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天烽 > 第12部分

第12部分(2 / 2)

高勇当然不可能有这样的师傅,但又必须将他们的好奇打消,胡编道:“哎,荀兄晚来一步,家师已于今年八月驾鹤西游了。临终前他曾立下遗嘱不准我说出他的生平,一旦有人问起就报他老人家的名号:千年居士。”

荀一脸的崇敬之色,赞道:“不愧为世外高人!千年居士”

高勇谦逊一笑,介绍到:“这是我的表妹苏雪莲,雪莲见过荀兄,郭兄。”苏雪莲很有礼貌的浅浅一笑,向二人见过礼,荀到没有什么,可是这郭嘉就不同了,眼睛一扫刚才的阴霾,不住的上下打量。看得高勇险些兴出来。

这高台上的聊天甚是开心,高勇万万没有想到荀和郭嘉竟然都是幽默之人,特别是郭嘉,年纪轻轻已饱读诗书,谈古论今面面俱到,而且他还讲了几个有趣的寓言故事,逗得苏雪莲笑声不断。

不知不觉已近晌午,荀便热情邀请高勇到其府上做客,因为荀家族的实力以及他本身的地位,他的住所坐落在阳乐的富人区,是一座两进的套院,共有房屋大小十余间,仆人十名。

看到这样的府院,高勇总算明白到为何那些士子瞧不起别人了,这种院落不是一般人能住得起的,商人有钱却没有资格,农民是两者都没有。慢慢地,物以类聚,世家大族文人士子越走越密,婚姻裙带越发复杂繁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势力,门阀制度也由此开始。

由于掌控国家权力的世家豪族强行将国民划分出等级,逐渐远离社会中下层民众,再加上官吏贪污腐败上瞒下剥,东汉就此走向严重的阶级对立,以致最终爆发了黄巾起义。

在荀府的午饭相当丰盛,不仅有面食,还有稻米,菜肴多种,青菜、肉类一应俱全,自从在王伙夫那里吃到点肉腥后,一直到现在才算再见到肉吃饭时的繁文缛节也令高勇头痛,好在平时从苏雪莲那里了解一些,才勉强蒙混过去。

吃过午饭后,高勇和荀促膝长谈,天文地理、风土人情,治国安邦之策、行军作战之略无所不包高勇也用他那两千多年的知识让荀大开眼界,深深地为高勇的智慧所折服。苏雪莲作为女孩子不适宜在这种场合旁听,只好由郭嘉陪同四处参观游览,逛边阳乐城的每个角落。

此番畅谈,令荀感到高勇绝不简单,干脆将高勇接到府内。郭嘉当然高兴,不但有了一个同龄的女孩作伴,还能够天天听到高勇那些“奇思妙想”“闻所未闻”之事。

'  '

第四章 名将良相(上)

一日春雨过后,碧空如洗,空气清新宜人,鸟儿在枝头欢快地蹦跳鸣叫。凉风轻拂,吹散萦绕心头的郁闷邦。

荀让仆人在他的书房设了一桌酒席,邀请高勇对饮。高勇自从来到东汉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一时间不知所措。

荀看到高勇进屋时尴尬的模样微觉好笑,待二人落座,他亲自为高勇斟酒,说道:“此酒是代师兄感谢高兄弟对嘉儿的救命之恩。实不相瞒,在兄弟小住期间,特意邀请了蓟县的名医为嘉儿诊脉,得出和高兄弟一样的结论:嘉儿确实有中毒征兆。但是他们不知为何毒引起以及解救之法。”

高勇的内心闪过一丝惊骇:这荀确是谨慎细密之人,思虑如此周到,虽然感觉对自己不是很信任,不过事关人命谁又能疏忽大意。

荀接着歉意道:“关于此点还请高兄弟谅解。”

高勇一口喝下酒,口中微辣绵香清醇并留,笑着说道:“这本是人之常情,试问又有谁能够轻易相信一个相遇不久的陌生人。如此细心反倒显出荀兄思密周全,不愧家师称赞。”

荀也一口喝下,将酒再次斟满之后说道:“几天的相处,敢肯定高兄弟绝非出自普通人家,对尊师亦加倍敬重。天文地理、齐家治国无所不通,仅仅是那首诗词便足以让人肃然起敬。虽不才,却也能够感觉到兄弟智略不在荀某之下。因此有一问:高兄弟此次出行是否秉承师命要有所作为?”

高勇没有正面回答,反而细闻酒香问道:“荀兄可否告知在下是否应该货与帝王家?投携廷建立功绩?”

