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醒狮 > 第214部分

第214部分(1 / 1)

>    美特混舰队旗舰“日耳曼城”号7月15日20:30

这一消息自然震惊了旗舰“日尔曼城”号多用途两栖船坞运输舰上的特混舰队司令部,从依阿华号遭受的打击了看,排除了鱼雷攻击的可能性,也没有发现周边400公里的范围内有战机的迹象。难道是中国发明了隐形反舰导弹?可是怎么宙斯盾都没有发现呢?

然而夜晚给安德斯中将司令官还带来其他的灾难,岛上不时升起防空导弹的火链,它们绽开的焰火中经常有“捕食者”或其他无人机,自然会爆起另一个火球。暴露出来的防空导弹阵地会遭到“战斧”或“超级大黄蜂”的攻击,不过令美军战术系统困惑的是,岛上还在很多地方冒起火链和空中焰火,在侦察系统中无法分辨真假。难怪中国是礼花之乡,竟然研制出这种仿真防空导弹。美军有再多的“战斧”也不够分配的。

不过当从关岛的安德森空军基地起飞的6架B-52H轰炸机飞抵战区实施防区外轰炸时,美军遭受了新一轮的打击。这款巨型机机头驾驶舱内坐有驾驶员、射击员、领航员和轰炸员共6名乘员,机身尾部炮塔内有1门遥控的20毫米M61型六管旋转机炮,另配备完备的电子干扰与电子警戒设备,用于消极自卫。机头装有雷达轰炸导航电子系统,机身中段上半部是油箱,下半部是长9米的炸弹舱,可挂225或340千克炸弹27~84枚。在翼下可外挂AGM—69短程进攻导弹或“战斧”空对地巡航导弹,最大载弹量27。2吨。可进行空中加油作业,具有全天候洲际轰炸能力。

如前所述,这款老爷爷级的巨型轰炸机虽经一再对飞机结构进行加强以提高生存力,机体寿命延长至12000飞行小时;还进行现代化改造以提高导航与攻击精度,可挂巡航导弹、反舰导弹和短距攻击导弹。也已剩下不多了。这次出动的6架全部挂载了“联合弹药”,美国人喜欢起些古怪的名字,其实就是制导的滑翔炸弹。当它们即将到达距伊特巴亚特岛45公里的投弹位置时,从岛上的4处防空导弹阵地有12枚红旗-9B远程防空导弹被弹射到空中,发动机点火后,立即急速升空奔向各自的目标。

我军量产的HQ-9A导弹约在1980年开始研制,到二十世纪末装备部队,可谓二十年磨一剑。但它弹体巨大,一级助推器直径竟达700毫米,二级主发动机直径也有560毫米,采用固体推进剂,最高速度仅4.2马赫,最大射程200公里,射高0.5至30公里,导引方式采用初段惯性+中段无线电指令+末段TVM复合导引模式。是我军研制的第一款攻击高空敌机/弹道导弹双重用途先进防空导弹系统。由于体型惊人,弹重约2吨,使其战略战术机动性受到影响;其最高速度远低于先进国家的第三代防空导弹;最大飞行时间超过两分钟,综合性能和系统整合能力与欧美和俄式先进防空导弹系统相比差距明显。在对M-9之类的弹道目标进行拦截时,只能采取非迎头的T形战法扇面拦截,单发杀伤概率仅30%。难以和S-300V相提并论,与爱国者3型的差距更大。

但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防空导弹的180公斤级弹头,为其综合战力增加不少分数,相比之下爱国者2仅为80公斤。电子技术领域又是HQ-9少数领先S-300的单项,高出大约一代或5至10年的差距,其精密程度直逼欧美同类产品,这正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融合欧俄体系的中国特色兵器发展之路。我国虽然耗费巨资从俄国引进了S-400、安泰-2500远程防空导弹,并应用我国的独有技术对系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进,但中央军委和王刚主席仍极为重视HQ-9的改进,我国不能把高空防空和反导系统寄托给外国产品。红旗-9A与安泰2500或爱国者3型等先进系统的最大差距是固体火箭发动机及末端制导技术。

