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媚娘,你这个毒妇,你翻脸无情,父皇,儿臣悔不当初啊。”李泰大哭了起来,临死的一刻,他才发现能做个太平王爷也不错,什么皇位不皇位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他现在反而羡慕起来被囚禁的九弟李治了,起码能吃能睡,不用死啊。
女帝走到李泰面前呵呵笑了起来,“朕与魏王开个玩笑,朕和魏王是盟友,怎么会杀魏王,说不定列车长这会儿正在天上看着呢。”
正在窥看的汤文打了一个喷嚏。
李泰闻言松了一口气道:“你不杀我?”
“杀你杀猪狗,杀亦可,不杀亦可。”女帝又戏谑了起来。
什么猪狗?简直是欺人太甚,李泰气的鼻孔快冒烟了。
女帝面色一肃,“辰时已到,大军出发。”
女帝的命令传达下去,近百个传令兵在各个军阵中穿梭起来。
不多时,三十万大军缓缓动了起来。
女帝高声道:“烦请列车长打开时空之门”
“把你的火车票抛向空中”汤文平淡的声音从空中传了下来。
女帝闻言把火车票往空中一抛,火车票发出强烈的光辉,一道城池大小的时空之门缓缓打开。
“进”
“进”
“进”
…………
…………
一道道高呼声,传遍了全军。
“天神护佑,大周万胜”
“天神护佑,大周万胜”
…………
…………
三十万周军缓缓开进时空之门,另一边是长安渭桥。
时间回到一个时辰之前,一个时辰之前,汤文的投影出现在长安皇宫的主殿里,恰逢早朝,汤文的出现,吓懵了满朝文武。
李世民却很淡定,毕竟他和汤文已经见过了。
“列车长的来意是?”
“我是来替武曌下战书的,一个时辰之后,我会打开时空之门。”
李世民眸光跳动了一下说道:“多谢列车长前来提醒,世民感激不尽。”
李世民明白汤文名为下战书,实际上是来提醒他的。
玉阶下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将问道:“武曌是何人?带了多少兵马,在何处现身?”
“武曌一代女帝,带兵三十万,现身之处,渭水之畔。”汤文的声音落下,投影化为虚无。
汤文走后,大臣长孙无忌一脸忧愁的说:“三十万大军,兵临渭水,陛下不如前往东都暂避。”
李世民走下玉阶,遥望着渭水的方向不屑道:“以为兵多就能胜朕!”
唐朝建立以后,为统一全国,先后进行了六次大的战役。这六个战役,李世民指挥了四个,全部取得了胜利,著名的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以骑兵三千五,破窦建德五万大军,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案例。
所以,人多并不是万能的,人多往往造成指挥失灵,容易被敌人抓住机会击破。
“一个时辰之内,朕要看到五万大军”李世民冷冷的说道。
大将拱手道:“臣领旨”
……
……
……
一个时辰之后,三十万周军出现在渭水之畔,一身甲胄的女帝武曌望着渭桥细柳,脸上浮现追忆之色,渭桥边有太多她的记忆。
一个浑身包裹在黑甲里的大将走了过来,拱手道:“陛下,数里之外出现一支大军,约有五六万人,看旗号是唐,不知是谁人领军。”
大将心中大为惊奇,女帝临朝已经有数年之久,李唐的藩王被杀戮殆尽,怎么会有一支数万人的唐军。
女帝俯视着大将,寒声道:“你的职责是作战,不该问的不要多问。”
女帝担心将士们知道要作战的对象是李世民,会反戈一击,毕竟李世民在大唐子民的心中,是神一样的存在。
实际上女帝想多了,光让三十万大军相信他们已经出现在李世民时代,就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尽管时空之门把三十万大军震撼了一把,可不代表他们能接受穿过一个凭空出现的巨门,后面就是另一个年代。
而且渭水附近的场景在这几十年没有太大的变化,很多将领都以为,仙家用了腾挪之法,把他们带到了几十里之外的地方。
