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六日,浓厚的云层仍在继续增加,如同一层层的灰黑色棉絮,堆积在长安至西凉这块广袤的大地上。入夜,寒风骤起,与半月前的闷热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以致让雍县、陈仓待命的祖籍东北的将士以为这里被时空挪移到了幽州。
“衣被必须在两日内齐备,命令长安官府全力配合,如若贻误战机立刻革职查办!”高勇怒吼的声音从门外传来,随着噔噔噔沉重的脚步声来到议事厅。
贾诩急忙倒了一碗温水递给高勇,并安慰道:“主公消消气,这种鬼天气谁也没有料到,原本准备的冬衣、冬被才刚刚从冀州起运,昼夜兼程也需五天送达。若安排长安官府临时筹备,恐怕也快不了多少。”在西凉一带长大的贾诩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天气,明明才十月中旬,居然北风呼啸,看样子随时可能落雪。气温更是连续两天急降,秋衣已不足以御寒。
高勇咬牙切齿,狠狠的瞪了一眼老天,“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准备攻打西凉的节骨眼上她过来!哼,大军齐备,粮草辎重均已运抵前线,可就是眼睁睁的开不了战!倘若错过了眼前的时机,拖延时日,我军便要交出主动权了!”
贾诩心里明白,一旦进入十一月,西凉的寒冷不亚于幽州,虽说对于将士作战影响不大,可带给后勤部门的压力就要倍增≈今。冀州负责中原、西凉地辎重供应,幽州负责北线×岛的辎重供应,尽管储备方面绝无问题,但是运力上却已经捉襟见肘,而这还是在削弱商业运力基础之上的结果。沉默一阵,贾诩才选择适当的词汇说道:“主公,若十月下旬气候仍然如此,恐怕需要改变作战计划,变全面进攻为重点攻防。我军只需打通并控制通往西凉的交通要道,最好能够控制天水、安定二郡,从而割断西凉与汉中的联系,待明年初春时分再行决战!”
高勇闻言立刻来到沙盘之前寻找起来。“攻下天水、安定二郡……这里!祁山、冀县、平襄……”视线顺着这条线向上,直至看到写有“羌”字的地界,“文和,安定郡北邻羌族部落◎一马腾、韩遂连结羌族族兵一同出兵,只怕凭现有兵力无法占据优势且,我原本的打算是迅速歼灭韩马主力,进而在羌族反应过来之前控制西凉建立防线。若采取步步为营的战术。战争恐怕将会超出控制!”
贾诩点了点头,“主公分析地对,这一点正是稳步推进的最大弊病。可是考虑到目前状况。我军只能选择慢速推进或者……”
高勇微微抬起了头。问贾诩道:“你是说退兵?”
贾诩默认。“当然,这只是选择之一。关键还要看马腾、韩遂的选择!其实,诩反而认为稳步推进的成功率更高,毕竟西凉骑兵地战斗力很强。”
“嗯,先看看马腾的答复!”高勇一口喝下碗中温水,顿觉一股暖流温暖胸膛。
“将军洛阳急报!”侍卫快步走进屋内。
“念!”
“昨夜,曹军先锋曹仁部与吕布军于定陶遭遇,半夜激战互有损伤;原济阴豫州军被迫退守北部,据闻连通豫州的己氏、单父已被曹军控制;陈晋将军率领5、53、55步师成功控制济北国北部,54步师已渡河南下。其后,53步师攻打谷城、5机步师攻打东阿、54步师攻打肥城,三城均遇曹军顽强抵抗,尚未能寸进。”
听罢,高勇、贾诩同时面露惊讶,“曹操必然已经料到我军将会出兵济北国!”贾诩推断道,“主公,济北国地域狭小,且背靠黄河,一旦曹操反攻得手,我军只能退往济南国……看来陈晋已经想到此点,命55机步师防守卢县。不过……”仔细阅读急报后,贾诩双眉紧锁,“以半个济北国换取四个大郡,这一次曹操恐怕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文和是说曹操打算将济北国作为战场与我军打持久战?”
“极有可能!可惜啊,不能亲临战场,否则一定能够找到蛛丝马迹!”
“将军,洛阳最新战报!”
