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嫣笑道:“我原以为你见识不浅,你这番说法倒是和那些老顽固一模一样。如今天下百废待兴,急需人才,不用新人怎么行?”
韩说道:“那尽可以从我们这些子弟中选拔。难道,我们会比不上他们?”
韩嫣拍拍他的头,只是笑笑。
韩说有些不满,道:“哥,你是不是觉得只要是陛下的决定,就是对的?”
韩嫣道:“陛下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明君,胸怀大志,他的决定大多不会有错。我相信他。”说道此处,韩嫣眼中掩饰不住那种倾慕的光芒。
韩说心下一沉,道:“哥,你是真心喜欢陛下?”
韩嫣没想到他这么说,呛了一声道:“我自小跟随陛下,对陛下当然崇拜。”
韩说道:“你明明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韩嫣沉默了一下道,“如果我说是,你会不会看不起哥。”
韩说觉得心很疼,但他还是撑起一个笑容摇摇头道:“不会,你永远是我哥,我希望你幸福。只是,陛下也爱吗?”
韩嫣道:“我知道此刻他是爱我的。”
一个“此刻”,道尽无数苍凉。
韩说说:“你也知道他对你不会长久。”
韩嫣顿时不知如何回答。他不得不承认,弟弟的一番话踩中了他心中最不愿意去面对的一块区域。
他知道如果是一年前他也许不会介意。
只是,人总是贪心的,得不到,就想得到;得到了,就想要更多。
过去,他只希望刘彻爱他;现在,他希望刘彻爱他一辈子。
那样的优秀的男人,英俊,胸怀大志,还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哪个女人会不心动?他韩嫣即使再美,也有色衰的一日。等到那个时候,他能平静望着他左拥右抱美人吗?
他早已不甘心只做他的臣子。
21
21、新政(上) 。。。
第二十章新政(上)
和韩说的谈话让韩嫣觉得很痛苦,那一晚他无法入眠。
他是男人,不能有名分,也不可能为他诞下子嗣,联系他们唯一的一根线就是现在的爱。如果有一日不爱了,他就什么都不是了。
刘彻明显感觉到自从回家一趟之后的韩嫣在不安,但他不明白。问他,韩嫣也不说。两个人好像突然间就有了隔阂似的。
新政的事情也不顺利,太皇太后和一群守旧大臣拼命阻拦。他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得罢免革新力量之一,他的老师卫绾。
刘彻觉得心中烦闷异常。
新政,意在弘扬儒学,把权力集中于中央,确立君主的无尚权威。
赵绾王臧提出立明堂、封禅等事,刘彻觉得可行,韩嫣却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抿着唇没吭声。他也说不上哪里不对,就是觉得不安。
次日朝堂上,刘彻提出改朝服、立明堂、封禅等事的建议,立刻召到了反对,甚至以老太太为由多加阻拦。刘彻冷笑道:“这个天下,到底姓谁,莫不是你们不知道?”
这话说得嚣张,很快便传到了东宫老太太的耳中。
“好啊,皇帝是翅膀硬了?立明堂、封禅?劳民伤财的事,他到底想干什么?”老太太絮絮叨叨,气得直跺拐杖。
窦太主道:“女儿听说,是赵绾王臧这两个老家伙唆使的。陛下到底是年轻气少,耳根子软,经不住他们这些人的建议。”
老太太冷笑道:“这皇帝的心思多着呢,赵绾王臧是什么东西?没有陛下在背后做靠山,他们有这胆?哀家倒是想看看,他们能做出什么事来!找窦婴来!哀家有话跟他说。”
窦婴是老太太的亲侄子,官至丞相,也是老太太安插在刘彻身边的一颗棋子。
窦婴很快赶来,老太太遣退了周围人,对窦婴道:“哀家问你,今天早朝是怎么回事?你怎么就由着皇帝胡闹?”
窦婴道:“太皇太后,这陛下的决定也未必是错的。诸侯杂乱,确实需要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老太太冷哼道:“没有他们,他这天下能坐得稳?再说了,自高祖皇帝建朝以来,历代皇帝都崇尚节俭,不能叫他给毁了。这事,哀家交给你,无论如何,要断了皇帝那些稀奇古怪的想法。”
再说刘彻自从早朝宣布此事后,便马不停蹄操办起来。只是,在用人方面实在难以定夺。
王臧道:“我和赵绾的老师申公,学识渊博,经验丰富,不妨请他出山,辅佐陛下啊。”
在一旁一直静默的韩嫣终于有了声响,道:“这个办法倒可行。”
刘彻干脆道:“立刻下旨,请申公进京。这件事王臧赵绾,就由你们两个去办。”
赵绾道:“陛下,臣这老师已经八十有余,路途颠簸,恐怕老人家吃不消啊。”
刘彻想了想,道:“那就用驷驾去迎申公,轮子上裹上蒲草,另外允许他走朕的专属行道。”
王臧赵绾领了旨便退下了,屋内又只剩下刘彻和韩嫣。
刘彻道:“朕瞧着你的态度,莫不是也认为朕这次的做法不对?”
韩嫣摇摇头,道:“并不是,只是觉得前途凶险,未必会这么顺利。”
刘彻道:“既然要革新改制,没有困难怎么可能?昔日商鞅改革,若是向那些老顽固们妥协,还会有秦国之后的强大吗?朕绝不甘心守着老祖宗的基业,做个无能的皇帝。”
韩嫣道:“只要是陛下的决定,臣便全力支持。”
刘彻捏住他下巴道:“你什么都不需要做,留在朕身边就足够了。”凑过去轻轻一吻。
“可是,我希望能帮到你。”韩嫣轻声道。
“会的。朕要让你站在朕的身边傲视这天下,只是那些不好的,都由朕来承担。”
韩嫣淡淡一笑,握住刘彻的手道:“我只想和你一起承担。”
不觉便把前几天的不快暂时忘了。
也许现在,真的不是儿女情长的时候。
数日后,申公抵达长安,被安置在行馆。刘彻正在翻看折子,听说申公已到,立刻下旨召他进宫,共商大事。
申公已是八十多岁的老者,也不知是真糊涂了还是不愿相助,听完刘彻的想法,只是淡淡道:“为治者不在多言,而是要看尽力干得如何。”
刘彻悻悻,但又碍于他老者的身份,不便训斥。既然已经不劳辛苦把他请来了,刘彻便封了申公为太中大夫,参与立明堂的事情。
刘彻回到宫中很是气闷,韩嫣问道:“难道申公只是徒有虚名?”
刘彻闷闷道:“这个申公,也不知道是不是老糊涂了,今天朕虚心讨教,他只随便应付了一下。”
韩嫣皱眉想着,然后缓缓说道:“申公也许未必糊涂,也许,他是在考验陛下。”
刘彻道:“考验?”
韩嫣道:“革新改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各方牵涉的利害关系太广。有些事按着道理来是没问题的,但现实往往出人意料。申公恐怕还在斟酌着该不该帮陛下。或许,他在等着看到陛下的魄力让他信服。”
刘彻冷笑道:“这个老狐狸。”
韩嫣道:“陛下接下来打算如何?”
刘彻道:“朕决定的事情,不会改变。”
他话刚说完,就听得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