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这次救援吕布军的功臣孙策,则完全展现在了八大健将等人面前,大家都知道这是一个勇武不下主公吕布、智谋更甚军师陈宫的在野人士。惟独有三人例外,因为他们知道孙策的真实身份和来历,但是他们却不敢说也不能说。
一是军师陈宫,其人曾经在寿春见过孙策本人,虽然传言孙策已死,但是他根本就不相信死人能够复活,唯一的解释那就是孙策本就是诈死的,之所以他并没有说出孙策的身份,那是他对于孙策这种援助行为的一种感激,他判断得出来孙策对于吕布并没有什么不轨的念头,当然若是有恐怕陈宫也未必知道,孙策又岂是他所能真正看得清楚的人,如果那么容易看出来,那么孙策就没有那种神秘感了;
二是大将高顺,他也见过孙策,曾经还救过孙策也被孙策救过。孙策还曾经帮他取字为孝先,如今的孙策在他心目中地位已经超出了吕布这个主公了,他也同样震惊于孙策地诈死一事,不过他还是选择了沉默,他不可能做出对不起单福先生的事情,况且先生所为好似在帮奉先公;
第三人就是八健将之首的张辽,原因很简单。他乃是天道组织中的地弓,对于天道中的道主。他其实本来是不可能知道道主真正的身份的,但是孙策却丝毫不隐瞒地告诉了他,孙策自然敢告诉他自己的身份,自然也就相信他不可能泄露自己地秘密了。
对于孙策在那一夜所表现出来计谋以及武勇,上至吕布下至吕布亲兵都是有目共睹的,虽然孙策不愿意投效吕布,但是他却是和吕雯小姐、陈雪小姐共同进出的。单从这点来看,众人就对他非常的欣赏,加之当初从陈宫口中传出来的邺城城外那一战,那个天变就是这个天先生,众人看向孙策的眼神中充满了崇拜,那是一种对英雄的仰慕。
“主公,末将以为杀刘备!”曹性作为八健将之一,首先提议。曹性。演义中是他射瞎大夏侯一目地,不过在这里却被孙策给占了先,刺瞎大夏侯的功劳变成孙策的了。
“主公,末将附议!杀刘备!”成廉见好兄弟曹性提议杀刘备,当即也是非常的兴奋,当初在徐州之战中。他可没少受刘备军的困守之苦,杀了刘备他心中的那些痛苦也能缓解掉。
“杀刘备!”魏续和宋宪也嚷着应该杀刘备。
“主公,刘备毕竟乃是一州之牧,同时又是朝廷的车骑将军,又是刘协的皇叔,在民心上素来有威望,杀了他恐怕对我军不利。”郝萌第一个提出了异议,虽然杀个人很简单,但是杀完人地善后问题就变得有些麻烦。
“主公,末将赞同郝萌的看法!杀了刘备对我军虽然暂时有利。但是对于曹操来说则更加有利!”张辽终于也发言了。在八健将中,相对而言。他的智勇都是不错,所以才能让其余七人佩服而共尊他为八健将之首。
“是啊,杀了刘备就壮大了曹操,实在不划算!”臧霸和侯成也觉得刘备不杀得好。
“主公,张将军所言甚是!刘备乃是当世之枭雄,有他存在,必然可以克制曹操。但是,也正因为有刘备的存在,曹操才不敢放手与袁绍开战,和冀州对峙也才只浮现于表面。因此,我觉得刘备不可放,不若我等斩杀刘备,再一举攻克豫州!”陈宫作为军师首先发言,在他看来放了刘备等同于放虎归山,与其放了刘备,还不如斩杀刘备,分流其属众,壮大敌人,养敌克敌。
“孝先之意呢?”吕布看了看沉默不语的高顺,自从孙策为高顺取字之后,高顺就把自己的字传遍了整个军营,所有人都知道一向严肃地高大人原来方才取字为孝先。当然了,每个人也仍旧称呼高顺为高大人或高将军,能够称呼高顺字的也惟独只有军师陈宫和主公吕布两人。
刘备是高顺俘虏的,作为俘虏者其实有权选择杀与不杀的,但是高顺没有做,而是把俘虏押解回来,在那种艰难的逃跑情况下还携带着这么一个高级俘虏,实在是不容易,吕布心中对于高顺又多了几分歉意,一直以来,他也因为当初把高顺从一介奴隶身份转变为军人,再一而再,再而三的看中他,但是尽管他很厉害,自己却始终没有把他真正当作大将来对待,而他之所以成为大将,原因却是因为的乃是奴隶出身,吕布知道他不会背叛也不可能背叛自己,因此才敢放心让他成长。可以说,高傲的吕布有着惊人的身世,因为他的远祖曾经是先秦地吕不韦,而高顺却只是一个奴隶出身地低微身份的人,心中一直对他有些轻视。
“奉先公!顺乃一介武夫,但是顺知道杀与不杀都有各自地后果,此后果必然会影响到我吕家军的地位、口碑以及其他一切等等,因此我才会选择宁可千里携带俘虏冒险南渡,也不敢随意下手斩杀他!顺以为,天公子和军师两人都是拥有大智慧的人,奉先公不若征询他们意见,或许就可以下决心了!不过无论结果如何,顺一直都会支持奉先公的决策!”高顺此人不善言语,但是对于吕布却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从来就不会顾忌什么情面问题,他想到什么说什么,这也正是吕布对他的不满中的一方面原因。
众人随着高顺的话,果然都朝孙策看了过去,陈宫刚才已经发言过了,也惟独孙策没有发言,可以说孙策所说的话必然会影响到吕布所下的决定,刘备会死吗?
