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威廉·史蒂芬森是英国谍报界的首脑,也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创建者。他是西方情报界一位传奇的人物。
史蒂芬森原是加拿大一位巨富,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当年他加入了加拿大陆军,后来成了一名杰出的飞行员,并被调到英国皇家陆军航空队。由于作战英勇,战友们送他一个绰号“无畏”。
1936年4月,史蒂芬森得到消息说,希特勒正在疯狂扩张军力,并对外隐瞒了8亿英镑的军费开支。他觉得这严重违反了《凡尔赛条约》,将对欧洲乃至国际安全构成威胁,于是就把这些情报报告给了当时英国反对党议员温斯顿·丘吉尔,得到了丘吉尔的高度重视。丘吉尔后来以此为炮弹,在议会里炮轰时任英国首相阿瑟·尼维尔·张伯伦政府的绥靖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史蒂芬森一直从事无线电和破译密码工作,参加谍报活动,曾多次赴北欧执行任务。1940年4月,已经出任英国首相的丘吉尔任命史蒂芬森为自己的全权特使,到纽约同罗斯福总统商讨两国情报工作的合作计划,从此英美两国的情报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丘吉尔命令史蒂芬森在美国秘密建立了“英国安全协调局”,由他出任局长,代号“勇士”,并将总部设在纽约,负责整个南、北美以及加勒比海地区的情报活动。
整个二战期间,史蒂芬森领导的英国安全协调局一直同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美国战略情报局进行全程合作,直到1945年底二战结束后,威廉·史蒂芬森才撤离纽约。当年英国安全协调局曾成功地探明了挪威的“重水”工厂,毁灭了德国人的原子弹美梦,还破获了德国纳粹灭绝犹太人的计划,让许多犹太人获得逃亡的机会。
二战结束后,史蒂芬森重回商界,曾任加拿大政府的工业发展顾问,后来在丘吉尔的多次邀请下重出江湖。虽然为英国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史蒂芬森却不拿英国政府一分钱的报酬。他雇用了数百人,大多数开支都是自己掏腰包。
威廉·史蒂芬森一直被认为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开山始祖”。他当时的正式身份是“英国护照控制官员”,私下里却是丘吉尔安排在罗斯福身边的私人代表,他很快赢得了罗斯福的信任。当时美国联邦调查局给史蒂芬森提供了一台发报机,以便他同伦敦进行直接联系。当史蒂芬森需要在美国邮政系统截获某类信件时,联邦调查局的特工人员便从邮局给他偷来;联邦调查局还把从德国间谍手中夺来的文件转给英国,而不让军方的情报机关知道,因为当时美国军方的情报机关一直反对同英国人合作。联邦调查局很快就发现,他的英国同行非常善于偷拆别人信件,于是就派特工人员向英国人学习这方面的技术。当时史蒂芬森也把他们搜集到的大部分情报交给了联邦调查局,双方合作一年后,英国人给联邦调查局提供的情报多达10万件。
由于战争的需要,罗斯福决定建立美国战略情报局,任命自己的好友威廉·约瑟夫·多诺万担任战略情报局局长。多诺万和史蒂芬森的关系很好,彼此信任,史蒂芬森认为多诺万正是英国人所需要的那种对情报工作很内行的人,从此就帮助多诺万的战略情报局开展工作,为美国战略情报局的组建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战略情报局后来发展成了现在的美国中央情报局。
史蒂芬森的另一重要贡献就是在加拿大成立了“X训练营”,这是北美地区第一所培训战时秘密情报人员的学校。多诺万选派了一大批青年特工到“X训练营”接受专门的特工训练。英国情报机构因此成了美国情报机构的“老师”。从1941至1945年,约有2000名英、美、加等国的特工在此接受过培训,其中有5名学员后来成为中央情报局的局长。后来中央情报局几乎在全世界搞秘密活动,只有三个国家例外,英国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那些刚刚接触秘密情报行当的美国青年对这一行还显得很陌生,但都充满着热情,一个个都认真好学。英国人在国内外开设了六处大型秘密训练基地,给他们传授基本的谍报经验,包括暗杀、格斗、擒拿、爆破、审讯、伪装、野外生存、侦察与反侦察等等,从而为美国情报机构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从1966年开始出任美国中情局第六任局长的理查德·赫尔姆斯,当年就是“X训练营”的学员。
赫尔姆斯对他最初在训练营里接受的教育一直记忆犹新。在那里,他们被告知,不许用真姓名,要设法了解同学的真实出身。英国著名突击队的训练官费尔巴恩上校教他们在生死关头如何自救,费尔巴恩甚至还教他们如何对付一个歇斯底里的女人。他说,第一步是威胁她,要毁她的容;如果这一招不能奏效,就揪住她的下嘴唇,狠狠打她的耳光!
