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心若朝华 > 第7部分

第7部分(2 / 2)

三皇伯之所以让玉蝶进宫待在我身边除了因为他功夫好以外,最主要是因为玉蝶为夜影下代夜门的门主(玉蝶不是专职保镖)。所以玉蝶的主要工作是由于我现在还不方便经常出宫和见一些属下,从而很多事情要由他代我去办。同时也因为玉蝶讲来会成为我的左右手,趁着现在彼此多了解一些。

由于工作的需要,玉蝶基本每天都跟在我的身边。也许是因为他长的太招摇了,也许是因为宫里那帮女人实在没事干了(我估计是主要原因),还没几天的工夫,谣言就传出来了。

宫人们都在私下里说朝华公主恃宠而骄,无视宫中礼法,整天与戏子伶人混在一起(玉蝶好好的工作性质就这样被扭曲了)。说白了,就是直指我的生活作风有问题(这些大妈大婶们,我才多大呀)。

其实这都无所谓,谣言本来就是有心人散播的。往往不理还好,你要一解释就成掩饰了,越描越黑。我本也是不在意的,听过之后一笑了之。可偏偏有人呢就不想消停,偏要和我过不去,这个人就是夏敬月的母亲王皇后。

王皇后本名王兰,是左丞相王青的小女儿,以前是父皇的侧妃,至于为什么后来父皇登基为帝是她母仪天下而不是当时的正妃张瑾,这事还得从父皇登极时说起。

父皇登极时的状况极为混乱,由于争夺皇位异常激烈,除了当时已经是夜影之主的三皇伯外,十几个皇子无一人活着。

当时只有二十岁的父皇刚被立为太子,还没在朝中打好根基,皇爷爷就突然病倒,而且越来越重,最后一命呜呼。十几个皇子,都是优秀的人,为了权利开始了残酷的争斗。时经两年,最后父皇赢了,但代价是惨重的,都说父皇为了皇位诛杀血亲,此举不义,特别是当时的文人士林纷纷上万言书逼迫父皇下‘罪己诏’。 后来是王皇后的父亲左相王青出面安抚了‘清流’士林,才声音渐歇。

然而就在这一年,文国趁炎国内乱刚过,便举兵来伐。父皇御驾亲征,王青就尽职尽责的帮父皇监国。征战历时一年之久,最终文国战败求和。

为了表示对王家的恩宠,所以父皇立了王兰为后,夏敬月为太子。

王兰这个女人实在是算不上聪明,但幸好的是一直很听话,要不这太子之位就不一定是夏敬月的了。在这里就不得不说左丞相王青的高明之处了,王家是世家门阀,历来是皇帝既想依靠又有些忌惮的力量。但王青很好的贯彻了做人要低调,做官更要低调的这一理论,不拉帮结派,不打压寒门官员,在朝中的声誉一直很好。

王青告诫过他的女儿,在宫中要凡事隐忍,不可太出风头。所以夏乾仪在当初立太子的时候不仅是考虑到了‘立嫡’的问题,还有就是外戚擅权的可能性。这么多年他扶持夏敬月也是因为王家所表现出的谦恭忍让,而瑾贵妃所代表的张家就输在了这一点上。

可如今这一直都很听话的王皇后,今天就反常了。

不知道是更年期到了,还是压抑多年突然想要威摄后宫了。早上王兰就把我叫到了她的凤仪宫,对我进行了一次严格的、系统的、完整的关于一个公主应该具备哪些优良品质的启蒙教育。

我在凤仪宫里听了王兰一个上午,直到中午她才把晕头转向头昏脑涨的我放了回去。

我以前就知道王兰看我不顺眼,因为夏敬月待我好,皇帝又偏宠我们母女(无论是什么原因),但以前因为各种原因她一直也没说什么。现在她不会是以为一切成了定局了,夏敬月也坐稳太子之位了,事到如今不需要我们了想过河拆桥吧。这个不长脑子的女人,我简直无言以对,她也不想想,皇帝和太子都对这件事没有任何表示,她凑什么热闹啊。

琴声停了,玉蝶看着半躺在贵妃榻上满脸乌云的我,一脸失落的问道:“公主,难道是玉某的琴弹的不好?”

没有闲心看他的表演,我没精打采的回了一句,“好,好极了。”

玉蝶‘扑哧’一笑,起身走到贵妃榻前,坐在榻上的另一边。

“公主,您一直表现的很好,没有受外界的传言的影响。今天怎么为了那么点儿小事郁闷啊?”

我幽怨的望着玉蝶,一下子坐了起来。

“都是你,还有那个三皇伯。你知道吗?从来没有人这么训过我,那王皇后的啰嗦,堪比唐僧啊。”

玉蝶看着我的夸张的表情笑了起来,“呵呵,公主,您现在才像一个十三岁的女孩子。不过,唐僧是谁啊?”

见他一脸兴趣,我也来了精神,对他神秘的说道:“唐僧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可以把一句话说成一段话,把人说的上吊自杀。”

玉蝶挑了下眉毛,“哦,怎么说?”

