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1 / 2)

>

后来,伦敦也允许这本书发行了。但是英国就是不允许出版沙耶勒尔的书,并想尽一切办法阻止英国的报刊发表有关沙耶勒尔的任何文章。

后来,还有一部关于英国情报局的新书出版。书的作者叫安东尼·胡勒尔。他是英国作家。他在这本名为《21个计划》的书中提到英国秘密情报局1996年曾帮助以色列搞核计划,向以色列提供从西非生产的铀。以色列当时的国防部长达扬曾亲自到西非落实这笔交易。英国的帮助还表现在伦敦对以色列的核计划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英国秘密情报局与沙耶勒尔谈判,企图引诱他回英国。秘密情报局对沙耶勒尔说:“我们将赦免你,并公布有关决定。”沙耶勒尔问:“你们的条件是什么?”情报局的答复是:“要你停止发表谈话,停止写书,把你了解的秘密都告诉我们。”

沙耶勒尔没有上当。后来他逃亡到了法国,但最后还是被引渡回了英国。

那么,英国政府和英国秘密情报局为什么要参与策划暗杀利比亚元首卡扎菲呢?

这还要先从卡扎菲同英美两国的恩恩怨怨说起。

第五十七章 “洛克比空难”发生以后

1969年卡扎菲政变上台伊始,就立即下令关闭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两国关系骤然降温。进入80年代后,两国不断发生小的冲突,到1985年底,两起爆炸事件引起的一系列冲突,终于使美国决心要好好“教训”一下卡扎菲。

第一起爆炸事件发生在1985年12月27日的意大利罗马的达·芬奇机场。机场上的乘客并不很多,正当一些旅客在以色列航空公司前办理登机手续时,突然枪声大作。几个歹徒一边用冲锋枪扫射,一边向人群中投掷手榴弹,候机大厅中顿时血肉横飞,惨叫声震耳,很多人尚未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就一头倒在血泊之中。

几乎在同一时刻,奥地利维也纳的施威夏特机场的以色列航空公司柜台前,也发生了完全相同的血案。在这两起恐怖事件中,有19人丧生,120多人受伤,死者中有一位儿童和一名妇女。

经过意、奥两国警方的联合调查,弄清了恐怖事件的真相。在罗马机场生还的恐怖分子承认,在利比亚的支持下,他们有300人在黎巴嫩接受了“自杀性突袭”训练。

消息传到美国,白宫立即发表一份报告,指责恐怖分子以利比亚为活动基地,“得到利比亚提供的武器和经费”,正在欧洲扩大活动范围。里根怒斥卡扎菲是个“连杀害11岁小孩也叫好的人”。美国和以色列立即声称要采取报复行动。于是一个庞大的计划慢慢地形成了。

1986年4月14日傍晚,一个由F…111战斗轰炸机、EF…111电子干扰机、护卫机、攻击机、战斗机、雷达预警飞机、加油机等100余架飞机组成的美国空军编队,从英国的空军基地和停在地中海的航空母舰上起飞,全速冲向利比亚。

地中海时间4月14日夜,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阿齐齐耶兵营的一座巨大的帐篷里灯火通明,利比亚政治工作会议正在这里举行。会议直至午夜才散,精力充沛、面无倦色的卡扎菲从帐篷中走出。他万万没有想到,就在半个小时前,以色列摩萨德的特工人员已把他要就寝的地方密报了美国,而这一情况又被迅速通知了前来谋杀他的美军机群。

然而,卡扎菲上校有了某种不祥的预感,也许是因为最近一段美、利紧张的冲突使他不得不有所警觉。直觉告诉卡扎菲不能回到他经常下榻的帐篷和他的家,他必须要另选一个住宿地点。于是,他走进了阿齐齐耶兵营中央的一个贝都印式帐篷,在它的周围,还布置着许多外形一模一样的帐篷。