年轻的赫尔姆斯和他的同伴一样,被这种与大学里迥异的讲课方式和内容惊得目瞪口呆。很多技术或者说是手段并不令人愉快,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冷酷无情的,但上校说,用绅士的方法置人死地,这是自卫的态度。后来,当这些美国徒弟告别老师毕业的时候,他们已经不是当初的毛头小子了,在很多方面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从“X训练营”毕业后,他们都活跃在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太平洋地区的敌后战场,为盟军取得二战的最终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史蒂芬森后来也一直被认为是“007”的原型之一。詹姆斯·邦德这个形象诞生后,“007”系列小说的作者伊恩·弗莱明对谁是“007”原型的猜测一直不置可否,他唯一一次的表态是在1962年10月。当时他在《泰晤士报》上撰文称:“詹姆斯·邦德是一位真实间谍的传奇版本,那个人也许就是威廉·史蒂芬森。”
有“007之父”之称的伊恩·弗莱明还说过,是“我创造了美国中央情报局”,这句话看似有点狂妄,但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二战期间,弗莱明曾任英国海军情报部长官约翰·戈弗雷的私人助理,戈弗雷以作风强硬著名,后来成了“007”的老板“M”的原型。弗莱明工作的一大内容就是负责英美情报部门联络,当时他和美国战略情报局局长多诺万将军的关系非常密切,总是亲切地称他为“疯狂的比尔”。
战略情报局刚刚成立时,多诺万的许多工作计划都是弗莱明帮他策划的。后来在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推出的系列展览《非你勿视》版面中,可以看到弗莱明当年为多诺万撰写的计划文稿有72页之多,其中有一段是描述一个完美特工应具备的条件——“年龄在40岁到50岁,经过特工训练,拥有出色的观察、分析、评价能力,完美判断力,能随时保持头脑清醒,对情报事业的献身精神,广博的生活经历”。这种条件和后来“007”影片中詹姆斯·邦德的形象是一致的。
弗莱明对美国情报机构的贡献远远超出了他的职责范围。当年他甚至参与了史蒂芬森在加拿大创建“X训练营”的计划,并担任过教学工作。史蒂芬森曾经说弗莱明在训练课堂表现十分出色。他的那些特工训练标准后来也成了美国战略情报局的特工训练计划。1947年中央情报局正式成立时,很大程度上也是借鉴了“邦德标准”。所以弗莱明后来才会毫不掩饰他的得意之情,向许多朋友吹嘘说,是“我创造了中央情报局”。
当时多诺万对弗莱明非常感激。为了表示感谢,他把一把38毫米口径的科尔特式左轮手枪赠送给了弗莱明,并在上面刻写“为了您特殊的服务”。中情局成立5年之后,弗莱明开始创作“007”系列小说,其中那个永远和“詹姆斯·邦德”站在一起的忠诚的中情局特工“费利克斯·莱特”的原型,就是威廉·约瑟夫·多诺万。这也是弗莱明对多诺万的回赠。
几十年来,英美两家情报机构一直精诚合作,创造了许多成功的范例。
第六十六章 “师生”联手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