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兵团原本有十门野炮,不过没有炮弹,盟军大部分部队都存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不过哥萨克骑兵也不依靠火炮取得胜利,他们的杀手锏是一往无前的勇气、锋利的马刀和乌拉的呐喊,命令跃跃欲试的骑兵们做好战斗准备,伊万纵马走到最前面,抽出马刀,从华军阵地外一千米处开始前进。
第一次进攻伊万就没留后手,全军两千五百名骑兵缓缓前进,镜头要拉至几百米高才能囊括所有的进攻部队。
小山丘上的炮兵阵地得到开火的命令,十五门步兵炮试射一轮后就开始精准炮击,高爆弹造成的杀伤力和华军炮火的精准度让伊万惊讶,但要想胜利就必须付出代价,等冲上华军阵地就可以任意收割敌人的头颅。
距离华军阵地八百米时伊万有些忍不住了,粗略估计已经有一百多骑兵倒在了华军炮火之下,达到冲锋距离时能剩下多少?
“散开,散开!”附近爆炸掀起的烟尘让伊万灰头土脸,命令骑兵散开躲避炮火后,骑兵团冒着陆续落下的炮弹继续前进。
终于进入三百米距离,骑兵开始提速,并在一百五十米左右时达到冲锋速度,伊万掌握的时机非常老练,以他为箭头,呈三角型冲锋的骑兵阵势逐渐显现出骇人的威力。华军阵地上的士兵能明显的感觉到地面轻微的抖动,军官们来回奔走,高声稳定士兵的士气。
“开火!”一声令下,早已准备好的重机枪手拉动枪栓,无数的子弹从机枪阵地上窜出枪口,在哥萨克骑兵面前飞舞。
战马试图跃过铁丝网形成的障碍,却被铁丝网绊住、与骑兵一起倒在战线上,大量的骑兵被子弹击中,华军的火力在一瞬间达到顶峰,闭着眼睛开枪都能收获战果。
被阻拦在铁丝网前面的骑兵们无法收住势头,倒是让倒地的战马和骑兵压坏了铁丝网防线,后面无数的哥萨克高呼着“乌拉”通过战友铺成的道路,然后又陷入地雷阵中。
伊万上校还没有抵达铁丝网前就被一颗机枪子弹击中,虽然没有命中要害,但跌落马下后立刻被后面的战马踩成肉酱。失去指挥的骑兵们根据自己的本能行动,三百多名骑兵倒在华军阵地前,密集子弹组成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火力网,后面的骑兵终于收住势头,调转马头分成两部分,试图沿着铁丝网寻找华军防御的薄弱点,然后再从那里发动进攻。
十分钟后,失望的骑兵终于撤退,在华军宽大一千五百多米的阵地前丢下了上千条人命,重机枪的杀伤效率在这个年代不弱于火炮集群。尤其是防守一方的重机枪,在密集冲锋的人群面前肆意收割人命,效率能让死神惊讶。
离开华军炮火射程集结,骑兵们选出目前军衔最高的一名少校营长担任指挥,初步统计,骑兵团剩余士兵九百零五人,其中受伤一百一十人,而且大部分是火炮弹片形成的杀伤,如果是被重机枪或者步枪子弹命中,应该当时就跌下马,而不是坚持着返回出发阵地。
第一次冲锋就损失过半,一般部队会就此失去战斗力,或者撤退,或者直接向敌方投降。但从小就在恶劣环境中长大、成人后又不断的在战场上磨砺,这些哥萨克骑兵早就不知道什么是撤退或者投降,战死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荣耀。尤其是死亡那么多战友,群情激愤下骑兵团很快就做出了发动第二次冲锋的决定。
重机枪手利用战斗间隙为热得发烫的枪管降温,副射手为其运送弹药,在高温和火药的作用下,射手的嘴唇干裂的吓人,拿出水壶滋润一下,然后点上一根香烟舒缓屠杀后的心情,阵地上的尸体和血腥味让人回味无穷,甚至会延续到后半生。
