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君好过五关斩六将,如愿拿到了头奖,两万块钱,足够解一阵的燃眉之急,也有音乐学院的老师开始试着同她接触。
路梨矜由衷的为祝君好开心,但其实不怎么放心,决定亲自回国为“小徒弟”筛选一二。
落地广城时,遗产信托中京航的分红刚好到账,比预想中多得多。
祝君好在见到路梨矜的那一刻,惊喜到失声,缓了半天才磕磕绊绊的说,“你是我最喜欢的歌手,没有之一。”
路梨矜离开的第一年,楚淮晏极少在同朋友们见面,他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杀伐果断,将尸位素餐的管理层一扫而空,抗住了所有唾骂声,硬是将京航的口碑服务拉升到同行望尘莫及,年底结算数据时,以甩开国内第二大航空客运量占比近百分之十二的成绩绝尘。
那段时间经济学家们对楚淮晏的吹捧如日中天,可第二年,他开始沉寂,再没有什么巨大的动向。
于是又有人这样评价道:这是楚淮晏锋利岁月的尾声。
但这一切都与路梨矜再无瓜葛。
第57章
—————————
时年祝君好高二,在于广城第一中学读理科火箭班,成绩算不上拔尖,年级五六十名的模样,路梨矜托关系见了校长和她班主任,直接拿到了她的历史成绩。
“我们学校每年都会从县份上特招第一名,有免学费政策,每个月还给六百块钱的生活补助,这孩子是当年她们县状元。”校长拿着祝君好写不到第二页的履历单认真介绍着,“招生时候还受了点阻碍,她自己不太想来广城读书,想待在家里照顾家人,但是她家里人坚持,给她签的字。”
还不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年代,成绩几乎是放榜式公开,她靠着中考成绩进的火箭班。
入学摸底考试时落至两百余名开外,整个高一的成绩沉沉浮浮,一百多名徘徊,直到高一期末才考出了入学的最好成绩,年纪二十七名,足够留在火箭班的名次。
班主任叹了口气讲,“我校没有走班制度,也就是高一期末的考试能让她进火箭班,所以拼了这一把。我其实很喜欢这孩子,勤奋又努力,就是心思不全在学习上,但能理解,有时候也不忍心苛责,她的条件确实跟不上。”
话里许多未尽之言路梨矜都明白,她也曾经历过窘迫的时刻,但显然祝君好比自己当年要更难捱。
唱戏和声乐于路梨矜是信手拈来的技能,世人评价路梨矜时,总说她是被老天爷追着喂饭的人。
她自己也能在领奖台上谈笑自如地开玩笑讲,“我天生就会唱歌,我知道的。”
而祝君好不是,在互联网上发布翻唱歌曲,是她繁重学业和生活重压下的解压方式而已,此前根本没有考虑过走声乐艺术类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