我清了清嗓子,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给他讲个故事听吧。

“这是一个故事,讲的是关于一个人和四只动物艰苦奋斗的故事……

干什么呀?哎呀,悟空你也真调皮啊,我叫你不要乱扔东西呀,唉,乱扔东西不对,哎呀我话没有说完你怎么把棍子也给扔掉了,月光宝盒是宝物,乱扔会污染环境,唉。。。砸到小朋友怎么办?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嘛。

……    ……

你想要啊?你想要说清楚就行了嘛,你想要的话我会给你的,你想要我当然不会不给你的,不可能你说要我不给你你说不要我却偏要给你,大家讲道理嘛,现在我数三下,你要说清楚你要不要 。

……    ……

你有多少兄弟姐妹?你父母尚在吗?……你说句话啊,我只是想在临死之前多交一个朋友而已啊。 所以说做妖就像做人一样,要有仁慈的心,有了仁慈的心就不再是妖了,是人妖。哎,他明白了,你明白了没有? 人和妖精都是妈生的,不同的 人是人他妈的,妖是妖他妈的……你妈贵姓?”

我给玉蝶讲述了记忆中那个曾经让楚仪开心也让楚仪留泪的经典电影——大话西游,而且浓墨重彩的描述了那个叫唐僧的和尚的无敌罗嗦。

玉蝶听完哈哈大笑,我也一扫刚才的郁闷气氛和他一起笑了起来。

啊,快乐的时光终于又回来了。

但是主角就是主角,没点儿事发生怎么能行呢?

既然心情变好了,就没必要窝在这里发霉种蘑菇了,我从贵妃榻上跳了下来。可这个从小到大做过无数回而且都很完美的动作今天却出了问题。我的一只脚刚一着地,就崴了一下(这么多年的轻功白练了),然后我想用另一只脚稳住身形,可是又偏偏踩到了裙子(平时是不穿这么长的裙子的,今天见皇后换了正装,因为一直郁闷,所以还没换下来)。眼看我就要亲密的和大地接触了,这时玉蝶充分的发挥了他保镖的作用,一把拦腰抱住了我。

我扶着他站稳了,刚要开口谢他,这是有两个声音同时响了起来。

“公主。”这一声是站在我身旁不远处的抱琴发出来的,估计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是为了提醒我。

“朝华!”这一声是从我背后发出来的,一听就是我的太子哥哥。只是夏敬月的声音照平时的温和拔高了一些。

我回过头去,便看见脸上还很平静的夏敬月和貌似脸色不太好的王俞允站在花园的门口,后面还跟着几个眼睛睁的老大的宫女太监。

再一看我和玉蝶保持的姿势,结合这两天的传言,我想仰天长叹,天哪,真有这么巧合的事情,谣言这下可要坐实了。

作者有话要说:   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士族、势族、世家、巨室等。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国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姓氏家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特长。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

由于论者所持角度互异,史书对这种特殊阶级的称谓颇不一致。例如:指家门贵盛者,称为“高门”、“门第”;强调世代做官者,称“士族”、“世族”、“世家”。至于“世族”一词,兼指政治、社会、文化地位而言,含意较广。直至现代,门阀等词汇,仍被用作对有名、有钱、有势之家族的别称。

自魏晋以来政权,几乎都为世族所操控。由于隋唐政权有赖关中世族支持拥载,且山东世族仍保有数百年的重阀阅、讲经学之传统,所以依旧享有优越政治及社会地位。

隋唐以来都有君主致力于摧毁门阀,这些长存数百年的山东世族的社会、经济地位仍十分优越。但是他们对朝代的建立有功劳,所以君王是用温和的政策改革削弱世族,将其逐渐排除。

在隋文帝任内,废除自魏晋以来政权,几乎都为世族所操控。由于隋唐政权有赖关中世族支持拥载,且山东世族仍保有数百年的重阀阅、讲经学之传统,所以依旧享有优越政治及社会地位。

隋唐以来都有君主致力于摧毁门阀,这些长存数百年的山东世族的社会、经济地位仍十分优越。但是他们对朝代的建立有功劳,所以君王是用温和的政策改革削弱世族,将其逐渐排除。

在隋文帝任内,废除九品官人法,改行科举取士,目的是在摧毁门阀。可惜隋朝国祚甚短,到唐初,科举并不发达。

唐太宗指示大臣以当时大臣品位高低订定等级,重新判定《世族志》。结果改定皇族为第一等,其次是外戚长孙氏,民间声望最高的山东世族崔氏被降为第三等。

武后为对抗掌握政权的唐宗室、大臣,在科举制度中提升进士科的地位,使科举制度更加完备。因进士科难考,而有“五十老明经,六十少进士”的说法,所以进士科逐渐受到重视。

这意谓著世族在历代所享有的优势,也就是对于经学的优渥学识,随着科举制度中进士科的流行,受到挑战,而主攻明经科的世族影响逐渐衰微。所以唐代出现了由明经科的李党,也就是山东世族官员,与牛党进士科新锐形成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