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武装回明 > 第236部分

第236部分(2 / 2)

一炷香的时间后,战斗结束了,只剩下了一股浓重的血腥气在天空回荡!此战全歼五百火枪队,那名固山额真也不例外。只是镇的伤亡也同样巨大,死亡二千三百人,受伤一千人。其中很大部分伤亡是在最后集团冲锋时产生的,

不过此时的张麟麒却是无暇去考虑这样是否值得了,因为他已经没有考虑的时间,再次前进成了他的唯一目标。

“前进——”随着张麟麒的一挥手,镇又是再次出发,此时的镇身上又是发生了一点变化,变得更加自信了,是啊,连鞑子兵的火枪队都可以战胜,还有什么可以阻挡镇的脚步呢!

门头沟,(门头沟就是京师地界了)怀柔,随着到达一个个地方,京师也离着越来越近了。

……………………。

崇祯这几天成了接收员,他每天就是看着镇和鞑子兵的最新进程表。掐着手指头算时间,而算出来的结果令他不安,镇和皇太极很有可能同时到达,京城危险啊!

“启禀皇上,鞑子兵到了城门口了。”随着王承恩的一声急报,崇祯的手一抖,心中哀叹一声,哎,还是鞑子兵抢先一步啊!正当崇祯正要命令三大营严加防守时,紧接着又是一个太监飞快地跑进来,大声的道:“启禀皇上,镇也到了,两军正在城下交战呢!守城官兵请示是否要出城助战!”

“什么——”崇祯一听就是大喜过望,镇赶到了?真是太好了,不愧是镇国武力啊!

“出城助战——”崇祯紧接着就道。(若是此刻张麟麒在场听到这句话,一定会感到欣慰的,因为他终究成功的改变了崇祯。在原本的历史中,京城也曾经上演过这样一幕,鞑子兵大举来犯,打到了京城城门口,悲剧英雄袁崇焕率军来援,在城下和鞑子兵大战,心中有猜疑的崇祯却是不肯下令京师的守军助战,只是紧闭城门看着两军交战!)

“皇上,不可啊——”王承恩却是开口说道:“城门关系到京城百姓的安危,不可随便开启。还是先去看看形势再说!”王承恩不愧是崇祯的心腹,对崇祯忠心耿耿。虽然他和张麟麒的私交很好,可是在这种时候,他还是做出了对于崇祯最为有利的主张!

第三百四十四章 京师保卫战(14)

“呃,也有道理——”崇祯想了想之后点了点头,接着就是大声道:“马上起驾前往城门口。”不过话刚出口崇祯又给自我否决了:“起驾太慢了,传令御林军,马上前往城门口。”

很快的,崇祯在一万御林军的保护下,风风火火的赶到了现场,在城门上往下看去,只看到二只军队正杀的难解难分,一只是他十分熟悉的部队,那熟悉的军装,彪悍的作战风格,正是镇,

而另一只也同样是他十分熟悉的,因为崇祯无数次在梦中见过他们,身上穿着棉甲,手中拿着大刀弓箭,正是老冤家——鞑子兵!

“国勇何在?”崇祯拼命找了一会,却是看不到镇国将军的大旗,也看不到张麟麒的身影,情急之下,大声喊道。

“微臣在此——”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数万人的战场上,张麟麒还就偏偏听到了崇祯的声音,并且大声回答道。其实这就是心灵感应了,崇祯和张麟麒此刻的距离约在一百步,不要说平时就听不见,现在这么激烈的厮杀,更是听不见,可是双方还就偏偏‘听’到了对方的声音。同时也看到了对方的人!

崇祯站在黄旗伞盖下,很好辨认,张麟麒此刻站在一杆再次竖起的大旗下,那身明晃晃的四爪蟒袍,也很好辨认。(原来的大旗已经被鞑子兵抢跑了,又被镇将士抢了回来。可见战场形势的残酷!)

“三大营军士何在?”崇祯大声问道。

“微臣在此——”三位将军马上站了出来,看着城下如此激烈的厮杀,三位将军早就坐不住了,只是没有崇祯的命令,他们不敢轻举妄动而已。

“朕命令你们,立即出城,驰援镇——”

“遵命——”随着三位将军的大声回答,很快的,自从得到皇太极来犯的消息后,一直紧闭的城门开了,三大营的军士潮水般的涌了出来,人数足有十万之多!虽然他们的质量比不上这二支军队中的任何一只,可是却依旧是一只生力军,有力的改变了战场上的态势!

“完了,一切都完了——”皇太极看见明国的援军出来了,心中就是一声哀叹,一时间,他心如死灰。

先前张麟麒布下的东风大卡车的龙门阵没有吓到皇太极,因为有谭建东的叛变,所以熟知内情的皇太极知道这是空城计,这已经不能吓退皇太极了。可是现在,皇太极却是感到了绝望,

在他原本的计划中,就算是发生了最坏的情况,比如说镇在他之前赶到了京城,他坚信,还是能击败镇的,因为他断定,崇祯不会出城相助。甚至不会让镇进城!因为同样身为一个帝王,他可以猜测到崇祯的心情,让这样的军队进城,对于皇位的威胁太大了。可是现在呢!

难道说镇国将军的魅力这么大吗?连一个喜欢猜忌的皇帝也能改变性格吗!只是皇太极已经没有时间思考了,因为鳌拜已经站在他的面前,气喘吁吁的道:“皇上,怎么办?镇的增援来了,我军处于了下风,是战是退?”

皇太极举目四眺,城门口已经成了一处战场,每时每刻都有人倒下!原本皇太极带来了二十万人马,再去掉十万辅兵之后,还有十万精锐的八旗铁骑,这些人最少都是步甲,甚至皇太极孤注一掷,其中还有大清国全部的白甲兵,约三十个牛录一万人。

皇太极相信,镇虽然强大,可是有一个致命的软肋,那就是人数少。(这就是国家不强大的坏处,养不起这样的军队。)以镇只有区区二万的人数,又是疲惫之师,怎么说大清国都能立于不败之地!

更不用说镇这次是被困住了手脚,子弹不充裕。不能随心所欲的射杀八旗勇士们了。所以说,皇太极就算是到了此刻,还是充满信心的。(而且皇太极还有一个想法,他派出去的五万辅兵总能起一点作用吧,要知道他们是五万大清国的勇士,不是五万头猪!话说回来,就算是五万头猪,镇要杀光他们,也累得够呛吧!)

而一开始的时候事实证明皇太极的判断是正确的,两军交战的时候,镇的开枪频率并不高,在双方距离二百步的时候,只是开了三轮而已。要是在以往,依照镇分三队射击的战法,(以前皇太极不知道,这也是谭建东泄密的。)八旗勇士们最少都要承受十轮以上火器打击,而在这过程中,由于距离远,八旗勇士们只能挨打,并无还手之力!

而现在呢,只是区区的三轮,给大清国造成了一万人的伤亡后,然后很快的就进入了肉搏阶段。(因为镇也怕鞑子兵的强弓硬弩,所以必须贴身肉搏,使得鞑子兵的这一最强手段发挥不出作用)

可就算是这样,镇的处境也确实不妙,因为这次的敌人太强大了,不说那些白甲兵,单是那些步甲,都是征战五年以上的老兵,个个武艺出众,而且也懂得一些互相之间的简单配合,毕竟能在残酷的战场上活下来,都是有一手的。虽然这不是系统的学习得到的,只是属于无师自通而已,可?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