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失败后,许多队伍上山成了山林队。前面说过,一个县就有几十支千多人,甚至几千人的山林队。义勇军兴起时,是指望关内出兵,配合反攻的。如今,邓铁梅牺牲,特别是唐聚五进关,对大家打击很大,厌恶、怨恨国民党,有种被出卖了的感觉。没指望了,东三省没救了,大大小小的山林队都被这种情绪笼罩着。尽管如此,东边道仍然枪声不断,日伪军难有一天不被袭击的。只是一些队伍匪化倾向日趋严重。也是没法子的事,要吃要喝要生存呀。有的有心下山投降,当个顺民过日子,也不大敢。
反复无常原是胡子的本性之一,投降后又不被信任,待遇也不好,有的降了又反了。这时期鬼子对降队的办法,除缴械外,用鬼子的话讲叫“严重处分”,即杀掉,特别是头子、骨干。1932年12月,磐石“三江好”头子与关东军司令部小越大尉联系,要率部下800余人投降,约定22日在烟筒山车站北广场集结,举行受降式。小越假作交涉,将17名头目带进车站,鬼子就动手了。车站内和广场上一场混战,“三江好”遗尸300多具,头目几乎全被打死。辉南县报号“野骡子”的山林队,1933年投降后,100多人被机枪射杀,只跑掉1人。“殿臣”头子,觉得自己有1000多人,投降后怎么也能弄个一官半职,结果被日本宪兵炸死。为掩人耳目,鬼子又花2000元将其厚葬。
就在这时,杨靖宇率独立师来了,用山林队和老百姓的话讲,是“红军来了”。
山林队各有各的地盘,保护自己的地盘,不吃窝边草,当地人则为其当耳目、做眼线。一些山林队还互通情报,用胡子的行话叫“传海页子”(海页子,又称“叶子”,即信件、消息)。开头搞不清独立师的底细,以为是日本人派过来的便衣队,待到和邵本良打了几仗,都说这红军了不得呀,把邵本良的老窝都端了。后面将会写到,邵本良是东边道赫赫有名的惯匪出身的伪团长,日本人养的一条狗,山林队最怵这小子了。
一不投降、不出卖、不扰民,反日到底;二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财产充作抗日军费;三维护民众利益,不妨碍民众反日斗争,武装民众共同抗日。这是满洲省委提出的与义勇军、山林队联合抗战的三项条件,而这时在东边道迅速传开的,则是1军独立成立宣言中的四条,内容基本一致。
“老长青”首领隋长青,四十来岁,中等身材,精干利索。他从小给人放牛,河涨水,淹死只牛崽,干两年一只牛崽的债反倒更多了,一气之下当了胡子。此人素讲忠义,处事公道,只绑大户,不祸害百姓,在绿林中威望很高。事变后,实心实意打鬼子,敢碰硬。他说咱是中国人,东三省要是在咱这茬人手里弄丢了,还怎么有脸去见地下的先人 ?'…'自结识杨靖宇后,就率队随1军活动,转战濛江、辉南、辑安、临江、柳河等县,不断袭击敌人。党可以在他的队伍中组建政治部、反日会,他患病时,就把队伍交给1军指挥。这在其他的山林队中是难以想象的。在磐石中心县委和1军写给省委的报告中,说“第一好的部队李长青(隋长青——笔者)”,“抗日军和我军最密切的是老长青的部队”。
隋长青与杨靖宇第一次见面,是在金川县龙泉镇附近山上。事先约好的。他里三层外三层地布置妥当了,一副进可攻退可守的架势。他是真心实意想见识见识这位红军司令的,可知人知面不知心,万一出点儿什么意外呢?江湖中人,天天在刀尖上过日子,是半点儿差池也出不得的。
已是1934年1月了,山林沟壑被积雪埋压着,阳光下格外刺眼,非白色的物体也就格外显眼。远远地,山下来了一个人,没人留意。大家眯缝眼睛,等待出现的是一队人马。司令出行,世道这么乱,要见的又是一帮素昧平生的胡子,不说倾巢出动,起码也得带上十几个武艺高强的壮汉呀?
