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天地之道 > 第32部分

第32部分(2 / 2)

胡长生心想这位书记官净瞎扯淡,有影没影就顺杆爬,本公子神采奕奕,怎么会脸色苍白?他回味无穷地想了想,摇头道:“一个很美妙的梦,呵呵,本公子不好意思说。”

琴韵紧张得浑身发抖,天呀,难道……难道他也……

李能开心道:“怪不得公子脸色白里透红,原来做的是桃花……好,好极啦,胡公子人品出众,才华横溢,做梦也多姿多彩,哈哈……”

杜康听李能说话幽默风趣,显然意有所指,也跟着大笑起来,连杜秋月也抿着嘴笑了。

琴心羞愤交加,恨不得以筷子作剑,狠狠插在李能嘴里。可恶,我们姐妹岂容你羞臊?但是众目睽睽,他又说得不清不楚,还真没法下手。

早饭过后,胡长生率众登岸,向东步行十里,一直来到钟山脚下。

钟山西侧有一条陡峭山路,沿着一条裂缝曲折向上。胡长生、琴心和琴韵拾级而上,全不在意山路险峻难行。相比之下,李能就困难多了,越向上越艰难,后来挥汗如雨,幸好以照顾秋月为由可以在后面慢行。

杜秋月咬牙坚持,是自己要求来的,不能拖大家的后腿,好在船家女儿长年在水上吃苦耐劳,体力还跟得上,再加上李能照顾,五个人分两批登上山顶。

天空湛蓝,仿佛近在眼前,秋风送爽,令人心胸豁然。俯瞰源江,犹如一条玉带由远及近、伸向远方。文城府内人群如蚁,一举一动,无不可怜可笑。

远上钟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一座古寺建在山顶,百余棵松树掩映。

寺庙规模不大,散发着一种悠远苍凉的气息,可以想象当初建寺时的艰辛。寺前有一片开阔地,中间有一亩潭水,四壁绿苔斑驳,显然终年积水。

胡长生暗暗称奇,如此巍峨的山顶上,竟然存有一处深潭,当真少见。他联想到山下面那条深厚的金脉,难道山体中还有一脉灵泉不成?果然怪异,钟山不同寻常。

琴韵打量周围,不屑一顾道:“原来是这么一座破庙呀,有什么看头儿?”话音未落,一阵钟声从寺内传来,飘飘荡荡,洒向山下。

胡长生触景生情,略一思索,随后吟诗一首: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皆静寂,惟闻钟磬音。

好诗!李能已经习惯于牢记于心,并反复默诵,细心揣摩。

众人走进大殿,恰好遇见从后堂转出的一名小和尚,年龄二十岁上下。只见他在众人面前止步,双手合十,口宣佛号:“各位施主,小僧悟明,空寂大师吩咐,有请刚才作诗的公子入禅房一叙,其余四位施主请随小僧下山。怠慢之处,请各位施主见谅。”

“我们不见谅,你什么意思?”李能咄咄逼人道:“我们好不容易上得山来,凭什么你师傅一句话就要我们下去?天下哪有这样的规矩?这座山是你们的?”

“施主,大师禅意深不可测。”悟明诚恳道:“请各位施主相信小僧。”

琴心刚想对小和尚嗤之以鼻,没想到琴韵抢先道:“小和尚,我们绝不下山,凭什么听你的?你师傅是什么人?深不可测?哼,本小姐看他是故弄玄虚。”

胡长生也很纳闷,空寂大师?听上去应该是寺庙的方丈,可是为什么唯独邀自己叙话?就因为一首诗吗?他立刻用六识体察寺内情形,发现禅房内一僧一道相对而坐,显然在谈禅论道。再体察四周,除了眼前这位年轻的悟明,就是自己五个人,除此之外无旁人。空寂专门将自己留下,而让其他人下山,难道真有什么深意?他百思不得其解。

悟明看胡长生是这伙人的首脑,于是恭敬道:“公子,境来不拒,境去不留,一切随缘,能得大自在。”

胡长生闻听此言,心中一动,凝神端详小和尚,见他神色安然,长眉细眼,目光湛然地望着自己,显出一片赤子之心,不禁对他油然而生一股好感,于是回头道:“既如此,你们且随悟明大师下山,在船上等我,本公子很快就回去。”他声音里用了意念力,充满了威仪、自信、平和,令人不得不从。

