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啰啰嗦嗦讲了一大堆。无非是担心岳飞义气用事,强行与李成决战,要岳飞小心行事,打听清楚情况再说。
对于朝廷的担心,岳飞立即回了一封奏章:“……臣窃观金贼、刘豫皆有可取之理:金贼累年之间,贪婪横逆无所不至,今所爱惟金帛子女,志已骄堕;刘豫僭臣贼子,虽以俭约结民,而人心终不忘宋德,攻讨之谋正不宜缓。苟岁月迁延,使得修治城壁;添兵聚粮,而后取之,必倍费力。”
岳飞的奏章语气平和,重点只有一句:金贼、刘豫皆有可取之理。
伪齐和南宋最大规模的一次战役在襄江之畔展开了。
伪齐号称三十万大军,抛开那些吓唬对方和吃空饷等等泡沫数字,最起码也有十五万左右兵力。
这个数字,无论是放在哪一个时代,都是一个不可轻视的数字。
奇怪的是,当岳飞带领他的三万岳家军与伪齐的大军对峙的时候,岳飞笑了,指着对面的李成说道:“……此贼屡败吾手,吾意其更事颇多,必差练习,今其疏暗如故。夫步卒之利在阻险,骑兵之利在平旷;成乃左列骑兵于江岸,右列步卒于平地,虽言有众十万,何能为!”
岳飞这句话转用现代的语言说,大致如下:“这货被我揍多了,还以为他会变聪明了,谁知道他一点都没有进步…”
为什么岳飞会有这样的说法。
原来在伪齐的阵地中,骑兵列在江边,而步兵却排列在开阔的地带。
骑兵因为移动快捷迅速,需要在平坦而空旷的地方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力量;而步兵因为行动缓慢,在险阻的地方反而占优,这是基本的常识。所以岳飞才会说:“步兵利险阻,骑兵利平旷。”
想不到,李成居然把阵势给布反了。
天朝有句套话:有便宜不占,乌龟王八蛋。
对于李成送上来的大礼,岳飞毫不客气,举鞭指着王贵说:“尔以长枪步卒,由成之右击骑兵。”
接着,岳飞又举鞭指着牛皋说:“尔以骑兵,由成之左击步卒。”
几番擂鼓声过后,两军相接。
伪齐的骑兵在沙滩上走得极为缓慢。那些大小不一的沙子渗入到马蹄铁内,战马的四蹄被硌得疼痛不已。无论骑兵们如何驱赶都不肯快跑。
因此,伪齐的骑兵反而被岳家军的长枪步兵所压制,逐渐后退,甚至退落到襄江河道之中。
另外一边,牛皋所带领的骑兵在开阔的硬地上撒欢儿地跑,在伪齐的步兵丛中来回冲刺;那个势头,跟现代的农夫用拖拉机在田地里收割一模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规规矩矩,整整齐齐。
只不过,岳家军的骑兵收割的不是粮食,而是伪齐士兵的生命。
伪齐军的战斗力本来就很成疑问,哪里经受得住这样强度的攻击。结果当然是一败涂地,一溃千里。
岳家军追奔逐北,敌军横尸二十余里。
伪齐好不容易才凑起来的三十万大军,死伤过半,退出襄阳的境内。
李成又一次败了,败得比之前的哪次都惨,三十万兵力损失大半。
逃出很远之后他狠狠地敲自己的脑袋。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搞错了?!
他是个白痴吗,当然不是。
史书有记载,李成爱兵如子,“士卒未食不先食,有病者亲视之。不持雨具,虽沾湿自如也。”并且深通兵法,常年带着十万以上的部队纵横天下。
那为什么会搞成这样子?
