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 >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第30部分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第30部分(2 / 2)

1932年春,“打狗队”缴了呼兰镇二道岗子大排队20多支长短枪,磐石工农义勇队正式成立,李红光任队长,省委派来的杨君武为政委。

有人也很聪明,还读过军校,理论一套一套的,到战场上就找不到北了。李红光除聪明外,别的正好相反。他平时话语不多,脑子里总是思考问题。特别是担任独立师参谋长后,每到一地,看地形,向群众和山林队了解敌情,还要派出侦察员。无论什么地方,只要走过一遍,再不会忘记。一次战斗,战前战后,地形、敌情我情和兵力部署,很快就能勾画出一幅示意图——这在当时是不多见的。

可游击队刚成立时,一群庄稼人,几个书生,谁打过仗呀?李红光想起胡子的办法,做个木架吊根棍儿,在地上扶乩。有人说共产党怎么能搞这玩意儿呀,李红光一想也是,脸就红了。省委曾发过一本关于游击战的小册子,磐石游击队没见到,从一个私塾先生那儿弄本《孙子兵法》,孟杰民念,大家听。正学着,一中队日军和两连伪军来“讨伐”,李红光和大家一商量,就照兵法上说的“强而避之”、“佚而劳之”。敌人白天钻山沟,晚上一住下,游击队就去打枪。这样折腾了两天,把敌人引进黑石镇东北的一条山沟里。枪声一响,游击队向两头的伪军喊话,集中火力打中间的鬼子,鬼子死伤几个,爬上山顶后,游击队早没影了。

改编为红32军南满游击队后,下设3个大队和1个教导队,李红光任教导队政委。教导队第一仗,李红光化装成日本军官,率一队“守备队”,光天化日下进入通化县六道江街里,将伪军一个营部几十人缴械。在东北各地屡见不鲜的这种化装奇袭中,这是最早的一次。

两个月后,又在驼腰岭打了一次伏击,活捉了伪通化县县长和两名日本军官,另有四十多伪军。

1933年夏,游击队联合几支较大的山林队,攻打大地主、铁杆汉奸高锡甲的老巢呼兰集场子。连攻两天未下,从磐石城出援的敌人快到了,山林队见势不好都散了,就剩下游击队单打独斗。敌人连续发起冲锋,李红光率官兵奋力反击,趁势攻进集场子,将高锡甲和几名日本军官击毙。此战打出游击队的威名和信心,对日后1军的发展意义非凡。山林队都说:红军是真打日本子,不“宾服”不行。

独立师挺进东边道后,李红光协助杨靖宇智取三源浦,攻克大荒沟、凉水河子、柞木台子等地。又在山城镇附近设伏,击毁11辆汽车,打死1名日军大佐和几名指导官,缴获1挺轻机枪和百余支步枪。

1934年冬,李红光率1师百余骑兵越过鸭绿江,奇袭朝鲜的界河城,缴获日本警察50多支步枪,没收数家日本、朝奸商店财物。不久再次过江攻打朝鲜的东兴城,捕捉走狗12人,缴获大量弹药及军用物资。两次越界袭击,日本关东军报纸称之为“国境警备史上的空前事变”。

1935年5月,李红光率师部少年连和5团,从兴京县哈塘沟向老秃顶子转移,途经嘎叭寨上边的老岭沟时,与200多名日本守备队和伪军遭遇。树叶关门,视野不好,彼此距离几十米才发现对方,双方迅速展开激战。日军的机枪火力对1师威胁很大,李红光手擎望远镜搜寻敌机枪阵地时,一串子弹射进他的胸膛,喷涌的鲜血和漫山遍野盛开的映山红融成一色。

(4)一师师长是韩国同志,贫农的儿子,中学程度,军事上坚定,军事上有计划与独立领导能力,工作上积极,但政治上及党领导上薄弱。(3…U…W…W)一师副师长是韩国同志,富农的儿子,小学生出身,军事上坚定,军事领导勇敢,工作上积极,政治上薄弱,耍脾气比任何人厉害。

以上是1934年12月29日由“特委代写”的《杨司令(杨靖宇——笔者)关于军事及干部等问题给省委的报告》中的文字,“一师师长”即李红光,“一师副师长”即李红光牺牲后接任师长的韩浩。