“这么快?难道出了意外?”高勇吃惊不小,两份居然前后脚到。
“今早得到禀报,豫州刘备停止进攻,可兵马占据郡未见离开;曹操亦停止扩张,仅占据豫州沛国,并在济阴与吕布军对峙于定陶。另,任城被困豫州军儡,万余人被俘,将领下落不明。”
“这也……太瞬息万变了吧!”半晌,贾诩才挤出这一句话。“主公,曹操能屈能伸,地确称得上枭雄!可这样一来,济北国的战事……”
高勇兴笑,略显不甘道:“既然曹操先向朝途好,那朝廷也不好一味硬来啊!不过,也要看曹操接下来的表现。命令陈晋暂停进攻,退入临邑、卢县、山仕一线休整。另外,命令第机步师进入东郡,与朱灵一起磨磨黑山军!”
……
时间飞速流失,7日的清晨很快到来。天空中地乌云仍在持续增厚,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县、陈仓的百姓纷纷躲回家中,除了加入官府的劳工队辛苦修葺城墙者外,大街上很难看到行人。店铺也在这种百年难遇地恶劣天气下关门大吉。放眼望去,只事城外地军营仍然进进出出,斥侯小队不辞辛劳地高强度巡逻,努霖护着一方平安。
晌午,高勇又接到洛阳急报,刘备接到圣旨后立刻亲笔写下奏表递往洛阳,似乎是抗辩,又或许是指责曹操也在停止进兵的同一天上书朝廷,两份奏表仍在路上,可消息却已经传遍中原。“曹操、刘备居然想到了一处先声夺人!嘿嘿,有意思。既然
拖延,我也乐得不闻不问。文和,西边还没有消息?
贾诩翻身下马,“一片安静,令人生疑!怎么?中原又不消停了?”
高勇点点头:“刘备、曹操同时上表,看样子不会甘于朝廷地斥责。准备给自己辩解!不过,奏表都奇怪的速度缓慢,你看消息都到我手上了,那边还没出兖州呢!”
“这个……啊?”贾诩大嘴一张。“为了拖延时间,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啊!那主公是什么态度?”
“我啊,只有一个字等!然后呢拉拢刘备、陶谦,打压曹操!”
“可如此一来。袁术哪里恐怕不好摆平啊?”
高勇嘿嘿一笑,“袁术如今势弱,为了能够恢复元气,他必须依靠朝廷的扶持。量他也不敢说什么。不过,具体情况还是交给华吧,相信凭他那三寸不滥之舌说服袁术应该没有问题!”刚说完这句话。天空中一阵冷风吹过。几片细小的雪花纷纷洒洒的飘落下来。高勇伸出手去接。雪片落入掌心的瞬间便即溶化……
“将军,马腾信使求见!”
议事厅。炭盆中热浪滚滚,屋内温暖如夏。一入内,便听到一人朗声道:“金城人氏阎行拜见车骑高将军、贾军师!”
仔细打量,阎行眉清目秀,俨然一位书生学子。不过,人不可貌相,从其结实的身体、宽大的手掌判断,阎行肯定武艺不俗。要不然,历史上也不会记载他曾差一点击杀马超!
贾诩当即抱拳道:“原来是少年才俊、名震金城的阎行啊!早年闯荡凉州时,诩便常闻老弟声名,博古通今、文武双全,更兼智略出众,当为西凉首屈一指地英才!”贾诩毫不吝惜词藻的大肆褒奖,几句话将阎行捧到相当高度,其意不言自明。
高勇面露微笑,随着贾诩的赞赏也观察其这位文武双全的英才。“阎校尉年少有为,文和多次提起彦明地才智武艺,令勇心慕不已。不想今日得见,果然如传闻般,英俊潇洒、文武双全啊!”说着与贾诩来到阎行的对面落座。“一路辛苦,室外寒冷非常,勇略备薄酒,于公事前我等先把酒言欢!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今日一醉方休!”
“这……”显然,阎行没有想到贾诩、高勇一上来就大捧特捧,说自己文武双全还有可能,说自己名震金城并且贾诩、高勇一齐欣赏就有些夸张了。可尽管如此,阎行仍感到一丝感动,支吾一下才点头道:“不想高将军、贾军师如此抬爱,行虽年少,却也对高将军的传奇钦佩万分。今日亲见,更得高将军宴请,真乃三生有幸!古人云:朝闻道,夕可死也。在行看:得见将军,此生无悔矣!”
宾主对坐,在撇开公务、对立的关系外,三人地确有许多的共同爱好。其中之一便是阎行像高勇一样,喜欢阅读《战国策》,而他现在随身还携带有一本,不过是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