女帝语气中的冰冷,把大将吓得脊梁骨发凉,女帝统治时期的白色恐怖,上至王公,下至百官,无不噤若寒蝉,生怕一不小心,被酷吏定为乱党,大将对女帝的恐惧就来源于此,毕竟大将也是人,也有家人。
“臣定当击破敌军”大将连忙回答。
“好,朕就在渭桥等候将军凯旋归来。”女帝脸上的寒意减少了许多。
第117章战术大师李世民
女帝有自知之明,并没有干涉大将统军,知人善任一向是女帝的优点。
八九里之外,五万步卒和八千骑兵组成的唐军停了下来,密集的军阵中,刀枪如林,旌旗蔽空,数十名武将围在李世民四周。
“陛下,敌强我弱,不如先固守,消耗敌军,寻找战机,然后决战。”一名大将建议道。
这套先固守,消耗敌军,寻找战机,然后决战的战术,是李世民长期以来的惯用战术,具体是先固守不出,消耗敌军的兵力和锐气,等到时机成熟,让正面部队先与敌人接战,让敌军锐气受挫。
在关键时刻,轻骑袭扰敌军两翼,重骑突击,使得敌军大乱,最后乘胜追击,一鼓作气,痛打落水狗,不给敌人任何喘息之机,彻底消灭。李世民用这种战术以少胜多,屡试不爽,很有心得,武将们也习惯了这种战术,不过这一次不一样。
李世民摇摇头,“不可,今日不同往日,敌人来的太过突然,关内的士兵加起来也不到十万人,还要这驻守各处,能调动的全都在这了,此战必须速战速决。”
作为大师级的军事家,李世民清楚的知道,大兵团的弊端,有时候人越多输的越惨,尤其是在平原地带,一但军队主帅指挥失灵,全军崩坏,是很容易的,碰上魅力型的主将,像项羽那样的,自然是不会混乱。
碰到军纪严明的军队,也不会混乱,不过对面的周军不是,周军是一支由府兵制组成的军队,这种军队的士兵在战前都是农民,在没有名将的情况下,被敌人强行突击,很容易崩溃。
“速战速决”武将们不淡定了,不到六万人对阵三十万人,还要速战速决,这简直是天方夜谭。
武将们无法理解李世民的策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老一辈的名将不是死了,就是告老还乡了,新一代的名将大都在边陲之地,留守京城的不是官二代就是庸碌之徒,想要跟上李世民的思维,可以说很难。
大将们的反应,让李世民很失望,这一次非比寻常,不能再按照之前的战术了,李世民的脑海里闪现了一个高大模糊的身影,前隋名将杨素,李世民打算借鉴杨素的作战手段。
“先派三百人出战”
什么?武将们更加不淡定了,陛下莫非老糊涂了,居然派三百人出战,这不是送死吗。
“先派三百人出战”李世民斩钉截铁的说道。
程知节和尉迟恭等老辈人物都不在,也没有人敢劝说李世民。
两柱香之后,周军前军五万人来到唐军的阵前。
周军的大将观望了一会儿唐军的阵型,感叹道真是劲敌,渭水之畔怎么会无端出现一支这么雄壮的军队,真是咄咄怪事,而且领军的人穿着黄金战甲还打着龙旗,不对劲啊,没听说过有人称帝啊!
这时候,唐军阵营中走出了三百人,皆身披重甲。
这是?周军的将军们大笑了起来,三百人出战,难道统军之人傻了吗。
“放箭”大将手一挥,黑压压一片箭雨压向唐军冲锋的士卒。
“杀”
“杀”
“杀”
“杀”
……
……
三百名唐军披甲士卒呐喊着冲锋,在冲锋的过程中不断有人倒下,再爬起来,倒下,爬起来,倒下,爬起来倒下,爬起来,直到全身插满羽箭,再也爬不起来。
最后只剩下十几名唐军,朝本阵跑去,在距离本阵百步的时候,李世民手一扬,同样是箭如雨下,十几名士卒被当场射死。
“再派三百人”李世民冷酷的说道。
大部分将领的脸色都变得很难看,只有几名上了岁数的将领明白了李世民的用意,因为这种战术前隋名将杨素用过,他们有幸见过。类似的战术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用过,杨素用这种战术打败了无数的对手,越王勾践用类似的战术打败了吴王阖闾。
三百名唐军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