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倒:“将军,慈一共收拢到八千将士,请将军训示!”
“什么,竟然有这么多?子义啊,你真是有能耐!子义守言应诺,恪遵信义,现封你为信义校尉。”孙策高兴的说着,八千士兵,这可不是小数目。
“东莱太史慈谢主公!”太史慈非常感激的拜谢着,心中终于认定下了孙策这个年纪比自己还小九岁的年轻主公。
而当众人知道甘宁和太史慈两人结拜,才猛然记起先前为什么太史慈会赤手空拳跟在捆绑着的甘宁身后,而甘宁却丝毫不忌讳,以及这几天来甘宁一直排开众议,相信太史慈一定会遵守诺言。至于孙策则笑了笑,这两人都是自己未来的大将,既然是结义兄弟,那更好安排他们以后的工作了。
“太史校尉,刘繇总共也才三万五千士兵,之前战场上被杀了一万有余,投降我军一万有余,被袁术的纪灵也杀了四五千兵,而后又被我军一路收拢了将近五千有余,你怎么还能收拢到八千多将士?”周瑜计算着这个数目,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周大人,本来只有三千士兵,但是一路上的流民和百姓听说我是主公新收的败将,纷纷都要求加入,大约又收了三千,我在过江的时候,又碰见了刚好从青州逃难过来的管亥和他带领的两千多青州民兵,他曾经败于我手,这次见到我就直接要投奔于我,于是我就一同把他带过来了,因此也就耽误了一天行程!管亥过来参见主公和诸位将军!”太史慈也自豪的对着众人解说起来。
“青州管亥参见孙将军,见过诸位将军!”只见一年纪和太史慈差不多的将军,一副农民伯伯的形象出现在孙策和众人面前。
“管壮士,不必多礼,既然你愿意协助我孙策,以后大家就是自己人了!我虽生在江东,却也久闻青州有个名叫管亥的农民义军首领英勇之名!不知道壮士有无字?”孙策心里那个高兴啊,这次不但得到了东吴大将太史慈,还得到了一个原本不知道去向的黄巾渠帅管亥。
“管亥是粗人,家穷,没有穿的没有吃的,所以才会跟随太平道起义,哪里还有什么字。主公竟然有听说过我,我真的那么有名吗?”管亥这人虽自己说是粗人,却也懂得礼仪,也没有势力之处,对于孙策和众人并没有阿谀奉承之意,孙策见了连连点头。
“管壮士的名气那并不是我孙策故意夸你的,呵呵!既然管壮士到目今还无字,那么孙策就为你取个字,方便以后大家称呼你,如何?”
“管亥谢主公赐字!”管亥全身激动起来了,自己只是一介小民,怎么当得起一方诸侯、天下闻名的孙策为自己亲自取字。
“你本是穷苦百姓,不得已才起义,参加太平道,为的是谋衣食无忧,只有国富民兴、天下太平,方能实现你的想法。那么,你就以此为志,取字为兴平,如何?”
“管亥管兴平,我活着就是要保管百姓可以天下太平的!谢主公,我一定会为此努力奋斗!”管亥被说得仿佛眼中看到天下一片太平的景象一般,嘴中喃喃嚷嚷着让人听不清的话语。
“管亥忠义,有大志,今又远从青州跨越徐州、豫州来到江东投奔我,现特封你为勇义校尉,以后和太史校尉一起为我江东建功立业。”
“谢主公!谢太史大人!”管亥高兴的喊着,终于不用被人当作贼了,自己也终于当官了。
“主公,邓当的小舅子要求见主公,他要当面感谢主公为邓什长报仇之恩!”程普当下就带着一个少年过来。
“你就是邓什长的家属,邓什长当日保护昏迷不醒的我回曲阿,可我醒来的时候却再也没有看到邓什长,本想当面向他感谢救命之恩的,可如今却只能为他报仇了。邓什长的离去,是我心中的隐痛!你起来吧,不用谢我,这是我应该做的!你好好努力,要以你姐夫为荣!对了,你叫什么名字?”孙策见那少年一上来就猛磕头拜谢,直接把他扶了起来。
第十二章 再得谋臣
“主公,小的叫吕蒙!”少年大声的说着。
“什么?”孙策吃惊的张开嘴巴,吕蒙以为孙策没有听清楚,于是再次大声说到:“主公,小的叫吕蒙!”
“吕蒙,你现在任什么职?”孙策被大喝清醒过来,赶忙问了起来,难怪一年之前觉得俞河和邓当两人的名字挺熟悉的,后来俞河在自己身边,邓当却已经在袁术手下了,所以也没有注意到邓当原来就是东吴四英将中吕蒙的姐夫。这次吕蒙一出现才终于想起来了。
“小的乃是一什长!”吕蒙恭敬的回答着。
“现在我要留你在我身边随我左右,你可愿意?”孙策知道吕蒙日后是个大才,所以才提出要让他在自己身边,希望自己可以影响到他,让他早日成名,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举动,却又让人误会成为自己照顾烈士余孤,又为自己博得了个好名声,这可是孙策从来都未曾想过的。
“多谢主公厚爱,小的愿意跟在主公左右!”吕蒙那个高兴啊,跟着主公当亲兵多威风啊!
