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情况属实?”韩遂双眉紧锁,眼中满是忧郁,视线落在地图上的渝麋位置,焦躁不安。
“一切属实!若非征北军盘查的厉害,消息还能提早半月送达。长安三辅大部落入高勇手中,郭下落不明,李人头落地。不单皇上落到高勇手中,连朝廷百官也无一幸免。此后。高勇挥军杀入弘农郡,据传已经攻克洛阳,逼和吕布!”
“皇上在哪里?”马腾面色阴郁,推门而入。将披风挂到墙上后,一屁股坐在韩遂身旁。
韩遂抬头看一眼道:“可能仍在长安,或者已经赶赴洛阳!高勇此人诡计多端,看样子不会给你我机会了!”
“狗娘养的。不就仗着兵马多么!有种的来碰西凉看看,我马腾纺要它吃不了兜着走!”愤恨的怒骂一声,马腾才转头问信使道:“出来时,高勇在长安一带安排有多少兵马?”
信使盘算片刻道:“攻打长安三辅时应在十五万上下。后来又分兵攻打洛阳……至少还能有个七八万的样子,其中三分之一为骑兵!”
“什么?两万多骑兵?”马腾有些惊讶,“高勇怎么积攒起来的?骑兵啊。可不像步卒、弓兵那么好训练!”
“训练?用得着吗?”韩遂冷声道:“别忘了。乌桓、鲜卑、匈奴早就被高勇打地龟缩起来。要知道。战场是训练兵马最好的场所,你说那几万骑兵是怎么来的?”
“哼!两三万骑兵西凉还是吃得下的!”马腾底气不足地说道。“对了。征北军的战力如何?听超儿说,征北军的战力不弱,甚至比西凉兵马还要强!”
信使一听,没来由的想起了亲眼所见地长安城内的屠戮,声音竟不自觉的颤抖起来:“李、郭部曲在征北军面前犹如蚍蜉撼树,连阻挡拖延都做不到。长安城内一战,与其说是混战,不如说是单方面的屠杀!征北军全不怕死,冲杀起来明知道会死也不退缩!更令人震惊地是,细作曾趁机到战场上查探,发现征北军除了拼杀勇猛之外,还不见逃跑与怯战之人!”
“没有逃兵?”韩、马同时动容。
“正是,就算战死,也是朝向前方,说明在死前的一刻仍在与敌奋战!”信使说出这句话后,屋内顿时陷入短暂的沉寂。
这时,外面传来马蹄声。“父亲,韩大伯!”马超风尘仆仆地走进屋内。
马腾急道:“雍县情况如何?”
马超接过水碗一饮而下,大呼一声痛快后方才说道:“征北军果然名不虚传,交过手后,儿只有钦佩与敬重!”说着,马超来到地图前,拿起毛笔在雍县西侧五里处画了一条弧线,“从这里开始出现征北军地斥候,五骑一队,路线交错,却又与旁人不同,似乎遵循着某种特定规律。不过,根据经验判断,这种巡查方式似乎非承效,相互之间距离接近便于策应,只要有一只小队发出号声,大概会在一刻钟内赶来四五队斥侯,反应迅速。”
韩遂点点头,“雍县兵马多少时间赶到?”
马超面容冷峻道:“三刻钟而已!”
“三刻钟?”
“不错,三刻钟,一支千人骑兵便赶到出事地点!”马超肯定道,“这是超亲自确认过地!”
韩遂压抑道:“想不到雍县防御如此严密,征北军反应如此迅速!仗不太好打啊!”
“大伯无须自贬。征北军训练有素不假,但是,我们乃西凉之主,可以借助地利之便拖垮征北军!”
“哦?看来超儿似乎有了对敌方略?说来听听!”马腾笑道,自豪的看向马超。
“高勇雄踞四州,看似强大,实则最为脆弱≡付他只需要一个‘拖’字即可!”
“拖?”韩遂疑惑道。
“对!高勇攻下长安、又打下洛阳,必然引起天下震恐。兖州曹操、豫州袁术、徐州陶谦、荆州刘表还有扬州地孙策和刘恐怕都将坐立不安。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倒霉的会是谁?”
“嗯,有道理!”韩、马二人同时点头。
马超继续道:“如今形势看似复杂,实则与当年董卓何其相似。一家独大,其余势力并立,且皇上又落在其手中……故此,若高勇来攻,我等只需牵制拖延,到时候必能将诸侯讨董一幕重演!”
正说到这,韩遂旁边一人突然道:“马将军之论虽有道理,然末将却有一丝登!”
“原来是彦明啊,有何见解敬请指教!”马超道。
阎行缓步来到马超近旁,躬身施礼后言道:“此时形势看似与当年薰卓相似,然则其中已有大不同!其一,董卓倒行逆施失尽民心,致使将士离心离德,而高勇却吏治贤明,民心归附将士用命;其二,董卓部曲为多将分有,派系之间互相倾轧,难以协心御敌,征北军正好相反,纵观其数年来进行的战役,多者十数万,少则三五万,无不取得大捷,作战调度如臂使指,且无派系之争;其三,董卓仅据有司州一地而已,根基薄弱,虽有二十余万大军却无法持久;高勇则不同,横跨四州并连成一体,攻守自如实力雄厚⌒此三点,末将认为‘拖’字未必能够击垮高勇,搞不好我军反会先行儡!”
' '
天烽 第九卷 厚积薄发
第一章 虚虚实实(1)
皇上~~”杨彪看到皇帝刘协斜躺椅上以书本遮面,前,“皇上,宫门守卫森严,进出十分不易。且朱灵曾下令,没有他的手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进出。”说到这,杨彪一声叹息,“皇上也知晓,这些兵马皆为高勇一手带出,无不将高勇奉为主上,对其命令执行的相当彻底。且整个征北军管理严密,针插不进、水泼不进,一般的拉拢手段难以奏效。”
“嗯!”刘协轻哼一声,拿下面上的《战国策》,瞥一眼杨彪,问道:“征北军中果真难觅心智不坚之人?就算当年的董卓部曲,也有身怀二心之人!”
杨彪退后半步,躬身道:“臣无能。征北军将领采取轮换制,每两年或三年论调一次,即便拉拢某位将领,也难以起到大作用;而校尉一级却多由普通百姓选拔而出,又经过了专门训练,只把高勇奉若神明。没有将军府调令,一兵一卒都不会离开驻地。”
“专门训练?此为何意?”刘协奇道,“难不成还让这些出身卑微的下等军官去修习兵书战策?”
杨彪微怔道:“正是如此。据查,征北军中一多半的师级将领出身平民,居于核心地位的所谓团校一级军官之中,平民出身者多达八成,余者虽出身世族,然其早已归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