琴心和琴韵怒视小和尚,目光犀利,犹如剑芒,吓得悟明赶紧闭上眼睛,双手合十,暗暗诵经不止:美女猛于虎,红粉如骷髅,警而惕之,慎而戒之……姐妹俩极不愿意下山,却不敢拂逆大哥的心意,张了张嘴,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哼,臭和尚,有什么了不起?我们还不愿见你老朽的丑样呢。姐妹俩做出贤德淑女状,恋恋不舍地看着大哥,一步三回头地跟在李能后面下山了。

胡长生静定心神,迈步穿殿堂走进禅房。

禅房不大,纵横一丈,正应了那句“室方一丈,广纳众生”的话。果然,禅房里坐着一僧一道。方丈大师满脸皱纹,一双雪白的长寿眉,目光平和自然。他对面的黑衣道人身姿挺拔、目光如电,天呐,赫然是十一年前见过的无尘法师。

顿时,胡长生寒毛倒竖,又惊又喜,真是来全不费功夫啊。

无尘法师首先道:“你就是刚才作诗的公子?果然是难得的好诗,想必公子受儒学教诲多年,深得个中三味,请问公子贵姓?”

胡长生知道他认不出自己,于是坦然道:“学生免贵姓胡名长生,这位一猜即知是空寂大师,不知这位仙长如何称呼?在何处仙山修道?”他知道自己还不是无尘法师的对手,先打听清楚,以后再说。

空寂大师身为主人,立刻介绍:“这位道长,乃是在蓝山无极崖修真的无尘法师,一身道法惊天动地,老纳心悦诚服。胡公子才思敏捷,出口成章,老纳也深深佩服啊。”

无尘法师哈哈一笑,点头道:“空寂大师言谈滴水不漏,左右逢源,却是一个老好人。佛学乃西陆教派,传于东土,声誉之隆、影响之广,有目共睹,老道本来是向大师请教佛教神通的,没想到大师只会纸上谈兵,不肯显露一点真本事,根本看不起老道,唉,老道实在无地自容。”

空寂大师道:“老纳不敢,好教法师得知,佛学有大小乘之分,小乘破我执,证我空。大乘破法执,证法空。无论大乘小乘,总归于三法印,一为诸行无常,世间一切,皆在刹那间变异,无一常住不变;二为诸法无我,世间诸法皆是缘起幻有,唯有放下我执,方可觅见真我;三为涅盘寂静,无始无明,不生不灭,方是真境。老纳以为,佛是觉悟的众生,众生是在迷的佛。我佛虽有诸多神通变化,然而神通绝不是僧众追求的目标,一切神通都是共外道法,世间之法,不得随意炫耀于人,否则即是有相,复归于苦海矣。神通即是有为,真正的神通,是把烦恼弄通。法师以无为本,亦不应过于执着,舍本而逐末,此非自然之道也。”

无尘法师冷笑道:“大师伶牙俐齿,老道佩服之至。然凡事必须有本有末、有干有枝才是自然大道。大师可曾见过只有干、而无枝的树吗?哈哈,有,那是死树。”

胡长生见空寂大师为难,立刻接口道“无尘法师,空寂大师,学生一路南行,万里求学,认为儒、道、佛皆是大道之学,且容学生不知深浅,分析三家异同。”他见二人不反对,接着道:“道之要为‘无’,佛之本为‘空’,大同而小异。儒家乃人学,求圣人境,儒者,人旁加一需字,人世所需也;道家乃生学,求仙人境,仙者,人旁加一山字,山中之人也;佛家乃心学,求涅槃境,佛者,人旁加一弗字,成就非(霸气书库…提供下载…87book)常人也。”

无尘法师耸然动容,这位胡公子,果然有些门道儿。

胡长生道:“静定之学为三家所共尊。儒家重‘静坐’;道家重‘炼丹’;佛家重‘坐禅’。儒家用‘减’字,道家用‘损’字,佛家用‘了’字。儒家制欲,道家寡欲,佛家无欲。制欲者清心,寡欲者养心,无欲者明心,而一切筑基在于收心。儒家处世用‘二法’,谓之‘中庸’;道家超世用‘抱一法’,谓之‘守中’;佛家出世用‘不二法’,谓之‘中道’。三家皆居中而应环,无所不周也。儒家顺生死,道家超生死,佛家破生死。此大道之学,殊途而同归,学生抛砖引玉,不知无尘法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