛转了过来,一瞬间发出奇异的光,却没有焦距:“真的吗?我真的可以,回去了……我觉得,我……好象已经……好了很多了……”
“真的。”
我泪流满面。
柳生在黎明前死去。
第 69 章
进入辽楚开战第十天,一个人来到大楚军营。
秦王楚风。
显然,皇帝对这场战争的局势开始着急了。楚风接到圣旨,前来督战,另一方面也算是增长士气。
楚风的到来,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即使不问,我也看得出来,她曾经是这里的常客。有伤兵告诉我,秦王在还是少女的时代,就参与了几场不小的对辽战役,因为人豪爽大度,有勇有谋,很得人心。直到现在的太女名分被确定后,而楚风又被封为秦王,为了避闲,才脱离了军队。但是这里依旧有很多人念着她的好。
一个在大楚军队中拥有很高威望的亲王,一个是未来国君现在的太女,两人关系不融洽,而亲王看起来并不是甘为人下的主。
我暗忖,大楚的安稳日子,只怕也是到了尽头。
如果她有心取而代之,就必须让自己始终站在道德的高峰,取得舆论的支持,方能名正言顺的达到目的。在京城的时候,楚风曾就想尽办法拉拢仕林,仅就这一点,她的居心就昭然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