项目组的专家得到了航空发动机专家的支持,不但合成了新型的高能固体燃料,而且成功地研制了与之相容的等离子/微波助燃添加剂,通过微波助燃,新燃料的比能量高于美、俄的同类燃料,尾焰变小。而且借助等离子体的电磁推力矢量控制可以取消燃气石墨舵,机动性能还略超爱国者3型。弹体采用了高强度的镁钠合金,由此把弹体总重降到了1200公斤,体积也大为缩小,最高速度提升到6马赫。因此飞行到200公里的最大射程也就100秒。由此改进了导弹发射装置,采用了集装箱式装弹系统,利用Y-8等运输机进行远距离战略运送。

而末端制导技术的进步最大,弹上装备了曲面相控阵雷达的主动式雷达制导装置,金龙电池提供了强大的电源,并成功地研制了动能拦截弹小型阵列式固体发动机机组,在拦截弹道导弹时能迎头拦截,大幅度提高命中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红旗-9B的另一款寻的头是由C-803反舰导弹的热成象跟踪技术改造来的,专门用于攻击大型低速的气动目标。这次攻击B-52的就是这种寻的头,它不怕B-52的强大的干扰器。而且它能通过数据链接收“冷眼”被动相控阵雷达或YJ-14预警机跟踪的目标信息,可显著提高目标跟踪能力。

经过以上一系列改进后,红旗-9B的反导能力有很大提高,可拦截飞行速度更快、距离更远的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和隐形飞机,一跃成为世界先进的双重用途先进防空导弹系统,成为独立于美、俄、欧系防空导弹家族的另一极。

我军的二炮部队还对发射系统作了重大改进,研制了冷发射系统。采用这种发射系统很容易把导弹发射筒埋入地下井,可以在某些战术环境下提高导弹的生存率。而且如前所述,这种发射系统还很容易转换为垂直发射系统。所以在这里略微叙述一下冷发射技术的原理和我国的研制状况。“冷”发射是相对于导弹依靠自身的发动机从导弹发射井中升空而言的。这一技术是前苏联科学家首先开发成功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美、俄、英、法的洲际核导弹都是隐蔽在地下发射井内的,导弹的发射升空是极为惊险的事,火箭发动机喷射的3000-4000度的燃气就喷在井中,没有防护装置的话导弹自身就要被烧毁了。因此发射井都有双层井筒,壁间可以喷淋冷却水来冷却燃气,一个发射井冷却水就需要数千吨呢。由此可见一个发射井的工程有多大了。我国最开始研制出的洲际导弹只能装在导弹发射架上发射,依靠选择安装在高大崖壁下来提高导弹的生存率。后来美国人的侦察卫星发现前苏联一种新型洲际导弹加大了直径,居然仍能利用旧的发射井,自然大为震惊。

经过努力搞清楚,前苏联科学家研制出新的地下井发射技术,地下井取消了双层井壁,自然就可以放置更大直径的导弹。导弹当然不能靠自己的发动机升空了,在井筒底下放置发射的火药上面盖一块与井筒直径一样大的托板,导弹放在托板上。一旦点燃发射药,产生的1千多度的高温气体以巨大的推力推动托板上升,托板则把导弹高速举升出发射井。导弹离开发射井后再点燃火箭发动机的。1千多度的火药气体比起3-4千度的火箭燃气自然要算是“冷”的了。冷发射的优点除了可以缩小发射井的直径,取消复杂的冷却装置,而且发射准备时间要短得多。当然其中同样涉及大量的技术问题。

我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研制“反击1号”、“反击2号”反弹道导弹时就决定采用地下井冷发射技术,当时这些反导弹都是安装核弹头的,防护是很要紧的。虽然后来“反击”系列的研制中止了,但是冷发射技术成了很重要的技术储备,后来用到了洲际导弹的发射井中了。我军的科技人员无愧于四大发明的传人,在发射药的研制上始终跻身世界的前列。我军研制的CZ-1、CZ-1L垂直发射系统也采用冷发射技术,缩小了发射筒直径,增加了装载密度;而且采用了“兰牙”技术,不用连接插头就可以向每枚导弹的弹载电脑灌注目标信息、控制指令。美军的KH-42垂直发射模块采用套筒式发射筒,发射时燃气从夹层中被导引走,而且由电源和数据线组成的插头与导弹相连,脱离装置也是蛮复杂的,一旦故障导弹就不能升空了。