约定时间快到了,也不见动静,那人却来到半山腰了,听到“嘎吱嘎吱”的踏雪声了。这人大高个,戴顶庄稼人常见的那种狗皮帽子,穿件日本黄呢军大衣,嘴里“呼哧呼哧”喘着粗气,呼出的哈气立即在干冷的空气中化作白雾,眉毛、胡子和帽子上结着白霜。
是杨司令!之前到1军“传海页子”的小头目叫了起来。
隋长青先是愕然,随即三步并作两步迎上去。杨靖宇微笑着向他伸出手来,他扑通跪倒雪地上,磕了个头,然后昂首道:百闻不如一见,俺隋长青服了你了。杨司令,从今儿个起,俺这一百来斤和一百多个弟兄都交给你了。
在通化县山林队中,“海乐子”朱海乐也算得个有影响的人物。他自称“抗日救国军团长”,和鬼子打几仗都吃亏了,心不甘,又没辙,觉得窝囊。听说来了个红军杨司令,打鬼子厉害,就派人“传海页子”,要求“碰马”(见面)。
这一天,两个人在通化县三岔河见面了,朱海乐杀猪宰羊,盛情款待。大海碗,老白干,“叮咣”一碰,朱海乐道:杨司令今儿个能赏光见俺,俺朱海乐三生有幸了。
杨靖宇笑笑:你是朱(猪),俺是杨(羊),咱们朱(猪)杨(羊)一圈,日本子可是要杀朱(猪)宰杨(羊)的呀。
朱海乐哈哈大笑:有杨司令当家,俺朱海乐就是老虎了,俺这老伙计也该好好开开小鬼子的洋荤了。
说着,抽出腰间那支大镜面匣子枪:司令你看,大狗头,通天挡,满槽,金机,百发百中,在这旮旯谁也比不了。俺就是有了这支枪,才拉起这支队伍的。
就瞅着杨靖宇腰间的枪套,问:杨司令,你用的什么枪?
杨靖宇道:三号匣子,没你的好。
朱海乐略一思忖,随即立起,将他的宝贝双手举过头顶:杨司令,你指挥千军万马,这支枪就送给你了,算是俺对司令赏脸的见面礼,也是俺和弟兄们跟司令抗日的一片心意。
宝刀、骏马,自古英雄所爱。这支枪在朱海乐心中的分量,是谁都晓得的。杨靖宇赶紧将他扶坐下,动情地道:朱团长,你的心意俺领了。你是带兵打仗的人,冲锋陷阵,建功立业,这支枪在你手里有大用场。
朱海乐脸一沉:司令不收下这支枪,就是没看得起俺。
这支大镜面匣子枪,就是杨靖宇牺牲前手中向敌人喷吐火焰的双枪之一,如今陈列在哈尔滨东北烈士纪念馆里。
杨靖宇让副官去保安连选两支最新的三八大盖,连同自己那支三号匣子和枪套,一并送给朱海乐。然后,握着他的手,说:朱团长,说一千,道一万,咱们今儿个见面,就是一个意思,同心协力打日本子。你说是不是?
朱海乐显然不习惯握手这种比较现代的礼节。像隋长青一样,这些山林队首领习惯而且尊贵的礼节是跪拜,只是那膝盖可不是轻易会弯下的。这一刻却情不自禁地一弯,被杨靖宇一把扶住,两双大手就热乎乎地握了个满把。
朱海乐眼噙热泪:杨司令,从今儿个起,你说打到哪儿,俺朱海乐要是皱下眉头,就不是站着撒尿的爷们儿!
大的、小的,所有鸭绿江北、沿着老龙岗山一带主要的抗日军,皆向我们靠拢,完全在我们领导之下,组织了东北抗日联军及其总指挥部。取消了他们的山头,改换为第×支队的名称。至于群众,都说我们才是真正抗日的,看我们的队伍如同救星一般。
以上文字,摘自满洲省委巡视员小孟(韩光,离休前为中纪委常务书记——笔者)1934年4月23日给省委的报告《南满抗日游击运动》。
4月1日,在濛江县那尔轰附近的城墙砬子,杨靖宇主持召开了1军与16支山林队的“东北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成立大会,并代表满洲省委首先讲话,分析了东北的形势,阐明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山林队首领也纷纷发言,表示赞同统一战线,愿随共产党抗日到底。
韩光在《南满抗日游击运动》中写道:
选举总指挥部人员的时候,尤为郑重,皆采用投票法,当时室内则鸦雀无声,选总指挥票十七张,十六张写着杨司令。总参谋长我们得九票,赵参谋长七票,结果还是我们的参谋长当选了。总政治部主任也是我们当选了。所以形成了我们的司令部,即是总指挥部。老长青为副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