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 >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第19部分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第19部分(2 / 2)

据1942年写于苏联的《抗联第一路军略史》载叙,从1932年夏到秋冬季,日伪在东满共产党活跃地区,见房就烧,见人就杀,男女老少被屠杀4000多人。正值贯彻北方会议精神时期,东满党选择一些群众基础较好的村屯建立苏维埃政权,既是执行中央和省委的指示,同时也想建立几个巩固的根据地,武装保护自己,使群众免遭屠杀。敌人来了,游击队游击走了,这不是逃跑吗?不管人民死活,这叫什么人民武装?

而且,“武装保卫苏联”喊多少年了,连自己的苏维埃都保护不了,还怎么保卫苏联?

无论这些共产党人怎样狂热,不切实际,左得出奇,左得可悲,他们都是虔诚的具有崇高理想和大无畏献身精神的战士。

苏区保卫战在各县打响。

兵力敌众我寡,装备优劣悬殊,日军还出动飞机,低空扫射。游击队则是连挺机枪也没有,最好的是步枪,大都是鸟枪土炮。游击队的长处是熟悉地形,敌明我暗。探哨报告敌人来了,是日本子,还是“投降军”(东满称伪军为“投降军”,北满通常称“汉奸队”,南满大都叫“走狗军”),多少人,游击队就选个好地形等上了。看着敌人来了,几十米,甚至十几米,就开火了,手榴弹也砸下去。若是伪军,这么一顿打炸,基本就跑了、退了。即便不退,再攻也没多大劲头了,苏区差不多就算保住了。若是鬼子,乱一阵子,炮弹就飞过来了,鬼子就冲上来了。游击队能打就打,打不了就留下几个人掩护,主力撤走了。

建立苏维埃后,各地办起兵工厂、被服厂、印刷厂,珲春县委还在山沟里建设“电灯厂”,即发电厂。人民的天下了,当然要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些人恨不能一步迈入共产主义。“电灯厂”自然不了了之,兵工厂制造的手榴弹,可是发挥了作用。

1932年夏天,200多日伪军准备偷袭、包围小汪清根据地。游击队顶住敌人,掩护群众安全转移后,又留下两个队员掩护主力撤退。两个队员枪法非常好,隐蔽在树丛中,发现鬼子就不打伪军,并不时换个地方,两人消灭20多个敌人,陷入重围,一人牺牲。东满游击队是蓝灰色服装(有的苏区还要求老百姓也穿军装),和伪军的颜色差不多。这个队员这一枪,那一枪,待到天色暗下来,从伪军包围的方向溜出去了。

游击队每天与敌周旋、作战,根据地越来越小,粮食越来越困难。敌人来了,打一枪,或是丢颗手榴弹报警,老百姓一窝蜂往山上跑,游击队则不顾一切地死死顶住敌人。

本来应该是人民群众支持、帮助游击队作战,现在正好反过来了,群众成了游击队的包袱、拖累,而敌人又是那么强大。

夏天,大雨瓢泼,游击队和群众躲在山里,一个个淋成落汤鸡。一年前,磐石党和游击队就被敌人撵进山里,成了“山林党”、“山林队”。而今,东满熬过夏秋再熬冬,老百姓也动不动就得往山里跑,过起山林生活。战斗伤亡并不大,可冰天雪地,许多队员和群众还穿着单衣,饥寒交迫,一些伤员和老人、孩子就冻死了。

延吉县湾湾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人称“好打的东三省,难打的弯弯沟”,这年冬天也丢了。

珲春游击队弹尽粮绝,退到苏联去了。

汪清县委在过去整个时期,不认识满洲的统治者已经由日本帝国主义及其傀儡“满洲国”代替了国民党,而是把国民党统治与日本统治平列起来(如认救国军区域是白色区域)。

这是1933年6月9日《中共汪清县委第一次扩大会议的决议》中的一个自然段——如此认识的当然不只汪清县委。

没人说没有王德林的救国军,就没有后来的抗联4军、5军,但是提起4军、5军,却不能不让人想到救国军。在东北义勇军将领中,王德林对共产党人也是最宽容的,可东满党仍然提出“打倒王德林”的口号,将救国军视为国民党,山林队则是一无是处的胡子。救国军是在东满兴起的,在东满有着广大的影响。王德林过界去苏联后,余部在东满地区仍是一支举足轻重的抗日力量,许多山林队也在打日伪军。以救国军和山林队为敌,游击队在反“讨伐”中还要对付这样一些对手,这苏区保卫战还有个打吗?

