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晚明之我主沉浮 > 第244部分

第244部分(2 / 2)

“痛呀……”

……

东吁士兵发出一片惨叫,这些怪异的惨叫声,比染红的河水更让他隆揪心,看着西岸仅有的万余东吁士兵,他隆豁出去,“弟兄们,我们渡河就要成功了,现在全部随我渡河!”

“噗通,噗通……”

最后的东吁士兵全部跃入河中,前赴后继。

游在前面的东吁士兵受到鼓舞,他们加快了前进的速度,最前面的士兵,双脚已经够上了河底的浮土,一旦双脚使上劲,他们腾出的双手,就开始射箭反击。

在绝境之中,东吁士兵表现出远远超出大城士兵的战斗力,三万大城士兵虽然苦战,还是让东吁的士兵渐渐上了岸。

东吁士兵在岸边建立防守阵地,双方的战事呈胶着状态,东吁军无法突围,大城的士兵也无法再前进一步。

白古河中的东吁士兵不断上岸,加入到与大城士兵的战斗中。

他隆终于攀上河堤,由于刚才游得太用力,他几乎虚脱了,刚刚上了岸,就一屁股坐到地上,背对着河岸。

他突然竖起耳朵,身后隐约传来明军的喊杀声,“不好,明军追来了!”他隆顾不上休息,在亲兵的扶持下,开始向河堤跑去。

刚刚上到河堤,他隆猛然发现,对面的士兵没有火炮与燧发枪,穿着的也不是明军的灰色布装,“大城兵。”

他隆大喜,既然不是明军,他就有了逃生的办法,他大喝一声,“弟兄们,对面是大城的士兵,我们手下败将,冲呀……杀呀……”

东吁士兵军心大振,他们跟在他隆的后面,恶狼般扑向对面的羊群,向前,向前,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那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双方的士兵开始接触,陷入短兵相接,他隆挥刀,砍向挡在他前面的大城士兵。

突然一支流箭,悄无声息地射向他隆,他隆发现流箭的时候,已经晚了,他的长刀正砍入大城士兵的肩胛骨,一时拔不出来。

流箭射入他隆的脖子,穿喉而过。

“陛下……”

亲兵扶住摇摇欲坠的他隆,但他隆已经说不出话,鲜血像火山突然找到了爆发的出口,井喷。

他隆无力地看了一眼前面的战场,身子软软地倒下去,连同扶他的亲兵也被他隆沉重的身躯拖到,至死,他隆都没有瞑目。

第416章抚恤金遇上了麻烦

吉伦海似乎发现他隆中箭的事,但现在战斗正酣,他还分不出余力去照顾他隆,他隆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都是激励东吁士兵最好的素材。

“弟兄们,陛下受伤了,杀呀,为陛下报仇!”

“杀呀,为陛下报仇!”东吁士兵像是突然打了鸭血,一个个都是精钢不坏之身似的,他们不要命的向大城士兵猛扑过去。

大城士兵再次见到了他们熟悉的东吁士兵,虽然他们占据地利上的优势,但东吁士兵像是疯了,全部疯了,连同他们的指挥官。

狭路相逢勇者胜。

大城士兵还是退让了,尽管他们的督战官挥刀砍杀了三名擅自撤退的士兵,还是挡不住东吁士兵,闸门一旦打开,洪水再难收拢。

东吁士兵在吉伦海的率领下,终于冲开了一个口子。

直到后面剩余的东吁士兵太少、冲击力减弱,大城士兵才在军官的屠刀下,重新合上了这个口子,但围住的东吁士兵不足五千,一万余东吁士兵突围了。

大城士兵将所有的怒气和丧气,全部发泄在这五千东吁士兵身上,三万大城士兵,从四面八方向里猛攻,他们已经让万余东吁士兵走脱了,他们要拿这些东吁士兵的生命向明军赎罪。

沐启元渡过白古河的时候,河岸的战斗基本结束了,大城士兵正在收割东吁的伤兵,被包围的五千余东吁士兵,一个也没有走脱。

听说有一万余东吁士兵逃脱,沐启元皱起了眉头,这些大城士兵,连阻截他隆、等到明军到来都做不到,真是废物,但大城士兵告诉他们,他隆已死,尸体就在河堤上的时候,他的脸色才稍微好看。

在沐起元的眼中,大城士兵的战斗力,他是见识了,不是一般的弱,但他忘了,明军战斗力的强悍,是建立在燧发枪与火炮的基础上,大城士兵与东吁士兵一样,都是刀枪和弓箭,兵器上差了不止一代。

