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儿妹妹给殿下泡壶热茶,我去准备一些干果。”婉儿贝齿轻张,又忙活起来。
朱由检的卧室内,早就好了炭火盆,这是延绥煤矿第一批出产的煤炭,身在延绥的朱由检,算是近水楼台,占了便宜。
婉儿将苹果、贡桔、杏仁、瓜籽、蜜饯等摆满了小方桌,“殿下,吃个苹果吧!守岁吃苹果,岁岁平安。”
朱由检拿起一个红彤彤的苹果,咬了一口,“婉儿,雪儿,刚才吃饺子的时候,你们许的什么愿呀?”
“不告诉你!”婉儿羞红着脸,不敢看朱由检一眼。
这婉儿,许个愿有什么脸红的?再看胡心雪,也是低着头,看着炭火盆发呆。难道她们是想单挑自己?想想不太可能,这种事情求谁都没用。
“婉儿,雪儿,你们想不想回京?”
“殿下在哪,奴婢就在哪,回不回京都无所谓。”婉儿脸上的羞红逐渐褪去。
胡心雪一脸的落寞,她看着朱由检,却是一言不发。
“奥,雪儿想弟弟了?”京师的确有胡心雪许多伤心的事,但胡廷宴罪证确凿,又是御案,朱由检一时也不能为他平反,“要不,我们回京后,将你的弟弟赎回来,放在王府养着。”
胡心雪的眼睛亮了一瞬,“殿下,如果能将我弟弟赎回来,也不用放在王府,送到我舅舅那儿就成。”她在王府也就一婢女,怎么能将弟弟放在王府?但朱由检的话,还是让她怀着无限的感激。
三人沉默了一会,忽然外面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
“殿下,午夜到了,我们也放串鞭炮吧!”婉儿拍着小手,已经激动得站起来,好多年都没有体会这种熟悉的新元气氛了。
胡心雪取来一长串鞭炮,但她和婉儿都是只敢看不敢放。
朱由检打开中门,用蜡烛燃竹竿上的鞭炮,空气中急速流淌着火药的刺鼻味。
“殿下,守岁到现在,我们去外面看看天色吧!”胡心雪轻握住朱由检的大手。
“好,走,看天色去。”
三人都出了中门,火药味还没有完全散去,外面的鞭炮声正此起彼伏,漆黑的夜空被不知道多少道火光照亮。
“殿下,婉儿姐姐,东方已经出现了鱼肚白。”胡心雪兴奋地指向东方的夜空,那里微微出现一亮色。
“是呀,不过朦朦胧胧的,看不清晰。”朱由检在胡心雪的指引下,才勉强看到一丝亮光。
“殿下,朦胧好,朦胧正是殿下需要的,看来殿下今晚许的愿望要实现了。”胡心雪在朱由检的大手上狠狠捏了一把。
“雪儿,这怎么说?”
“殿下,老人常说,‘夜朦胧,雨水冲;天晴朗,旱死狼’。”胡心雪又显得落寞起来,朱由检的愿望实现了,那她和婉儿早怀上孩子的愿望就要落空了。
第106章渭河大桥
除夕之夜,一系列的现象预示着陕西即将风调雨顺,朱由检一高兴,又将婉儿和胡心雪收拾了一顿,新元的早晨就起的迟了些。
不过,也没关系,在延绥,朱由检既没有长辈需要拜访,也没什么亲朋故旧需要拜访或者接待。
直到辰时快要结束,朱由检才和婉儿、胡心雪才慢悠悠地穿衣起床。
“殿下,早晨还是水饺,你会不会吃腻了?”婉儿的衣服还没穿好,就关心朱由检的早餐。
“现在还不会,今天就吃水饺吧!”朱由检穿好衣服,准备去外间练功,婉儿和胡心雪则去忙碌早膳。
“殿下,知府高大人来拜。”朱由检刚刚打开卧室的房门,亲兵前来向他汇报。
“高大人?这么早?”朱由检心想,难道他不用守岁吗?
“是呀,高大人还带着一个年轻人,名叫李鸿基。”
“那你怎么不早叫醒我?高大人来了有一会了吧?”
“高大人不让叫醒殿下。高大人说,今天是新元,也没什么事,就让殿下睡到自然醒吧!”
“奥,高大人现在在哪?”
“在客厅。”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朱由检顾不上练功,直接来到客厅。
客厅的门虚掩着,高迎祥正和一个年轻人喝着茶。
“高大人,早呀!”朱由检推门而入。
“臣高迎祥参见殿下!”高迎祥跪拜在地,来个大礼。
“草民李鸿基参见殿下。”李鸿基随在高迎祥的后面,也是跪拜。
“哈哈,这是家里,不用大礼。”朱由检在李鸿基的身上扫了一眼,“坐吧!”
高迎祥哪敢在信王面前落座?他忸怩作态,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高大人应该知道,我不喜欢这些虚礼,坐吧!”朱由检说完,先在主位上坐下。
高迎祥没法,只得在客位上坐了半个屁股,李鸿基正不知道如何是好,高迎祥拉了他一把,才在高迎祥的下首坐下。
“高大人,延绥的百姓,新元过得怎么样?”
高迎祥向朱由检躬手行礼:“多亏殿下从西安运来粮食,延绥的百姓总算能勉强过个新元,要不是殿下,臣都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一乡的百姓。但延绥的百姓还是苦哇……”
“高大人不用担心,熬过了这个春天,陕西会迎来风调雨顺,百姓的生计再也不会如此艰难了。”今天是新元,朱由检不想在这些问题上做文章,“高大人这么早来我这儿,可是有什么事?”
“殿下,臣带着外甥鸿基来给殿下拜个早年。”
“这位就是高大人的外甥李鸿基?”朱由检细细打量起来,方脸阔鼻,额头很高,眼神中隐隐有一股锐气。
“草民李鸿基见过殿下。”李鸿基从座位上起来,再次拜到在地。
“奥,起来吧!”朱由检觉得李鸿基并不像一个二愣子。“你当驿卒多久了?”
“回殿下,草民当驿卒已经三年了。”
“三年?那也不短了。”朱由检似乎自言自语,“那你说说,驿站有什么便利之处?”
“回殿下,驿站可以方便边关文书、军报及时上达天听,朝廷的指示也能及时到达边关。”
“奥。”朱由检思索一会,没发现什么新意,“那依你看,驿站有没有不完善的地方?”
“这……”李鸿基看了一眼高迎祥,高迎祥却自顾端起茶水猛喝。
“不用紧张,今天是在家里。”朱由检也端起茶杯喝水。
“殿下……”李鸿基迟疑了一会,到底忍不住:“驿站虽好,但禁不住文武官员揩油。”
“你说说看,怎么揩油法?”
“驿站本身朝廷为传递讯息而设计,但文武官员常常因私出游,也要住在驿站。据草民估计,朝廷拨给驿站的用费,少的每个月三成,多的每个月六成,都是花在这些官员的私人用费上。”
“……”朱由检头,官员揩政府的油,也是大明的潜规则,“如果让你担任驿使,你能禁绝这些事吗?”
“不能。”李鸿基缓缓摇头,“如果草民要禁绝这类揩油的事,这些官员就会联合起来,将草民轰走,换一个能让他们继续揩油的驿使。”
“哈哈。”朱由检大笑,这里鸿基哪是什么二愣子,对人情世故还是蛮内行的嘛!“你家里还有什么人?”
“回殿下,草民的父母均已亡故,家里只有妻子韩氏。”李鸿基发觉朱由检并没有王爷的架子,心中的紧张与恐惧逐渐消退。
“你识字吗?”
“草民幼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