于是,收拾妥当,众人一路上有说有笑的奔赴豫章郡南昌城。
“你就是奉孝?”孙策见一人面黄肌瘦的,想起了郭嘉也属于短命鬼一类,不禁同情心大起。
“孙将军果然人中之龙,少年英雄!”郭嘉动了那瘦弱的身子,比孙策还淡定的说着。
“奉孝先生,孙策想邀请你为我谋划,不知道先生肯应允否?”孙策单刀直入的招募着郭嘉。
“嘉乃是一病书生,不知道孙将军看中嘉什么?”郭嘉并不答应。
“商末姜太公曾经也只是一垂钓老叟,被文王相中,后拜相兴周;秦末留侯曾经也只是一介书生,得遇高祖才成名于世;先生目前确实只是一无名书生,但是若肯辅助于我,我定会让先生留名青史!”孙策说的时候自然的流露出一种想要征服天下的及自信。
“孙将军如何看待天下诸侯?”郭嘉开始表露出一点点兴趣来了,因为孙策的直接。
“奉孝认为天下诸侯有几家?”孙策不回答,反问起来了,他已经知道郭嘉开始准备试探自己了,自己必须得过这一关,可过关前必须又得先明白点郭嘉的内心所想,毕竟这个时代愚忠的人有,大逆的人也有,显然郭嘉不属于前者,却也不是后者,乃是懂得审时度势、应变机敏之人。
“冀州的袁绍,兖州的曹操,幽州的公孙瓒,黑山张燕、益州的刘焉,荆州的刘表,豫州的袁术,长安的李厥、郭汜,西凉的马腾、韩遂,徐州的陶谦,北海的孔融,河内张杨、吕布,长沙的张羡,还有就是江东的孙将军你自己了!”郭嘉侃侃而出,随即把这个时期有点名气的势力全部说了出来。
“哈哈,奉孝说的太多了!在我看来,如今天下诸侯只有五个!”孙策哈哈大笑,不知道是为了表现自信还是故意引起郭嘉的注意。
“五个?”郭嘉不知道是真疑问还是故意配合着孙策而发出疑问。
“第一个,他有四世三公的家世,有众多的谋臣武将,兵精粮广,是北方第一大势力,关东诸侯的盟主,暂时可算是一个诸侯吧!”孙策把手指向远方的冀州方向,这可是一大块肥肉。
“恩,嘉猜是冀州的袁绍,为什么说暂时可算是一个诸侯?”郭嘉继续追问。
“听闻奉孝是从袁绍处离开的,应该清楚袁绍的为人:好谋无断,偏信偏听。今天,袁绍势力虽大,但他偏爱小儿子,日后诸子之争必然会削弱势力,最后肯定也败在他人手上,所以只能暂时算一个。你说是吗?”孙策分明是想让郭嘉赞同自己的话,还故意装得询问的样子。
郭嘉不再说话,点头表示赞同。
孙策见郭嘉赞同,于是又介绍起来:“这第二个,他智勇双全,急公好义,年轻时候曾在洛阳设五色棒,威名盛传一时,新近又攻克青州数十万黄巾,实力大涨,是一个潜力非常大的的诸侯。”
“兖州的曹操,其父曹嵩曾是太尉,他确实算得上是真正的一方豪杰!”郭嘉也称赞起曹操来,果然,若不是阴差阳错的先到孙策这边来,还说不定真被荀文若给推荐到曹操处了。
“这第三个,他首倡改州刺史为牧伯,也是首任州牧人选之一,凭借天府之国,巴蜀富庶,道路险峻、易守难攻,如今又断粮道,不纳贡,不朝拜,俨然成为一方诸侯。”孙策见郭嘉对曹操赞赏有加,赶紧转移到第三个诸侯话题,希望郭嘉别陷入曹操美名中。
“益州刘焉,只是其四子皆在朝中任职,嘉以为,刘焉的做法是完全没考虑后果的卤莽行为。”郭嘉点了点头说到,可嘴巴上却并不是看好这个人。
“第四个诸侯最为奇妙,年纪轻轻,坐拥天下,实际上却连一片净土都没有,虽身份尊贵无比却又无权无利,甚至身不由己,虽然有心中兴却也无力回天。”孙策故意紧紧的盯着郭嘉说,想从他眼睛中看出点什么来似的。
“符合将军所描述的,除了当今天子,天下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了,可是天子也算是诸侯?”郭嘉不慌不忙的回答着,丝毫没有显示半点的犹豫和犯难。
“天子不是诸侯,但是拥有天子的人却可以安稳成为一方诸侯!好比刘焉、袁绍不一定会成为诸侯,但是益州和冀州必然会造就出两个诸侯来。”孙策当下表示赞同郭嘉的观点,却也表明自己的观点,其实两人的观点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