从朝鲜到中国,从“打狗队”到1师,个头差不多、年纪大五岁的韩浩,与李红光有着太多相同的人生和战斗经历。同为磐石游击队的创始人,除红32军南满游击队时期为同级,其余均为下级的韩浩,比之李红光,脾气倔犟,战场上颇有点儿猛张飞的味道。1934年秋在桓仁县龙爪沟,他带领二十多人冲下山去,与二百多敌人拼刺刀。之后战斗,有时打着打着,敌人就跑了。怎么回事?抓住俘虏一问,说是韩浩来了。

李红光牺牲后,韩浩率1师在桓仁、兴京、通化一带活动。7月的一天,获知日寇大泉源守备队要去桓仁“讨伐”,他就把队伍带到通化至桓仁公路上的岗山、二道沟等上了。敌人进入伏击地域,一阵排子枪响过,部队发起冲锋。战斗进行了约半个小时,突然背后枪声大作,又一股敌人上来了。韩浩指挥部队向前猛冲,终于杀开一条血路,突出包围,他却中弹牺牲了。官兵奋力去抢师长的遗体,三个传令兵伤了两个,没抢回来。

两个月间,1师连失两任师长。

革命烈火,永在焚烧,

战士们的头颅作燃料,

万丈光芒在照耀。

生命虽牺牲,精神永照耀,

鲜血培养新世界,

赶快来到。

……

1师成立后,每次战后掩埋了烈士遗体,李红光就领着大家在墓前唱这支《鲜血培养新世界》。

李红光牺牲后,被秘密安葬在兴京县大青沟里的一棵核桃树底下,官兵们流着热泪唱着这支歌。

现在,官兵又为他们的师长韩浩唱起这支歌。

“老铁”

磐石县烟筒山镇,是座仅次于县城的大镇,有500余户人家。一条吉(林)海(梅河口)铁路从镇中穿过,一条十字街,一家家杂货铺、饭馆、旅店从十字中心向外排开,门上字号,半空中挑着幌子。一家朝鲜(族)人开的医院,还有日本妓院和大烟馆,穿着和服的妓女在行人中迈着碎步。牛车、马车在有两道车辙沟的路上颠簸,不时可见伪军和日本宪兵的身影。一辆插着膏药旗的摩托车驰过,夹杂着马粪末子的尘土扬向空中,久久不肯散去。

因离镇不远有座像根烟筒似的山峰而得名的烟筒山镇,要出大事了。

这是1933年的4月,镇子里开来一个伪迫击炮连,住在镇南“成德源”烧锅大院里。这个连有3个共产党员,曹国安在连部当“贴写”(文书),宋铁岩和张瑞麟分别在2排、1排当兵。他们是根据党组织指示,借这个连招兵之际当的兵,准备组织哗变。

这个连为伪铁道警备第5旅14团迫击炮连,原是东北军,“九一八”事变后曾一度抗日,后被日军收编。老兵一般都有反日情绪,只是觉得抗日无望,当官的都降了,咱小兵蛋子能咋的?这世道兵荒马乱的,到哪儿也不得安生,披身狗皮混日子吧。后来当兵的许多是找不到活干,也就没活路了,“当兵吃粮”吧,每月还有几元钱补贴家用,饿不死就行了。

曹国安和宋铁岩是大学生,张瑞麟念过三年书。全连一百多人,别说大学生,连张瑞麟这等文化的也没几个,就常给大家代写家信,来信当然还要念的,什么事有求必应。当官的打骂当兵的,老兵欺负新兵,能制止就制止,不能制止背后也劝劝。兵们觉得他们知书达理,仁义,仗义,一些人就要和他们拜把子,一下子结拜二十多人。有了这层关系,“反日救国”就可以出口了,逐渐地全连大多数人都心中有数了,什么都说“听大哥的”。“盟兄弟”中,曹国安年纪最大,排行老大。

迫击炮连原来驻在舒兰县乌拉街,调防烟筒山后条件就更好了,离南满游击队近,离山也近,树叶也快关门了,起义后很快就能进山。

连长是大汉奸吉兴的外甥,端午节这天一下子提升为少校团长,大办宴席,三个营长和机关枪连连长都来庆贺,兵们还是高粱米饭,连点儿肉腥都没有。曹国安、宋铁岩和张瑞麟凑些钱,买些酒肉,给大家过节。席间,兵们都骂连长,说这小子不是个物,眼里只有日本子。曹国安即决定当天晚上行动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