固执的哥萨克骑兵没有吸取教训,第二次冲锋在半个小时后发动,这一次他们没有撤退,全部倒在了华军阵地前方,甚至没有靠近阵地五十米。
第三百零九章青州战役
隔海相望的山东半岛,第二军制订了围歼日军第一军的作战计划,在人数基本相等的情况下,第二军的作战计划并不激进。作为一支机械化部队,又是在相对平坦的鲁北平原,战斗力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呈现在刘福贵眼前的是一座土桥,以这座桥的承重量,他怀疑装甲部队的坦克上去后会直接落在下面的小河里,还不如重新搭建一座新桥,反正工程营里装备着桥梁搭建车,不会很费功夫的。
不过命令就是命令,而且大约三十米长的土桥两侧还驻扎着日军一个小队的士兵,既然送到嘴边了,那就没有不吃下去的道理。
简单布置一番后,进攻开始。进入战斗后原本有些木讷的刘福贵立刻转变成冷静而精密的杀人机器,十几发迫击炮弹落在日军阵地上后,刘福贵立刻跟随班组冲锋,机枪手吴少庚在一百五十米左右设置简易机枪阵地,为冲锋的战友提供火力掩护。
在一百米左右刘福贵半蹲着打光步枪里的子弹,换上一个弹夹后又弯腰冲锋,在华军火力压制下日军根本没有抬头反击的机会,简易的防御阵地七零八落。
作为第一个冲进日军阵地的士兵,刘福贵掏出腰侧的手枪,对准一名试图反击的日军士兵扣动扳机,然后迅速调转枪口,寻找其他的威胁。果然,一名日军士兵挺着装上刺刀的步枪哇哇的刺过来,手枪枪口跳动后,一颗子弹从敌人眉心穿过,近距离的动能让子弹穿透头骨,从后脑勺带出一大片血迹和脑浆。
每名士兵携带一支手枪的配备士兵们对此非常满意,而且军工厂也因此获得不菲的利润,但后勤部门却对此腹诽不已,改进后的手枪虽然弹药可以与重机枪通用,负担依然很大。而且也不是没有缺点,那就是携带手枪和弹药后负重量增加。相应士兵携带其他的物资就会减少,军工部门正在研究新一代军用手枪,而且新一代步枪、机枪也在研发之中,并少量装备部队进行试验。
身高体壮的刘福贵不觉得手枪沉重。他会携带超出指标的弹药量,并可以坚持完成五十公里野战行军,这在战斗中是一个不错的优势。
土桥一侧被攻占后刘福贵立刻向另一侧冲过去,日军小队在另一侧的阵地上设置了一挺重机枪,冲锋被压制。一名战友倒在地上,刘福贵看到不是班组的战友,紧张的心情略微放松,然后趴在地上开枪反击。
后面的迫击炮立刻瞄准这个重火力点开火,三发炮弹后威胁消除,土桥被攻占。被子弹命中的战友伤势严重,立刻被医护兵抬上担架运到后方救治,希望这场战斗的战损不要变成死亡一人。
装甲侦察营攻占这座土桥后休整十分钟,就再次开赴新的战场,他们接到的任务是对高密附近的日军进行火力侦察。为装甲部队的进攻打好基础。
安丘以南都是山地地形,沂蒙山区虽然算不上高山大川,也不是装甲部队可以轻易通过的,对于第二军来说,沿高密一线攻击潍县是最有效的路线。据侦查,日军在高密有一个步兵旅团的部队,不过青州的情报部门传来消息,日军第一军有放弃青州、向济南方向撤退的迹象。青州附近的平原地形不利于围歼战,只能尽快的打破高密日军的拦截,以机械化部队的行军速度。应该可以追上逃跑的日军。
事实上当装甲侦察营抵达高密外围时发现,日军的防御力度要超过一个旅团的兵力,高密四周日军设置了纵深达五公里的防御线,这至少是一个师团级的兵力才能填满的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