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着如此的突变,我,笑妍,依旧,即使是泰山崩于眼前。
更因为,我不相信自己天衣无缝的百密会有一疏。
侗皇后,微笑地步出,一步一步稳重的,拖着小公主,熙月。
她身后的睿王,娄妃,手也拖着另一名,孩童,他与熙月,有着惊人的酷似。
“南无阿尼陀佛!施主,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直到,段宸,掺扶着一位老者,年近古稀的,白发苍苍的老者。
我的笑容,才开始变得惨戾。
仲有厚厚的脂胭,也无法遮掩,我,开始变是苍白的脸容。
因为即使,那位老者,他变得多苍老,我也认是,他是谁。
第九节 十丈红尘
枯木大师段奕珩:
世间各人,总有心结、牵挂、执着。
纵然的我佛如来,无量心胸,念怀人世众生众相。
所以即使,一个心如止水,身近枯木的和尚,也不会例外。
而这个心如止水,身近枯木的和尚,是我,段奕珩。
出家前,我拥着许多东西:身份、地位、姓名;也失了去许多东西:爱情、知己、执着。
当日,把宓捷葬在沈园银湖之滨时,也把自己的凡俗所以,一并随之埋入黄土。因为,这世间,再没有,我值得留恋的人、事、物、情。
直至,好友娄甫,将自己仅十岁的爱女娄甄送来,向我拜师学艺。
我,起初,拒绝。因为,出家之人,无为以事。徒儿娄甄,有着酷似宓婕的一颦一笑,一眉一目,天赋聪慧。
我才知道,出家,只为看破红尘,但是,十丈红尘之外,也不外是,十丈红尘。逃,那可堪实可笑。唯一可做的是,静静地面对自己的宿命。
六年的师徒情谊,生活着在一个幻象,那段时光,可能是此生最快乐的光阴。我把毕生绝学,倾囊而传。
那时,我想,此是我在尘凡间最后要了的俗务的。
事异世逆,命途把我这个即将作古的和尚,引到了另一处峰回路转。
此日,我在崇圣寺的大殿内,讲禅。
知客僧来报:睿王妃来拜访。
当我来到禅房,我的徒儿娄甄,怀中多了一个手抱婴儿。
非常诧异,因为据我所知,睿亲王在两年前,已经出兵边关,之后一直留守未曾回过大理。而这个孩子?
看着我面上的疑云,娄甄,施施然地走近我,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地道来。
原来,他是当今大理的嫡皇子。
“师父,如今唯一可以救他的就是只有您了,他是大理的希望啊!您是崇圣寺的住持,而大理历代皇族宗亲出家的显贵大有人在,这崇圣寺,可谓是元老院。如果师父可以向他们的家族请兵马一定……”
我,一伸示停了徒弟。
摇着一颗苍老风霜的头颅,用木然的声音,道出自己所有的感概,
“假作真时真变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权也空,位也空,嫡也空,遮也空。成亦空,败亦空。”
娄甄,一听甚是憔焚急状。
“可是,师父,大理段氏,您老人为其一,难道要眼睁睁地段送于琅家。”
我依旧纳木地双手合实,作了个辑。
“贫僧已经皈归佛门多年,世间的俗、仇、我、敌,皆已视空。施主,你也莫要为难了贫僧了。”
连师徒名份也不置之不理,其实话说到这个份上,我把所有转弯的余路封住了。
娄甄,无奈地步出禅房。
我,漠然地苦笑,世上太执着了。
但是,不久,娄甄领了一位尊贵的少妇入来。
“枯木大师,晚辈侗秋水有礼!”
接着,少妇缓缓地施一个吉祥。
侗秋水,甚是耳熟。徒儿娄甄,在此时解了疑,
“师父,此乃,我的义女秋水,嫡皇子的母亲,当今皇后。”
难怪礼度有致,雍容非凡,宇气天成,但不过一个俗务缠心的人罢了。
“施主,贫僧有礼。如果施主来讲禅,贫僧定然奉陪,但,……”
未待我把话说完,侗皇后,焉然地笑着,双手合敬礼。
“秋水今日,就是以俗的身份,向枯木大师,请教佛禅的。万望大师赐教一二。”
我,欣然地点点头,作了一个请的手势。
侗皇后,再次悦色施礼,不慌不忙地问道,
“如何,可以成佛?”