延吉县老头沟有个伪自卫团,县委派人组织哗变,把队伍拉了出来,几个月发展到3000余人。谈打日本子,团长没二话,叫咋的就咋的,不然也不会哗变。可光反日不行,还得把队伍变成红军,还得在驻地建立苏维埃,这下子人家不干了,两下里就翻脸了。

对山林队及其他武装,东满党有个“三缴械”:“凡在山林里光吃老百姓饭不出来打仗的缴。(2)向老百姓开捐绑票的缴。(3)不加入人民革命军和反日义勇军的缴。”祸害老百姓是必须反对的,但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他们存在的本身对日伪就是一种威胁。他们觉得队伍小,打不了,那就联合作战,带他们消灭敌人,从敌人手中夺取给养呀?这些武装,几乎没有赞同既打日本又搞土地革命的,何况也没有足以威服他们一道革命的实力,又如何能把他们都缴械了呀?

到处树敌,四面楚歌。

这样子还不够,又在内部抓起“民生团”来,自己人杀起自己人了。

“最成功的是宣传‘共产党内已潜入民生团员’”

关于“民生团”的话题,必须从头道来,因为太费解——这种事情本来就是难以理喻的。

汉城有个甲子俱乐部,俱乐部董事曹秉相是个亲日政客。“九一八”事变后,曹秉相和《每日申报》副社长朴锡胤,以及“民族主义者”李仁善、金东汉等人,到中国东北鼓吹“间岛韩人自治”。延边地区有“朝鲜人民会”、“延边自治促进会”、“孔教会”,曹秉相等人在其间串联,组建以亲日反共为宗旨的“民生团”。1932年2月5日,经日本驻延边总领事馆同意,在龙井召开了“民生团”成立大会,团长为日军退役炮兵大佐朴斗荣,5个月后宣布解散。

“民生团”公开宣传亲日反共,举办训练班培训骨干,并组建基层组织,欲打入红地盘,颇张狂、红火。其成立之时经日本人首肯,还有退役大佐当团长,如此这般缘何如此短命?

前面说了,又称“保民会”的“朝鲜人民会”,是个亲日反共团体。“延边自治促进会”则具有民族主义和排日倾向,“孔教会”是个宗教团体。这样的三个组织,好像本来就有点儿尿不到一个壶里。朴锡胤、李仁善、金东汉等人,是真的还有点儿朝鲜人的骨头,还是打着“民族主义”招牌的朝奸,不知道七十三年后韩国兴起的清查亲日派祖先活动中可有什么结论,日本人当年肯定是一清二楚的。

“民生团”的成立和解散,是从一开始就是个阴谋,还是兴之所至,信手拈来?笔者没有看到有关资料,也无从采访,不能妄言。但是,被称为“鬼子”的日本侵略者,将其解散后并未消停,而是处心积虑地变换手段大做文章,并获得丰厚战果,则是确定无疑的。

1932年春荒斗争中,即前面写过的红五月“抢粮分谷吃大户”,东满特委曾给“民生团”以揭露、打击,这时没有任何问题。灾难缘起于后来的“宋老头事件”。

宋老头是延吉县老头沟区委的秘书。据说,宋老头四十多岁,面相老,加上那时的革命者都比较年轻,他就成了“宋老头”。这年8月,宋老头被老头沟日本宪兵队逮捕,一周后逃了回来。这是必须审查的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