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铁血大后方 > 第43部分

第43部分(1 / 2)

>

关锦璘响应着郭大勇贾河荆天明的话:“说得好,我们马上分头准备!”

话音一落,郭大勇又道:“关主任您在这里看护着涂营长,大勇和天明、天寿兄弟分头寻找绑缚担架的材料!”

这么说着,便就自顾自的地走到涂镇山身边,跷着步子戥挡几下道:“二位兄弟,涂营长的身高是193公分,比大勇矮2公分,我们就按照这个尺寸寻找绑缚担架的抬杠、绳索、藤蔓以及横档!”

郭大勇说完这话,便和荆天明、郑天寿分头寻找材料去了,关锦璘却痴愣愣看着三人的离去的背影久久没有言语,急剧地在心中说道:“这个少校团副也真太有才啦,用自己的步伐就能精确地丈量出涂镇山的身高。

郭大勇的举作,是关锦璘顿时想起北方乡村的农人,没到夏收秋播的季节,他们不用尺子量具,只有动用两条腿两只脚在田间地头走一走跷一跷,就能把地亩、田尺计算得明明白白。

而身高一米九五的郭大勇竟然也有这等本事?

关锦璘眼睛里不知怎么就噙满泪水。

在民族存亡的危难时刻,像涂镇山、郭大勇这样浴血奋战的男儿不顾身家性命,在战场上和敌人殊死搏杀;形成一种强大的浩然正气,将兄弟情战友义凝聚一起。

战争中的兄弟情和战友义是牢不可破的,放在和平年代即便千金万金也购买不到。

涂镇山、郭大勇、荆天明、郑天寿这些热血男儿是民族魂的真实体现者。

郭大勇是个少校团副,一个五大三粗说起话来瓮声瓮气的关中汉子;危机关头却能摒弃前嫌,对战友不离不弃,这种纯粹的人格魅力和传统美德深深触动了曾经留过洋的关锦璘。

关锦璘是政府官员,可是要不是战争,要不是遇上这些血气方刚的**战士,他上哪里去体味亲密无间的兄弟情战友义啊!

关锦璘神情亢奋地在心中说着,突然感到自己这趟宝鼎之行太不寻常——先是十家楼联保主任邓万秋从睡梦中将他喝喊起来,说日本人打过来了;邓万秋将关锦璘喝喊起来后,便神神叨叨将容诗棉的发来电报递给他说:“关主任,shang海发来的电报,你家娘子的!”

容诗棉在十家楼待过,和邓万秋这个联保主任很熟识;邓万秋一直称呼关锦璘是容诗棉的夫君,而喝喊容诗棉是关锦璘的娘子。

关锦璘接过邓万秋递上来电报草草看了几眼,果然是容诗棉从shang海发过来的电报。

容诗棉在电报上讲,说她已经从shang海动身,今天就到十家楼;坐火车还坐轮船;先到宝鼎在三皇庙街128号大院等候关锦璘;关锦璘要是先到就在屋子里等她!

关锦璘拿着邓万秋递上来的电报看了好几遍,对这种牛头不对马嘴的发报时间和无厘头的出发时间以及到达时间全都疑惑不解。

关锦璘也顾不上多想,他打算在十家楼的乡亲们安全转移后上宝鼎看看。

可是热心的联保主任邓万秋已经借来白胖子的马车和枣红马,让瘦猴儿郑天寿赶车,送自己上宝鼎去接容诗棉。

关锦璘不好拒绝邓万秋和白胖子讹好意,便就和瘦猴儿赶上马车向宝鼎而去;行至青纱帐中,却发现身受重伤昏迷不醒的涂镇山。

关锦璘和猴子郑天寿将涂镇山抬上马车向宝鼎疾驶而来,半道上却被荆天明追赶上了。

荆天明是涂镇山的异性兄弟,为了寻找涂镇山,他从高碑店奔跑而来;见涂镇山还有生命迹象便就高兴得又喊又唱。

然而,当关锦璘赶着马车;瘦猴儿——关锦璘称他猴子、荆天明骑着马上了通往宝鼎的公路后,日本飞机却炸毁马车和枣红马……

关锦璘将这趟宝鼎之行回忆一番后,便就想起妻容诗棉来。

对于未婚妻容诗棉放弃外科医生上英伦半岛学习植棉技术的行为,关锦璘一开始并不赞同;可他知道容诗棉的父亲容天尊是纺织大王,让女儿放弃医生去做棉花技术员,目光还是远大的;毕竟医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已经成千上万,但懂得高产棉花种植的技术人员却是凤毛麟角。