原因只有两个,要么李成是日本脑炎发作。突然失去理智;要么就是被岳飞打出心理阴影了,他从江南被追杀到江北,没完没了的在同一个人手下被虐打,时间长了,换了谁都会崩溃。
襄江之战的失败,伪齐在淮河区域的军力基本被打残,而身在开封府的刘豫也已经是无兵可用了。
无奈之下。刘豫只好接连向金国告急求援。
对于金国而言,此时的情况有些不妙。
首先,完颜兀术在仙人关大败而归之后,金兵的主力损折很大。兵员的补充尚未完成,元气未复。
其次,如今已经入夏,天气暑热,女真族各部落的酋长都在北方避暑,兵力的调动非常困难。
当然,女真人对于刘豫这个傀儡皇帝也不会听任不管,于是派了一个叫刘合孛堇的大将,带领三万金国骑兵来救援刘合孛堇刘合孛堇这四个字里面大有学问。
刘合孛堇可能是金国第一个非完颜姓氏的主帅,所以,这支金兵有可能不是金国的主力骑兵,此其一。
孛堇是金国的官衔名称或者尊称,类似于宋军里的太尉,是金国的顶级武官。所以,刘合孛堇所统领的这支金兵,即便不是精锐,也肯定不是杂牌军,武力在金兵中应该排得上号。
为什么金国这次出兵的人数只有区区几万?
应该还是跟完颜兀术在西北的失败有关。金兵在仙人关前损失太大,一时兵员不够,也是情理之中。
另外一方面,金兵确实曾经在在仙人关、和尚原、黄天荡、等地方败給了宋军。但是,这些战役要么发生在山上,要么在水上,而在平原地区的骑兵对战,金兵尚无败绩。
因此金国认为,对于三万岳家军,金军以同等规模甚至更多一些的骑兵对敌,就已经很足够了,无需更多的兵马。
刘合孛堇带着他的骑兵很快就来到了邓州,并与李成会合,在邓州的西北方共扎了三十多个营寨。
如果岳飞要继续进兵,就必须面临一场前所未遇的硬仗。
PS:谢谢横断江山大大、hans2006大大、靓女007大大、嫣然一笑无间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第二百九十七章:麻扎刀
金国铁甲骑兵的突然加入,让南宋小朝廷非常担心,连忙通过枢密院给岳飞下达了一道《省札》,全文如下: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令岳飞详度事机,审料敌情,唐、邓、信阳决可攻取,即行进兵;如未可攻,先次措置襄阳、随、郢如何防守,务在持重,终饱成功。
董先、牛皋、李道等,可与不可差委各守一郡?荆南、德安二镇,皆与襄阳形势接连,并是江北屏翰冲要去处。荆南现有多少兵马?合与不合增添?德安亦合分屯一军,相为援助。逐处分拨屯军,粮道次第,详细利害,速行条具。
今已夏末,防秋不远,依元降《画一》,大军复回,屯守江上。较其利害,鄂州为重,江州为次。亦速相度,一状闻奏。
从上面这道省札可以看出,南宋朝廷对于金国铁甲骑兵是何等的畏惧,完全不相信岳飞能够打赢这一仗,所考虑的通盘都是如何去防守抵御。
当然,从历史的数据分析,南宋朝廷的担心是有理由的。毕竟到目前为止,宋朝还没有在旷野中正面战胜金国骑兵的成功战例。
只不过,因为距离的原因,当这道省札送到岳飞手中的时候,岳家军已经把刘合孛堇的骑兵军团打败,还占领了邓州。
邓州市地处豫、鄂、陕交界,素有“三省雄关”、“豫西南门户”之称谓。
邓州始建于夏朝,当时夏帝仲康封其子于邓,成为当时的诸侯国之一。
邓州物产丰富,市地灵人杰,历代名人辈出:比如东汉‘二十八宿‘中的贾复、杜茂、刘隆,名传千秋的汉代‘医圣‘张仲景,南北朝时的政治家宗懔,唐代名将张巡,等等。
而在今天。在邓州东南方的平原地带上,岳飞和他的岳家军正在面临着严重的考验。面对着在平原上从无败绩的金国铁甲骑兵,他们能否改写历史,替宋朝创造出一项新的记录?
身为金兵统帅的刘合孛堇,正站在高高的马背上,向前眺望。
在远方,一支大部队正在渐渐逼近。
刘合孛堇如今的心情非常忐忑不安。已经没有了几天前的那种意气风发了。
原因很简单,两军尚未碰头,金兵已经先输了一仗。
输在哪里?输在情报工作上。
金兵在野外作战之所以能够保持全胜,除了他们无敌的铁甲骑兵外,强大的斥候侦探队伍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原因。
宋朝的斥候以步卒为主,不但传递消息的速度慢。一旦碰上了金国的斥候,往往只有死路一条。
而金国的斥候全部都是精锐骑兵,不但传递信息的速度快,还负有一个任务:截杀宋朝的斥候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