“这个…”荀兴笑,没有做答,反而看着高勇期待他的答复。

“勇虽不曾踏进中原,却也知道现如今大汉朝廷奸臣当道、宦官弄权,忠君之臣被逼隐退惨遭迫瑚亡的不在少数,而圣上确对此不闻不问,任由贪官污吏搜刮民才、卖官卖爵,弄得天下怨声载道,民不聊生,各地异心之徒蠢蠢欲动”

说到这,高勇顿了顿,眼睛望窗外晴空,继续言道:“现今,冀州钜鹿的张氏兄弟借口传道治病广收门徒,在玄菟勇曾亲眼得见。依此推断不出两年便会从者云集,这些入道民众极易被人蛊惑。但凡生起事端,后果不堪设想。然而,面对太平道日益壮大,朝图终不见整改俭,反而加倍欺压贫苦民众,令其义无反顾投靠太平道的张氏兄弟。倘若哪日天灾降临造成粮食歉收以致饥民遍野……那时张氏振臂一呼,道民、饥民揭竿而起,天下又将陷入动乱纷争之中……只是可怜我汉朝黎民又将遭受水深火热之灾。其后,朝廷或许会派兵剿灭这些乱民,可无论谁胜谁败,都会使汉朝元气尽伤!北方匈奴、乌桓、鲜卑但见朝廷内乱爆发必将趁机南下前景堪忧啊!”

对面的荀被高勇这一篇分析精辟、入木三分的推论深深地震撼。这几年的四处游妖拜师求教习治国安邦之策外,体察民情亦是必修功课,而高勇所说的一切恰恰都是荀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荀心中明白高勇所说不假,只是关于这北方夷族入侵却是没有过多思考,现在被高勇一语道破,顿时发觉到自己的稚嫩,同时也被高勇所描述的凄惨景象将内心搅动得翻江倒海,双眼湿润起来。自小忧国忧民、心存大汉安危、心系天下苍生的荀当然不消这种事情发生!

高勇看着眼惊润面露哀伤的荀接着说道:“不瞒荀兄,师傅临终前对在下言道:‘这天下不久将陷入大乱,此乃天像所定,非人力所能更改。然而,人力尚有可为,那便是尽快结束这乱世!’勇此次出行便是奉师命尽自己最大的量,拯救黎民,使他们少受颠沛流离、妻离子散的痛苦,还给天下一个太平世!”

荀听到此处,凝望高勇许久,他不明白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何以说话如此脉络清晰、分析如此透彻,仿佛世间发生的一切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而最重要的是他并非那些只会泛泛空谈不学无术之辈,沉默片刻方才言道:“贤弟一番高论确实如醍醐灌顶,让荀某受益匪浅。但不知贤弟要如何做起?现如今,权臣当道,奸佞横行,又如何能够实现贤弟刚才所说的太平世呢?”荀边说边用灼热的目光望向对面的高勇。

史书记载荀是一个相当固执的铁杆保皇派,其思想恐怕自少年时代便已经确立,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轻易改变的,所以这个措词不能够体现出自己那些来自现代对抗皇权的主张,更不能有任何造反的企图,否则被告发拿去砍头岂不冤枉……只有表露自己的忠君之心方能让荀真心结交,至于以后如何只好试着慢慢改变他吧。

想罢,高勇合上双眼,平静因刚才的一席话而激动起来的心情,整理思路选取符合这个时代的词语,而后缓慢张开双眼,起身离座,立于屋中,自信地说道:“立足幽州,鼓励生产、稳固边疆、整顿吏治、制备兵戈;万事俱备后便要上奏朝廷出兵鏖战,定东北、扩国境、驱除胡虏!待北方初定,再挑选时机提忠君之兵入京,清除宦官奸臣,辅助皇上惩治贪官、安顿黎民;几十年后,国力充沛、百业兴旺,再出兵四夷:向东跨海占新陆,向北直捣冰雪原,向南开辟新天地,向西扩疆至哼!若此设想能够实现,我大汉天朝必将成为东方千秋万代的神话!”

荀听过,声声入耳、字字刻心。这一刻,荀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仿佛眼前就是千军万马平定东北、驱除匈奴、南下海疆这一切仿佛都因高勇的话而变成现实,自己竟似乎感觉到了历史在自己手中书写的那份骄傲与自豪!

但是,看着眼前只有5岁的高勇,荀无论如何也不敢相信这样的话竟然出自他的口中!心中不禁疑虑更重:“此人年纪轻轻便能出此壮语,为国为民、心志高远,况且其学识丰富、博古通今,更知许多新奇事物,可见他定非泛泛之辈!但是,虽然刚才的一席话激动人心,却不知他有没有能恋践……”

思索中的荀抬起头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