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鸿听他东拉西扯,真是有些不知所云,摇了摇头,道:“贤婿,为父给你安排的这条路,不是仕途,不存在平步青云,不过,你做好了,倒也大有前途可为。”
“哦?”孟天楚更是好奇,“敢问岳父大人,是让小婿去干什么呢?”
“幕宾!”夏鸿捋了捋胡须,“为父介绍你去当幕宾。为父有一个同年,上次回京城铨选,任为浙江嘉兴府平湖县知县。他曾托为父帮他物色幕宾,为父介绍你去如何?”
“幕……幕宾……幕宾是什么玩意?”孟天楚支吾问道。
“幕宾不是玩意!”夏鸿见孟天楚连幕宾都不懂,有些气恼,信口说了出来,这才发现自己的话有些不妥,一时又不好更改,只得沉声续道:“幕宾是各级官吏所幕聘,帮助出谋划策之人,他们为东家参与机要,起草文稿,代拟奏疏,处理案卷,裁行批复,联络官场,简单说就是幕主雇佣帮着处理政务的人。三班衙役和平头百姓一般都叫他们为‘师爷’。”
“师爷?哈哈”孟天楚笑了,想起电视剧里的师爷,续道:“你早说师爷我不就懂了吗,哈哈哈,师爷谁不知道,摇着个折扇,留着两撇小胡子,在县太老爷耳朵边嘀嘀咕咕的,专门出些馊主意,对吧?嘿嘿嘿。”
师爷一职起始于明初,因为明初衙门官吏都有严格定员,一旦确定,轻易不改,由于定员编制太少,而政务繁忙,光靠官老爷一个人那是忙死都忙不完的。更主要的是,明朝官吏都是出身科举,四书五经八股文一套一套的,可对政务实践工作,则是马大哈一个,只能跟着感觉走,尤其是涉及到刑名诉讼和钱谷财政等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更是一窍不通。
所以,明朝官老爷就自己出钱,聘请有这些专业知识的人做幕僚,帮助自己处理刑名、钱谷等专业政务,这些人是官老爷下聘书请来的,双方是聘用关系,所以官老爷尊称其为“幕宾”、“幕友”,或者“老夫子”、“先生”;而他们称呼官老爷为“东翁”,“东家”。双方都是平礼相见,不分尊卑高下。有时还是长官取卑下位置。
由于幕宾有专业知识,是来帮助官老爷处理政务的,所以衙役和平头百姓尊称主官为“老爷”,而称呼幕宾就叫“师爷”。
孟天楚印象中丑陋师爷的模样,都是电影电视上为了剧情需要或者别的需要而胡编乱造的,其实,历史上绝大多数师爷是很正直的,在官老爷不懂行的情况下,全靠他们,才能使政府衙门得以正常运转,可以说,很多情况下,前面的官老爷都是傀儡,衙门政务工作中真正起主导作用的,是后面的师爷们。
听了孟天楚这话,夏鸿摇头笑道:“贤婿,你可别小瞧这幕宾一职,做好了,他可比官老爷还顶用,大有前途可为的。”
孟天楚笑道:“大有什么前途?嘿嘿,干到底还不是个师爷,能有什么前途。”
夏鸿脸一沉,说道:“你是看不起为父给你指的这条路吗?”
除了电影电视里师爷的丑陋形象之外,孟天楚其实对师爷这工作还真没什么概念,见夏鸿码着个脸,急忙收敛笑容,躬身道:“小婿不敢,小婿愿听从岳父大人安排。”
第11章 刑名师爷
夏鸿脸色这才微微放缓,说道:“贤婿,这师爷帮助官员处理钱谷征收,审理刑名案件,处理民间纠纷,侦破刑案,为民伸冤,作用重大,岂能等闲视之。只不过,你既不懂会计,也不擅长刑律,这些干不了,还是做个‘书启师爷’吧。”
“书启师爷是干什么的?”