沐起元暂时无法追究大城军队的责任,他们已经尽力了,而且还射杀了他隆,解决了大明最大的隐患,但沐起元没打算放过脱逃的一万东吁军,他命令刘臻羽的五十五师立即轻装追击,顺便收复东吁东南部直至马来半岛的土地,他随后会派出接应的军队。

刘臻羽一直追到东吁王朝的最南部,又沿着安达曼海与暹罗湾之间的马来半岛的北部,但吉伦海率军逃到了南部的满刺加。

白古城的陷落和他隆的阵亡,标志着东吁战争基本结束,明军在白古城收拢了六万余人的战俘,其中东吁军五万余人,另有一万余协助东吁军队的百姓。

沐启元给国防院发出军报,汇报战果。

在军报中,沐启元也计划了自己的下一步打算,东吁境内还有零星的军队和抵抗力量,需要及时清缴。

沐启元实际上是在执行朱由检的密旨,他隆虽然死了,但东吁境内还有权贵存在,当然,所有反对大明的人,都被沐启元当做是东吁的权贵了。

东旭全境已经没有成建制的军队了,而且北方的大片土地已经被明军牢牢地控制,沐启元将军队分散,开始在东吁境内广泛清缴反明的力量。

林呈祥沿着南部海岸线清缴时,发现在东吁的西南沿海又一个叫做阿拉甘的国家,这是东吁王朝唯一没有征服的小国。

这倒不是阿拉甘的军队战斗力特别强大,当年东吁王朝的莽应龙在进攻阿拉甘的时候,恰好遇上大城王朝兴兵来犯,莽应龙被迫撤军,后来东吁王朝侵略的方向,主要是北方的大明和东方的大城,那儿有足够吸引历任东吁国王的大量土地。

阿拉甘就这样被忽略了,这才幸运地保存了下来。

现在东吁已灭,明军来到这儿,林呈祥没打算让阿拉甘继续保留下去。

阿拉甘在东吁王朝的西南沿海,和东吁王朝隔着若开山脉,在大明典籍中,也被称为若开国。

阿拉甘国土狭小,但沿海的地理位置优越,林呈祥进剿到若开山脉时,连哄带骗,连打带压,轻易就征服了阿拉甘,将原来的东吁王朝,土地扩充到吉大港。

大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五月中旬,军队在东吁全境清缴工作全部结束,但沐起元的十万大军暂时还驻扎在东吁,他在等待朝廷向东吁派出文官。

朱由检派出原礼部左侍郎李腾芳为使者的使节团抵达东吁。

李腾芳带来了朱由检的圣旨,对于参加征缅战争的十万将士和三位军长,给予表彰和嘉奖,至于他们的功劳和物质上的奖励,待国防院计算完毕,另行发放。

使节的主要目标,还是与大城王朝的合约。

根据大城国师普蒂与大明外交部副部长黄晓福达成的协议,大明出兵东吁后,大城王朝给予大明军队三十万石粮食和二百万两白银的补偿,归还大明以前被东吁占领、后归入大城王朝的部分土地,劝告老挝回归大明。

现在东吁已灭,大城王朝的外患已经永远解除,李腾芳代表大明来到大城,要求大城兑现合约上的承诺。

大城国王帕拉塞在王宫回见了李腾芳。

“参见国王殿下!”李腾芳向帕拉塞躬身行礼,他代表上国大明,所以称呼帕拉塞为殿下,而不是陛下,也没有下跪行参拜大礼。

“贵使辛苦了!”帕拉塞脸色苍白,两眼无神,似乎一夜没睡的样子。

“多谢殿下关心!”李腾芳又向帕拉塞行了一礼,“我受大明皇帝陛下委派,前来和殿下商讨落实合约一事。”

“哦!我明白了,不知道贵使有什么想法?”帕拉塞不安地看了李腾芳一眼,又将目光投向普蒂。

“想法?”李腾芳心里一惊,难道帕拉塞要赖账?如果帕拉塞不承认普蒂签订的合约,沐启元的十万大军就在东吁,打仗倒是方便,但自己作为使者,任务就难以完成了,“大明和大城,早就签订了合约,至于双方的责任,合约上写得清清楚楚,现在是履行所有条约的时候了。”

“嗯。”见普蒂没有说话,帕拉塞只好应了声,他昨晚想了一夜,也没想到什么托辞。

“根据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