后来的事实证明,民族企业家容天尊的选择是正确的;关锦璘和容诗棉学成归国后,很快在华北平原的十家楼试验成功高产丰产棉田。

而容诗棉这次名义上回上海探望父母,关锦璘知道她没有在家中待几天,半年时间有五个月是在江南的农田中奔跑,调查高产棉花能不能在那里种植。

然而容诗棉还没把调查结果告诉关锦璘,卢沟桥事变发生了,日本鬼子大举进攻华北、北平、tian津相继失守;**不得不像宝鼎撤退!

关锦璘心中想着,不禁为容诗棉的安全担心起来——容诗棉现在是不是已经到了宝鼎?或者说由于日本人占领了北平和tian津,火车停开轮船停航,容诗棉还在shang海的家中。

容诗棉要是在shang海的家中关锦璘就放心了,毕竟shang海现在还无战事。

可是以容诗棉的性格,驻留shang海的可能性微之甚微;她有可能在中途滞留在那个车站了……

关锦璘正在遐想,一阵“哐啷”的掷物声打断他的思绪;抬头去看,只见郭大勇将两根捋抹得光溜溜的木棍扔在地上。

说是木棍,不如说是木椽更为确切;两根木椽每根都有老碗口一般粗,两米多长。

郭大勇将木椽扔在地上后扬起衣袖擦擦额头上的汗水珠子笑着说:“关主任,这是两根杠木树,杠木结实;绑缚的担架中途不会有麻达!”

郭大勇说着,嘿嘿笑道:“杠木是结实,可是砍剁起来就比小鬼子的脑袋还顽固了!”

郭大勇说着,从腰间拔出大砍刀亮在关锦璘面前道:“关主任您看我这大砍刀,被杠木杠了好几处豁露啊!不过不打紧,等把涂营长送到宝鼎,郭某找个地儿收拾收拾就好!”

关锦璘看着郭大勇没有吭声,眼前却浮现出195的汉子手持一把大砍刀砍剁树木的形象。

关锦璘的眼睛潮湿了,面对这样仗义的军人,话语似乎成了多余的佐料,而用心默默感受才能体味出来一点真谛。

关锦璘静静看着郭大勇,荆天明来、郑天寿手中拎着各自寻到的材料一前一后过来了。

荆天明咯吱窝夹着几块木板,手里抓着几根长短不一的绳子;几块木板是马车被敌机炸裂后的残留物。

而郑天寿怀里抱着一团藤条,胳肢窝夹着几根马车上的横档。

从三人寻找来的不同材料来看,这是根据涂镇山的身高打量的;三人在这么很短的时间内便将绑缚担架的所需材料全部准备完毕,实在是雷厉风行。

关锦璘见郭大勇、荆天明、郑天寿三人将绑缚担架的材料一一放在地上,便就毛遂自荐地说了声:“你们三个歇着,卑职来做最后的组装!”

关锦璘是留洋博士、政府高官,武林高手,还懂医疗技术;在北京大学上学期间便跟老前辈梁漱溟搞乡村建设运动,在乡下时和老乡们绑缚过不少类型不同的担架,这方面堪称专家。

很快,郭大勇三人采集回来的材料全都派上用场——两根杠木做左右两边的抬杆,抬杆前后是起固定牵拉作用的横档;前后两端的横档距离躺人的架铺隔出些许距离;利于扛抬者用肩膀使劲。

抬杆和横档形成的框架中间,全都用藤蔓捆扎结实形成一个网床;网床上铺垫着被敌机炸裂的马车木板。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