伊特巴亚特岛和巴坦岛上种植的高大灌木,布设的雷达角反射器隐蔽了地下井的施工。以“战斧”3百多公斤的战斗部除非命中井盖中心15米的范围内,是不可能毁掉导弹或发射井的。那么这些导弹所需要的目标信息来自何方呢?绝大多数都是由三块裸露的“岩石”提供的,这三块“巨石”散布在山坡上,毫不起眼又不散发电磁波,所以“战斧”和“超级大黄蜂”都不会来“照顾”它们。而它们厚重的碳纤维玻璃钢外壳足以抵挡弹片的侵袭。内部的“冷眼II”被动相控阵雷达根本不愁没有电磁波的辐射源,远处的美军特混舰队的各舰的宙斯盾雷达都在开足马力地运作,天空中的“鹰眼”预警机、“超级大黄蜂”的机载雷达无不在发射强大的波束。因此,天空中的每个目标都清晰地显示在巨大的屏幕上,指挥人员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把圈定的目标分配给每一枚导弹。

当然在晚上,就不必使用导弹来打击那些无人机了,只要发射些焰火弹掩护一下,歼-17就可以给“捕食者”们点名了。却说那12枚从地下井中被弹射升空的红旗-9B,接收了“冷眼”提供的目标信息后,直奔B-52而去。有一点要作说明,其后的制导指令,都是根据每一枚导弹的特征码加密后形成一串数码发送给导弹的,弹载电脑解密后才得到真正的控制指令。因此同样是“左转5度”的指令,对每一枚导弹都是不同的,试图在地面设置截听器来窃听控制码是毫无意义的。

当导弹接近到距B-52轰炸机12公里时,弹上的热成象仪得到了B-52清晰的热图像,它那8台巨大的发动机是最明显的特征。B-52探测到攻击的导弹后,不但启动了干扰机,还在不断地抛射热焰弹和箔条弹以干扰导弹的跟踪。此时导弹已经进入了主动跟踪段,不再需要地面指令,它是以被动方式得到目标的热图像,B-52强大的电子干扰机毫无用处。6秒钟后导弹以6马赫的高速准确地从底部钻入了B-52巨大的炸弹舱,100公斤的高爆战斗部爆炸,同时引爆了巨大油箱的燃油,实际上2枚导弹都命中了目标。遭到此类重型导弹的攻击,飞行员跳伞都是毫无意义的。6架B-52一举被歼,对美军的震憾是可想而知的。

不过安德斯中将的恶梦还没有结束,现在中将正在与参谋部的人员商讨对策,并与台湾军方加强联络,因为美军的炮火准备都是为台军的登陆作准备的。台湾军方表示将如期于明晨4:30发起两栖登陆。就在此时,战术中心又得到消息,“斯库德”号武库舰连遭2枚凝固汽油弹的袭击!不久传来消息舰长已经发出弃舰的命令,巨舰即将沉没。有些参谋人员深感疑惑,一艘4万吨级的巨舰怎么会如此轻易地被击沉呢?

安德斯中将的话为他们释疑:“这艘4万吨级的巨舰只有50名舰员的编制,在战时即使增加了50%,也不过75人。一旦遭受打击,根本就没有力量控制损害。就凭2枚燃烧弹当然破坏不了武库舰,可是燃烧的凝固汽油在不受抑制的情况下会引爆舰上的导弹,再波及燃油库、弹药库,再坚固的舰体也受不了的。那些设计人员以为设计、安装了自动灭火装置、抑爆系统就万无一失了,可是最先遭殃的可能就是这些脆弱的系统。没有任何设备能完全代替人的作用,尤其是在遭受打击的电力系统、指挥系统出现故障时,只有人才能运用智慧和力量来控制损害的扩展。老实说,我觉得DD21导弹驱逐舰也是很危险的。”