这是参禅的人首先应该参透的关门,非常显浅。想必这侗皇后,是有意而为之。我,笑了笑,也不慌不忙地答道,
“佛在心中,昔者,达摩祖师曾道:‘不立文学,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可见佛即无心也。哪个出将入相,哪个成王败寇,到头来或为黄土,或为轻烟。何必执着。”
我一语双关,更是暗示她,别在朝政俗务上勉强我了。
侗皇后,依旧和颜,点点头,但,突然反驳,
“答得好,无心即佛。但,大师错了。”
我轻轻皱了皱眉头,不可置否地反问,
“侗施主,贫僧错在何处?”
侗皇后先没有答,是走近娄甄,看看自己的嫡皇子。然后,淡淡地说出她心中的禅。
“大师错有三者也。一,无心即佛,众众皆无,何处有心。世间如皆幻,尘凡全空,如若有心岂会全无?”
好!我心中不由得禁禁叫了一句,好!娄甄是我的徒儿,她青出于蓝;侗皇后以娄甄为师,更是大智大慧,长江后浪推前浪。
但是,我依旧面不改色,点点默认之。
“敢问侗施主,贫僧二错在何处?”
“秋水,也敢问一个大师,所以谓禅者是把有无、凡圣、迷悟等一切放下,而入于无的三昧,使心成‘无比’。对否!”
想不到,侗皇后年纪轻轻,对佛禅领悟,竟然是如此之透彻。我笑之,并点头。
“但,大师二错是,心有执着,心结未解,又如何抛之放之?”
此言一出,乍听之下云淡风轻,实质如同晴日霹雳,五雷轰顶,我浑身打了一个颤,面颜变色,侧目无语以对。
侗皇后,再次躬身行了一个礼,接着说,
“三,大师错在忘本,逃避。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身本大理宗亲皇嫡,为情远匿。每每大理有祸难,段氏男儿都逃之避之,唯有宫后女子面之处之。得罪一声,难道,此不是懦夫所为,又是什么?”
我汗淋漓,喘着气,一句一言,无不珠畿锋芒,一字一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只有招架之功,已经还手之力。
的确,正如侗皇后所言,我,不过是一个执着表的情僧,难解去心结,自欺欺人罢了。
“但,夺权易政,劳师动众,必会杀生,我佛慈悲……”
侗皇后,继而摇着头,
“古语有云:流水不腐,户枢不蚀。我本非常仰慕琅皇太后的才学,但是覆巢之下无完卵。在她的外戚御政倾权的大理,他们只手遮天,民众无不在水深火热。段帝空有抱负,难展复兴之望。边关征战连年,国力每况愈下,民不聊生。然而大师漠然事不关己,还谈得上佛渡众生,普救生灵?如此大师,何以修佛。”
侗皇后越来越激动,在她瘦弱的身躯中却沁着一般豪杰气宇。
“苍天可鉴,秋水本非求富觅贵之人,如果,皇权归段,救大理民众之水火。我子嗣,他成不成帝祗也可。秋水定保琅皇太后全身而退。”
我,深深地被震撼了,也为之而动容。侗皇后,说得一针见血,一矢中的,丝毫不过。
双手合之,心悦诚服地作了一辑。
“出家的元老宗亲,无不已经望断红尘,实在不好再扰其清修之心。但,贫僧保荐一人,他在琅瑾面前,能以一抵万马千军。”
侗皇后,终于笑逐颜开地点着点,轻道着,
“但,解铃还须系铃人,此人与大师一样,心有执着,心结未解。要请此人,还须有劳大师。”
我一下莫明地看着她,侗皇后。
为什么,她会知道,我说的‘此人’是谁。
侗皇马上笑道,
“当日,在宫多年,百无聊赖。将宫中全部藏书,皇史阅尽。发觉,当年先皇段峰帝之死,颇有疑念,难以作实。方才听得大师所言,大胆一测与大师有渊缘的只有此人。”
侗皇后,实在非同凡响,不愧为人中之凤。
我,微微地点点头,以示赞许。
将娄甄、侗皇后引见到沈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