“就是帮官老爷处理公文往来,帮老爷写些信啊什么的,都是些案头工作,你苦读诗书多年,一定能够胜任的。”
明朝师爷主要分为刑名师爷、钱谷师爷、折奏师爷、书启师爷、征比师爷和挂号师爷等,刑名师爷管刑事、民事案件的审理;钱谷师爷管钱粮财政税务;折奏师爷主要负责起草奏疏和上报公文等;征比师爷主要负责稽查与考证田赋,与钱谷师爷职能相近;挂号师爷主要负责批牍,即代理主官批答文件,处理来往信件、公文登记及制作表册等:书启师爷则负责撰写官方文书处理信函等,相当于秘书文书之职,待遇亦较其他师爷为低。
这些师爷中,被官老爷最看重的,对地方州县官老爷升迁荣辱影响最大的,是刑名师爷和钱谷师爷。对布政使等高官,则折奏师爷最为重要。
听了夏鸿的话,孟天楚一个劲叫苦,舞文弄墨,就算在现代社会,孟天楚也不擅长,除了写鉴定书他在行之外,写什么心得体会、学习材料,总结报告,憋个两三天也憋不出几行字来,所以,能从网上下载抄袭的就下载,实在不能,便只能嘴巴甜一点,花点钱请客,让办公室的小妹们帮着写。
现在让他干这个,还不如拿块豆腐让他撞死算了。
孟天楚正头大的时候,忽然想起刚才夏鸿话里有一句“侦破刑案,为民伸冤”,不由心中一动,侦破这可是自己的老本行,虽然对明朝的法律制度不太了解,不过,花他一段时间刻苦攻读,倒还能弥补,自己怎么都有一些法律基础,总比耍笔杆子好办。
想到这里,孟天楚道:“岳父,这侦破刑案,小婿倒略知一二,小婿毛遂自荐,当这侦破案件的师爷,行吗?”
夏鸿一愣,他倒不知道孟天楚还有这能耐,摇摇头:“贤婿,切莫好高骛远,这刑名师爷虽然地位相对书启师爷要高,也最受官老爷器重,但侦破命案,人命关天,非同儿戏,你不擅刑律,如何能当此重任。还是当书启师爷稳妥。”
孟天楚也不敢说自己堂堂刑警学院法医专业毕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刑警法医工作,根据自己提供的线索侦破的重大案件已经有三位数之多,破案子那还不是轻车熟路,只好含糊道:“岳父,小婿对刑名一道颇有兴趣,公案小说也看过不少,这侦破案件应该不在话下。”
夏鸿还是摇头:“贤婿不必再说,刑名师爷关系重大,为父不能害了你更害了别人。”提起笔开始给平湖县知县写推荐信。
孟天楚很是沮丧,愁眉苦脸想像着自己当书启师爷,什么都不会被知县骂得狗血喷头卷铺盖走人的惨像,又想象着夏凤仪和飞燕主仆二人幸灾乐祸看着自己的眼神,更是难受。
夏鸿写了一半,蘸墨的时候,晃眼看见孟天楚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有些不忍,不过,老头从来都是说一不二,说到做到,而且知道刑名师爷关系重大,不敢让女婿犯险。
写好之后,将信装入信封,递给孟天楚:“贤婿,你们回去准备一下,明早动身。”
“明早?”孟天楚有些惊讶,这也太急了一点吧。
夏鸿点头道:“明早,你在为父这多呆一天,就会多一天有人说你的闲话,宜早不宜迟。”
孟天楚答应了,与夏鸿辞别出来。心想,准备?我就一个法医物证勘查箱,有什么准备的。虽然老头只推荐自己去当书启师爷,但到了那里,也不是他说了算,只要自己真正有本事,那知县看上了眼,同样会让自己当刑名师爷的。毕竟这才是自己的老本行。
不过,破案虽然是自己的老本行,但刑名师爷除了协助老爷侦破案件之外,还要负责对刑事、民事案件的审理,县太老爷只会之乎者也,审案件主要靠的就是刑名师爷,但审理案子自己也不擅长,尤其是民事案件,看来,要想当好刑名师爷,必须尽快熟悉明朝法律。
自己大学时倒也学过我国现代主要部门法,也选修过法制史,有了这个基础,学明朝法律应该比较快,先死记硬背也行啊。到时候再慢慢融会贯通。
夏凤仪听说第二天就要跟孟天楚远赴浙江去一个小县城,虽然老大不乐意,可嫁鸡随鸡,她也无奈。
准备行囊主要是夏家在忙活,孟天楚也插不上手,干脆进了书房,挑选自己需要的书籍,装了满满一大箱,大部分都是大明朝法律典籍。左右无事,拿了一本《大明律》开始硬着头皮啃。
这书是竖排行,繁体,这些都还好办,最恼火的是没打标点,要反复看上好几遍才搞得懂说的是什么,有些地方涉及到古代法律专用术语,与现代不一样,反复看上好几遍也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