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体制迷墙 > 第8部分

第8部分(2 / 2)

我也在沉默。我说的话其实很有限。在媒体上披露的都是我回国三年内说的话,这两年我不说了,只是这次媒体又给翻出来炒。我沉默两年了。让我这样一个没有资格谈教育的人来大谈教育,我感到很沮丧。

熊丙奇有一个同事对我说,大学没有问题才奇怪,有问题是很正常的。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的,用不着你去操心,也轮不到你去操心。

陈丹青这就是中国人最伟大的地方!中国人永远是“船到桥头自会直”。

第二章行政导向,一个等级森严的学术环境

在一个行政化、等级化、权力至上的生存环境里,只适用丛林法则。政绩思维抹杀学术思维,所谓自由和兼容的学术精神被扼杀。

原因9:特权的民主逻辑

在当今的大学里,谈学术自由是奢侈的。

观点错误,零分。

从小,我们就被老师叮嘱,写作文,回答题目,首先要观点正确,如果观点不正确,文章写得再好,也只能得零蛋。

于是,我们大段大段地背,大段大段地抄。我们甚至不用去理解这一段究竟是什么意思,看到相应的题目、话题,不用思考,就条件反射般,说出这段文字。

这样的学习方式,一直延续到博士。做研究论文,老师首先也要告诉你,你不能在观点上出问题。“你不能有新的观点。这个观点,如果有某个教授认为错误,哪怕你的论据充分,论证很有力,你的论文照样通不过”。

这是多么可怕的学术研究。你有自己的想法,你有充足的理由来论证自己的想法,你能完美地自圆其说,可是,你的观点是错误的。专家、教授可用自己的观点标尺来判你的观点死刑。

对话观点:

与“五四”时期相比较,大学的人文精神环境大大地倒退。

我们现在只有传播知识的大学,没有创造知识的大学。

与市场结合紧密的教授,赚了钱;而安心学术、安心教学的,却很穷。

对话人:茅于轼

熊丙奇对现在的大学人文环境、学术环境,你怎么看?

茅于轼大学分两种,一种传播知识,一种创造知识。仅仅传播知识的大学,是三流大学,只有创造知识的大学,才是一流大学。我们现在只有传播知识的大学,没有创造知识的大学。没有自由,会有创造性吗?没有创造性,就没有知识的创造。

熊丙奇怎样改变这种情况?

茅于轼首先是大环境的改变,要讲民主与法制。现在的社会,处处是特权。大学里,也有很强的特权,教师、教授是不平等的,知名教授,担任人大代表的教授,就有一定的特权;一般的教授,却连基本的权利也得不到保障,他想出书,也出不了。大学校长,也经常用手中的特权,用行政命令来干扰别人的思想。他可以命令教授做什么,甚至怎么做。

熊丙奇对大学的一些“特权”人物,比如校长、知名教授,你有什么看法?

茅于轼我听说有的博导带的学生超过了100人,连学生的名字都叫不出来,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大学要制订这方面的制度,规定教授招收学生的人数,不能无限制地膨胀。这个问题,与校长的权力,也有关系。有的教授可能并不愿意招收这么多学生,但学校让他们招这么多。

熊丙奇有人说,现在有不少知名教授,包括经济学家,都在忙着挣钱,根本没用心做学问,指导学生。

茅于轼不仅仅是经济学家,所有的教授都忙着挣钱,各行各业的都在找自己的出路。以前教授的待遇,是很高的。鲁迅一个月可以拿到500个大洋,那时普通人的收入一个月只有9个大洋、10个大洋,鲁迅的收入是普通人的50倍。这个差距大了点。现在美国的教授,一般年薪为10多万美金,普通人,以超市营业员为例,收入为两三万美金,差距大约为5倍左右。不过美国是发达国家,整体生活水平很高。

熊丙奇我国大学教授的收入这几年已经有很大的提高,甚至大学里已经出现了富翁教授,但这并没有让他们安心于学术。

茅于轼以前有一句口号,叫“党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现在这句口号不喊了,市场在落实知识分子的政策。一些教授通过市场,体现了自身的经济价值,却忘记了自己的社会角色。与市场结合紧密的教授,赚了钱;而安心学术、安心教学的,却很穷。

第25节:滥用的学术标准

熊丙奇有的教授并不完全是通过市场来赚钱,而是利用国家的课题、科研项目来牟利。

茅于轼是的。一部分是从市场获得的,另一部分是利用权力和关系得到的。钻营权力和关系,现在更盛行。通过市场方式获得的,值得肯定,而通过权力和关系获得的,则是学术腐败。但市场也有市场的问题,它可能扭曲人的价值观念,只追求经济利益、眼前利益。

熊丙奇与你曾经经历过的教育相比,你觉得今天的大学教育如何?

茅于轼有几点差别。我读大学的时候,学生们对时事很关心,有一种报国之志。学生代表时代的方向,但从今天的大学生身上,我看不到他们对社会的热情。不仅仅是大学生,从小学生就开始了,一开口就是八股,就是“假大空”。这是第一点差别。第二个差别是,我当时在上海交大读书时,八百个学生是从两万名报考学生中挑选出来的,有很多很好的老师。现在的好老师不多,而且教师的质量参差不齐。大学的扩招太快,房子几个月可以盖起来,但一个教师几个月是不可能培养出来的。这些老师教出来的学生再去教学生,这样一代影响一代,会是什么后果?还有一点差别,我们那时的学习条件很艰苦,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图书资料,但大家学习的劲头很高,记得当时是三十人住一个大房间,大部分学生都是穷孩子,夏天连蚊帐也买不起,宿舍周围是一块草地,蚊子很多,我们经常与同学开玩笑:看你脸上有多少个包,就能计算出昨天宿舍里有多少个蚊子。现在的学生,要讲享受,四个人一间宿舍还不满意,还要单间。而贫困学生这个群体,则在学校里抬不起头。我曾经听到一个学校一年有三十几个学生自杀,具体的原因不是特别清楚,但有关媒体在报道贫困生的困境时,用了这个背景资料。我做过这方面的一些工作,接触过一些贫困学生。大学里有相当数量的学生很穷,他们学习基础本来就比较差,学习条件又不如别人,有的还要打工挣钱解决生活困难,很自卑,心理上有很大的压力。

原因10:滥用的学术标准

我们提拔干部,其他的可以看得很轻,却把学历看得很重,只要是有博士学位的就如何如何,这实际上是一种不科学、不理性的导向。

周星驰能不能当教授?

张铁林能不能当院长?

刘翔够不够格免试硕博连读?

在周星驰被中国人民大学聘为教授(《周星驰历经“周星星同学”到“人大兼职教授”》,曾进,《外滩画报》,2005年1月4日)后,在张铁林当上暨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铁林任高校院长引争议》,刘玮、雷丹,《新京报》,2005年1月21日。)后,在刘翔被华东师范大学免试硕博连读(《特殊人才特殊对待?透视刘翔“硕博连读”事件》,张嫣,《外滩画报》,2004年11月6日。)后,社会无一例外地给予?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