20:50菲共的电台广播了一则嘉奖令,宣称4名人民军的勇士,驾驶了4架木制的滑翔机装载了凝固汽油成功地袭击了美军的依阿华号战列舰和斯库德号武库舰,重创了这2艘大肆杀害菲律宾平民的战舰,为菲律宾死难的人民报了仇。这4名战士以自己的生命捍卫了菲律宾的主权,是菲律宾人民军官兵学习的榜样。

随后的报道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安装了微型电动螺旋桨的滑翔机被绞车牵引升空后,在夜空中奔向正在施疟的巨舰。美军大吹大擂的宙斯盾根本无法探测到它们,它们装载的燃烧剂引爆舰上的弹药和燃料。这则报道和嘉奖令部分地解除了美军指挥官的疑惑,雷达确实无法探测到这些木头的滑翔机。而且这些速度如此低的目标都会被多普勒雷达的处理装置“过滤”掉,它们已经被飘浮在空中的“气球飞机”搞得昏头昏脑了。可是这些飞行员怎么能在夜空中飞越上百公里的距离准确地撞击战舰呢。当然可以解释为巨舰的目标实在太大,在远处就能被发现。

美军战列舰和武库舰遭袭击,以及菲共的报道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这可是二战后美军的战列舰首次遭直接的攻击,它们在海湾和科索沃大出风头。至于武库舰更是被吹嘘为航母和战列舰的替代舰种,又便宜、威力又大,可是刚投入实战,遭2架滑翔机的袭击后,居然就被击沉了。看来便宜没好货。不过更要命的是,国际上的恐怖份子又找到了一种袭击美军宙斯盾战舰的好办法。用玻璃钢制作一架滑翔机并非难事,底下涂上黑色的涂料,在夜空中探照灯都找不到它了,以2个塑料桶装些凝固汽油-这也是很好弄的,撞上停泊在港口的军舰真是太容易了。如果这艘军舰正在装载燃料或弹药,岂不是更妙。其后确实发生了多起停泊在沙特和阿联酋的美军舰被恐怖份子的自杀滑翔机撞沉的事件,弄得美军十分头疼。

好在超级大黄蜂的损失还不大,仍在6千米以上的高空对发现的目标不断地发射火箭弹和导弹。还有大批的F-14“雄猫”战机在航母周围紧张地巡逻,唯恐再来1架滑翔机炸弹。这个夜晚美军舰载机飞行员可是累坏了。

台湾南湾7月16日4:00

这是台湾南端的一个小市镇,在镇外有一块神秘基地,警卫森严。建筑在地下的指挥所里气氛可是十分紧张,上峰命令要严密警戒巴士海峡和台湾南部海域的水下。原来这里是台湾南部海下的巨大的声纳阵列的监控中心,台湾军方耗费巨资构建的声纳网一直越过了巴士海峡的中部,离开海岸达80多公里。现在2架E-2T“鹰眼”敢于在离岸30公里的海域上空进行巡逻飞行,就是依仗这张巨网。水下声纳网比声纳浮标或舰艇的声纳,甚至拖弋声纳阵列都有效得多,它可以根据多个声纳接收到的信息探测和跟踪水下目标。

只是监控人员抱怨深夜时刻有一群弹指虾骚扰了他们,这种小虾在水中活动时,会发出一种像人弹手指头的声音,它们成群活动时造成的噪声足以掩盖潜艇的声音。二战时日本人就利用这种小虾掩护潜艇攻击美军舰艇,好在这种小虾也不多,难得来这里光顾。现在屏东基地和花莲-佳山基地的12架F-16和4架F-15战机正在南湾西南20公里的海域上空汇合,它们将直扑伊特巴亚特岛为登陆舰艇扫清障碍。就在此时,那群弹指虾又开始活动了,这次它们自东北向西南在移动,好在一会儿就又散开了。可是变故又发生了。

台军得知美军遭袭击后,反而更急于展开行动了。他们唯恐美军承受不了压力来个溜之大吉,那么台湾就完蛋了。没有美军这把保护伞,让台军与?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