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土生土长 > 第16部分

第16部分(2 / 2)

有了一个带头,其他人也纷纷反思其那天的情景。自己到底有没有说话呢?自己到底有没有在认真看书?自己是不是和班上哪个老师的“间谍”有矛盾?他们是否会怨望自己?罚跪事小,回去叫家长问题就比较大,叫家长一方面会让自己失去刚刚富足起来的零花钱,另一方面还会被爸爸妈妈甚至爷爷奶奶好好教训一通,那可是很痛苦的事情。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心理战的杀伤力也是恐怖的。短短的四五分钟,教室里依旧坐着的人已经可以用两只手来计算了。冯先生似乎对此很是满意。他晃了晃手里的“教鞭”,大声说道:“金秋!听到没有,你带头,这些人都要罚跪,一直到这节课下课!”言毕冯先生还昂了昂头颅,似乎从这些站起身来的学生身上又再次找回了老师的尊严。

“我已经说过一次了,我不会跪,也不会叫家长!上不上课我无所谓。”说完,茄子就离开了座位,自顾自地往教室外面走。

“你不跪?你犯了错误凭什么不被罚跪?”冯先生生气地用“教鞭”在讲台上狠狠地敲了两记,噼啪的声音让好几个站着的学生害怕起来,他们唯唯诺诺的相互看了看,便跪在了课桌旁边,趴在课桌上装腔作势地看书写作业。

茄子很是不满地回头看了一眼冯先生,又瞥了一眼那些纷纷跪下去的同学们,无奈地摇摇头,道:“老师,你侮辱我的人格!”

然后,茄子摇了摇头,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教室,站到了我的旁边。

这一刻我愣住了。

冯先生愣住了。

所有的同学愣住了。

我是因为似是而非地理解了茄子的这句话,因为茄子的样子不像开玩笑。

冯先生是因为吃惊,具体为什么,她可能清楚,可是,我不清楚。

所有的同学是因为,他们发现了第二个敢于和冯先生叫板的家伙。尽管不知道茄子和细洋二属于两种形式的反抗,可是在他们眼里,敢和老师做对,那就是异类,那就是可以行注目礼的对象。

望着金秋若无其事地站在教师外面的模样,冯先生也没有再说什么,大声说了句“自习吧”,就将“教鞭”重重地丢在讲台上,转身离去。

15、一掊黄土

有些时候,我总是会不自觉地问自己一个很是无聊又有趣的问题:为什么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女娃娘娘要选择用泥土来造人?

为什么不用树木?现在忙碌生活的人们不是总是叫嚣着回归大自然么?

不用山石?那样似乎可以让人的身体更加强壮,更能够适应原始的生命形态。

不用水?女儿是水做的,如果这个世界都是那么温婉柔情,该是多么诗意地栖居!

可是,女娃娘娘偏偏选择了“泥土”!

逐渐的,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很多异国侨胞们为什么会那么怀念故土,为什么会要求埋葬到自己出生的老家。为什么很多即将离乡的人们都会小心地用布,包上一小撮故乡的泥土带在身上。

因为,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就是那“乡土本色”,无论你走多远,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当你不再在意自己的乡土,不再拥有那土生土长的趣味时,可以说,你骨子里已经不是中国人了,恭喜您同时也是可怜您,您终于融入了地球村的大意识范畴,你终于走出了自己的民族特色,走进了世界大潮流。

乡下人离不开泥土,记得大学时候和一个蒙古朋友的爷爷聊天,他就曾经给我讲过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当年走西口、下关东等等成为潮流的时候,也有不少中原的老百姓跑到了内蒙古,在那片适意于放牧而并不适合种植庄稼的地方,这些中原老百姓们,还是用使用了不知多少年的钉耙锄头清理出一块地来,一家一家划好了各自的地方,然后播种,期待着能够有所收获。当地的一些牧人们就消化他们,说他们蠢笨,说他们不懂事。可是,是这样吗?在水里游的鱼儿,永远不会适应岸上的生活,在以种植为生的中原生活习惯了的人们,虽然不能说永远,但至少短时间内是不可摆脱那土地的束缚。我们的民族和泥土根本是无法分开的,分开后就不属于我们这个民族了。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后来的我,终于明白了二爷白桃儿和邻居斜眼为什么会因为屁股大小的一块土地吵得不可开交,为什么会因为二十来个平方的草垛子堆放地,大打出手,甚至闹得大家没法过个安生年。

只有靠种地谋生的人才会真正明白,那泥土的可贵之处。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在乡下,“土”就是命根子,你可以到他家蹭饭,他不会介意甚至会很欢迎,你可以占他任何方面的便宜,尽管他会咒怨几句,但是,你绝不可能占他一分地,因为那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命根子,这土地还涉及到一个家族的传承。

很多喜欢逛寺庙之类地方的朋友,如果你花时间到农村去走走,就会发现一件很有趣的时期。尽管封建迷信已经被扫地出门了,可是农村里还是敬神,一个村子可以没有村委们办公的地方,可以没有公共娱乐或活动的地方,但是,极少有村子没有一个敬神的地方——土地庙。为什么这些乡下人都会处处尊敬这对白头偕老、永远和蔼可亲,嬉笑亲切的老夫老妻?为什么乡下人都信仰这对爱管乡下闲事的老人?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因为他们象征着泥土,象征着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

••••••••••••••••••••••••••••••••••

“给儿子准备些东西,这没几天就要开学了,儿子跑那么远的地方去上学,一学期才能回来一次,多准备点,你这个妈妈怎么当的?”爸爸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喜欢唠叨了,和妈妈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嘱咐道。

“就是你一个人的儿子,不是我的儿子,我不知道?要你吩咐?”妈妈满脸满脸幸福,她一个暑假似乎都沉浸在儿子考了一百九十七分好成绩的幸福中,她为自己有这么个争气的儿子而骄傲,她觉得儿子成绩好,就是她付出再多,生活再辛苦,也值得!

“好,好,是你的儿子,不是我儿子,总好了吧?你慢慢忙,我出去找人摸胡牌。”爸爸老奸巨猾地想要乘机开溜,可惜妈妈马上发现了他的意图,大声叫停。

“先不要走。不管怎样,儿子再有一个星期左右就要走了,这一去就是半年,怎么说也要去东头(分家后,我爷爷和叔叔家住在村子的东北角,算是我家的东头)去告个别,最好再请大家吃个饭,也是个团圆饭吧,不管他们怎么对待我们,我们不能让别人说三道四,该做的都要做到位。”妈妈叹了口气,幽幽地说道。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