(PS:刘备要不要让他死?大家书评回答,谢谢!)。QIDIAN。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四卷 潜龙于野 第六十五章 祸水北引
刘备是谁,是枭雄,是仁主,是大丈夫,是后世争议的极品人物。wWw;有织席贩鞋之说,有树下帝伞之传,有桃园结义之美,有“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之义,有十万百姓相随之仁,有三顾草庐之贤,有白帝托孤之明……
等等这些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在世人眼中他的的地位,纵使这些声名是虚伪制造出来的,恐怕也很难消除民间无知小民对其的崇敬和爱戴,恐怕吕布一杀死他,吕布至少得背负许多年的恶名,而作为见解决定了刘备这大耳贼生死的孙策,则更是臭名昭彰。
想到这里,孙策无奈的摇了摇头,笑了起来,杀还是不杀,其实孙策心中早已经有了决定:“将军,各位大人,刘备该杀!”
静,静得出奇,陈宫等主张杀刘备的人,脸上神情马上就舒缓了起来,而对杀刘备有些疑虑的人则皱了皱眉,大家都各有所思的看向了这位勇若主公、智比军师的天先生,希望他能说得清楚些。
“众所周知,刘备原本乃是一个织席贩鞋的破落皇族子孙,此人曾游历四方,结交豪杰,在他还未有作为之时,多以仁慈之表象蒙骗世人。当他得到皇帝认亲并尊为皇叔时,竟然不顾危险中的公孙瓒,导致最后公孙缺乏大将无力抵挡袁绍的攻伐,公孙一氏灭亡。刘备和公孙瓒有同窗之谊,更兼有属从关系。而到最后时刻竟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放弃了公孙瓒,此事想必大家或多或少也有听说了,当然了,各位听到地版本很多,甚至绝大部分都是赞同刘备的做法,认为君主之义大于属从之义。但我却不敢苟同,我觉得。这完全都乃是由刘备这个小人自己为自己宣传造势的。在品行上,在下是对他非常的不满意!
其实。当北朝廷和南朝廷对峙时,天下诸侯本就已经三分了,大半归属以曹操为首的许城刘协朝廷和以袁绍为首的邺城刘和朝廷,另外一小半人完全属于中立行为,他们或者附庸许城或者暂时服从邺城,可一旦两方决战胜利之后,必然会有一败。这些中立分子则完全会倾倒性的为自己补救一切,所以他们在目前状态下多半会暗中勾结双方,而不单单是听从某方圣意。因此这个时候双方重量级别人物地情况直接会影响这些中立分子的投机行为。而刘备恰巧是许城方面地一个重量级别人物,他的生死关系重大。
因此,我个人建议,刘备必须死!但是,他又不能死在将军手上。”
“妙啊!妙啊!”整个议事大厅静得出奇,就连呼吸声都能听得清楚。半响过后,陈宫拍起了手来,“如此一来,主公根本就不用担什么骂名,反而让别人来处理这个烫手山芋了。怎么说如今刘备与我军并非是同一个国家的天下诸侯,而是敌对国的诸侯。对于俘虏,主公固然有生杀大权,但是若把生杀大权放之于……”
陈宫话没有继续下去,而是把眼睛看向了吕布,吕布本就非莽夫一个,他也早就听出了孙策的意思:“天先生的意思是让袁绍来处决刘备?这样合适吗?”
“有什么不合适的呢?将军、各位大人请想。自从袁绍扶持了新帝刘和之后,其心早已是路人皆知,我想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