仅一念之间,也许堪称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暗杀阴谋就此落空了。

15日凌晨2点,正在酣睡中的卡扎菲突然被连续三声巨大的爆炸声震醒,炸弹爆炸时产生的强大气浪将他的帐篷像卷纸片一样卷走。

这是一次血腥的暴行。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的整个城市都在回响着喷气机发出的尖叫声,漆黑的天空闪射着激烈的爆炸产生的火花,火光把的黎波里和班加西照得通红。在十余分钟内,美军33架轰炸机倾泻了大量的炸弹,有的炸弹重200多公斤,有的近1000公斤。美军在这次轰炸中还使用了集束炸弹,这种在空中爆炸的炸弹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射出几十枚子炸弹,杀伤力非常强。

轰炸持续几小时,整个利比亚无声无息,而大洋那边的白宫却兴奋异常,都认为卡扎菲必死无疑。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东顾问泰查高兴地大喊大叫:“嗨,今天的午饭我请客!”话音刚落,中央情报局送来了的黎波里的间谍发回的第一份情报,上面冷酷无情地写着:“利比亚领导人还活着!”

这次行动曾专门指派一架F…111飞机轰炸卡扎菲的住宅,并对它投下4枚1000公斤的炸弹。卡扎菲居住的那幢淡蓝色的二层小楼正面被毁,他办公的四层圆顶楼也是弹痕累累,卡扎菲的夫人当即被炸昏,其养女被炸死,两个小儿子受重伤。不过卡扎菲却毫发未损。

据一位精通袭击作战的空军军官分析,卡扎菲之所以免遭暗杀,只是因为美国飞机不巧发生了偶然事故。袭击卡扎菲的9架F…111轰炸机中,有4架在发起攻击前机载激光导向系统突然发生了故障,至少少投了16枚炸弹。美军为确保杀死卡扎菲而使用的高技术设备,反而救了卡扎菲的命。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次美国对利比亚进行轰炸,完全是在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支持下进行的。在这次轰炸行动中,美军动用了驻扎在英国的美军基地的空军部队。撒切尔政府允许美军使用美在英的军事基地对利比亚进行空袭,正是英美国际战略合作的一种体现。

不过美国人的这次空中袭击不仅没有置卡扎菲于死地,反而激起了利比亚人的仇恨,于是利比亚的报复开始了。两年后,一场空前的空难,再次让美国和利比亚两国之间的仇恨加剧。

1988年12月21日,一群兴高采烈的美国人乘坐泛美航空公司的103航班,准备回家过圣诞节。22点25分,这架波音747客机正在从法兰克福到纽约的航线上飞行着,飞机在31000英尺的高空突然发出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随之呼啸着冲向大地,擦过一条公路后又滑进了苏格兰小镇洛克比城。

飞机撞在地上溅出300英尺高的火星,留下一个50英尺深、30码长的大坑。机上259名乘客全部遇难,其中大部分是美国人。另外,洛克比小镇上的居民也赔上了11条生命,总计270人遇难,这就是世界航空史上著名的“洛克比空难”。

“洛克比空难”发生后,美英两国成立了联合调查组,由英国秘密情报局、苏格兰机场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及联邦调查局负责这次空难的调查。

1991年11月14日,经过近三年时间的调查取证,美英两国终于宣布了洛克比空难的调查结果。技术人员经分析认为,空难是由装在飞机内部的一种塑胶炸弹所致。而这起骇人听闻的空难则是由两名利比亚情报人员制造的。他们是前利比亚航空公司驻马耳他办事处主任阿里·穆罕默德·迈格拉希,还有他的同事拉明·哈里发·弗希迈。他们将藏有炸弹的行李从马耳他送上了103航班。

白宫发言人菲茨沃特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制造飞机坠毁这样的大屠杀恐怖活动如果没有政府最高层人士的支持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美国政府把矛头直指利比亚最高领导人卡扎菲。随后,美英两国通过意大利驻利比亚大使馆向利比亚递交了起诉书和通缉令。

利比亚对此采取了强硬立场,拒绝交出所谓的嫌疑犯。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