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辛亥之钢铁基地 > 第120部分

第120部分(2 / 2)

“老四!”突然一声撕裂天空的尖叫传出,老四猛地转过身去,果然是自己的老婆!脏兮兮的衣服,没有发现被糟蹋的迹象,老四更加高兴的走过去,终于团聚了,人群中大部分人都与家人团圆,一阵阵劫后余生的哭声传出。父亲哆哆嗦嗦的看着可怜的女儿,万幸啊,没有被日本人糟蹋!

谁都知道日本人抢女人是为了什么,对贞操极其看重的东方,这足以使女子疯癫乃至自杀。好在没事,军方也不擅长安抚,静等众人散去,接下来还有很沉重的任务。

在台中和花莲附近,要布设针对北方的防御工事,军方要安排军队的驻扎,台中、台南、高雄等城市都需要驻军以维持秩序,在警察部没有建立起来之前,需要暂时军管。另外建设军营、修缮港口等等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来自广州、厦门、福州、上海等地的运输船源源不断的抵达台湾,包括粮食、药品、军用物资、建筑材料、行政人员等在内陆续在台湾登陆,这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从此回归华夏统治范围,对于尚未取得的北部,吕梁并不担心,在内心中那里已经成为华国的一部分,只是现在还不是夺回来的时候。

充沛的物资使秩序很快安定,各级行政机构也被建立起来,台湾南部成立台湾省,军部成立台湾军区。恢复秩序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去除日本统治痕迹,尤其是他们推行的日语教育,既然回来了,就不要出现对日友好的心态。

很奇特的一个现象,被列强殖民统治的许多地区,在独立后都表现出了对原宗主国的友好,特别是民间的态度。一方面是殖民化的教育,另一方面,可以用“囚禁效应”来形容,在犯罪案件中,被劫持的人质往往会对劫匪产生依赖心理,被****狂囚禁的女孩,最后竟会对****狂产生奇妙的心理。

水利设施、公路、铁路在内的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是恢复某一地秩序、开始发展经济的法宝,华国对此已经非常熟练,对于平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政府发放粮食的充足,当然这些不是无偿的,需要平民以工代赈。另外高产作物的推广也是一项重要举措,从华国崛起后,在其统治的南方地区,就没有出现过饿死人的情况,就算是乞丐也被惯得不收粮食,该收钱币了,台湾这边更要如此,再加上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旦农业打好基础,将变成物资丰盈的富庶之地。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事情需要台湾省政府去做,目前的台湾人口已经达到303万,这是1905年日本殖民政府统计的结果,应该比较准确。如果这些人口平均放到全省,确实不算多,但如果平均到耕地上,就显得非常拥挤。

受制于落后原始的农业生产、无处不在的瘴气、蚊虫蛇蚁、一人高的野草、密布的森林等条件,台湾的耕地与人口的矛盾非常紧张,在台湾面临的环境其实与大陆其他省份差不多,华国已经有成套的解决方案。

通过先进的农业技术、农业机械来提高农业生产力,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作物产量;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工厂、商业等实现城镇化,吸收大量剩余劳动力。对于这些工作,行政人员可以用得心应手来形容,因为他们原本在大陆做的,也是那些东西。

第二百三十九章回国

华国上海,黄埔码头上人山人海,上万名群众汇集在此,在警察的维持下秩序井然,只见他们精神昂扬、手持国旗、期盼的目光延伸向黄浦江深处,无数鼓舞斗志的标语被群众高高举起,即使长达几个小时的等待也没有让标语落下半分。

深冬的上海非常湿冷,尤其是在这临江的码头上,江面上吹来的寒风让人站不住。不过,吕梁等人已经在这里挺立了两个多小时,所有人都觉得这是值得的,因为,赴旧金山华国谈判团即将回国。华国总统吕梁、上海市市长李经羲和政府军方一众高层早早等候在此,陪伴他们的,是自发而来的上万名群众。

民众的爱国热情、民族热情早已在北伐时期就被点燃,随着国家的强盛、生活的富裕,爱国之心不仅没有被冲淡,反而变得更加浓烈。这是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在旧金山条约签订后,国家的激…情达到顶峰。从民众聚集到此两个多小时内,他们顶着寒风,一刻不停的高喊爱国口号,总统万岁的呼声让身临其境的吕梁羞愧不已。

吕梁自认为不是个伟人,更谈不上“万岁”,这样的崇拜属于无数为国家、为民族努力奋斗的人,在战场上拼杀的军人,在农田里耕作的农民,在工厂里生产的工人,在旧金山为国家争取利益和荣誉的谈判人员。

与热情的民众相比,吕梁等人显得有些肃穆,甚至可以用一言不发来形容,这并不适合欢迎的气氛。

“香帅为国为民、不辞辛劳,后事要办的风风光光,你有什么要求对我说吗?”吕梁转身对身边的人问道。

“父亲在船上留下遗言,电报上说的很简单,但我能看懂他的意思。父亲说现在已经很满足了,看到了国家开始冉冉上升、国力渐强,不要求风光大葬。不要求政府照顾后人,只求尽快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特别是新疆、西藏、蒙古、东北等边疆地区,没能看到国家收复那些地区。是他唯一的遗憾。”说话的是张之洞长子张仁权。

原本历史上张之洞于1909年逝世,没想到此世张之洞坚持随团去旧金山,签订条约后身心放松,却在归国途中不堪远洋航行之颠簸,因为船上医疗条件不足。没能挺过来,仙逝而去。这也是为何迎接者一片肃穆的原因。

张之洞的去世驱散了吕梁所有因为条约签订带来的喜悦,对于吕梁来说,张之洞不仅仅是一名满清旧官吏,更是一个老师,吕梁身边的定海神针。不谈张之洞、李鸿章等人的对错、贡献,单说他们的见识、经验就能让吕梁受益匪浅。

“香帅的遗愿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如果香帅没有去世,就会很快看到啊,真是让人痛心。仁权。我听说你不愿意担任武汉市市长?”

“总统大人,家父在两湖经营多年,门生故吏数不胜数,这些旧朝官员门生影响犹在,不少人并不适应新国家的节奏,甚至有些人心怀不轨。家父去世后政府正好可以借此去除那些不良影响,假如仁权接受武汉市市长一职,恐怕会让那些人更加兴奋。”张仁权直言不讳道,他之前曾在武汉振国党党校学习了半年,之后被派往四川担任成都市市长。此时吕梁将其调回武汉,一是显示对张之洞旧部的重视,稳定那部分人的情绪,二是有心思借此将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揪出来。

张仁权的回答很明确。理由也很正当,吕梁也不好再说什么。看来张仁权有心保护那些人,拒绝武汉市市长一职,就是委婉的向吕梁提出饶那些人一马。

“香帅刚刚去世,我肯定不会就此大做文章,你大可放心。有机会你可以邀请那些人一起坐坐,政府求才若渴,向他们说一说新政府的政策,或许发现有用的人才也不一定。”吕梁说完,张仁权做出一个完全明白的回应。

对于旧朝转化过来的那部分官员,很多是有能力、有抱负的,这部分人吕梁不吝啬手中的权力,甚至可以让这部分人身居高位。但更多的人乃尸位素餐之辈,浑身上下沾满了旧时代腐朽、隐晦的传统,做事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