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 >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第39部分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第39部分(2 / 2)

李启东,1896年出生于朝鲜平安北道一个普通家庭,参加“三一”运动,之后只身流亡到中国东北,在吉林通化进入朝鲜民族主义者创办的新兴士官学校学习,1921年被选送到云南讲武堂深造,毕业后在广州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回东北。他1926年参加朝鲜共产党,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日军占领珠河后被选为县委委员、兵委书记,曾先后到伪军和“朝阳队”中做兵运工作。哈东支队成立后,为支队经济部长。

从“朝阳队”的秧子房掌柜,到哈东支队经济部长,并不是因为之前做过这种工作,或有特殊才能,天生就是干这行的料,而是因为他的忠诚、可靠。在山林队中,这秧子房掌柜在“四梁八柱”中无论怎样排行,都是大当家的最亲近的人。这是“财神爷”呀。有的还是大当家的亲戚,时间久了,经不住诱惑,也卷钱走人了。孙朝阳有那么多心腹、亲戚、老部下,李启东是后去的,又是个“老高丽”,而能担当这种角色,就是三个字:信得过。

但要以为李启东就是个勤勉、可靠的老黄牛式的人物,那就错了。论军事,他甚至比黄埔4期的赵尚志还科班。今天我们不知道他在这方面的业绩,一是他牺牲得太早,没来得及施展才华;二是即便有什么骄人的战绩,因为同时期战友中幸存者太少太少,后来者也就难以知晓了。

在“朝阳队”时,赵尚志就非常乐于倾听李启东的意见。对于这位比自己大十二岁的老大哥,赵尚志非常尊重。对于赵尚志这种性格的人,身边能有这样一位老成持重的老大哥,经常提醒一下,乃至敲打敲打,那情形肯定是不一样的。有人甚至认为,如果李启东不是过早牺牲,赵尚志的一些错误,或许可能避免。

抗联退到苏联后,由3军负责同志编写的《抗联第三军史略》中,能写到的烈士都写到了。关于李启东,开头即是“我们最敬爱的珠河游击队创造者之一的李启东同志”——从中不难想见他在广大官兵心目中的威望、分量。

奸细周光亚的首选暗杀目标是赵尚志,一时没机会,又害怕身份暴露,而当时抗联对这种奸细、特务的警惕性也不高。1934年7月1日,李启东去支队司令部开会,这个汉奸主动请求“护送”,走到宾县8区乔家崴子的一片小树林时,将李启东杀害。

三岔河之战,李根植战死,铁汉子赵尚志曾经落泪。1940年,于保合、李在德夫妇生了第一个男孩,他给取名“于根植”,说让我们的后人永远记住这位抗日英雄。

李启东被暗杀,对赵尚志刺激更大,特别悲痛,他认为李启东是替他牺牲的。

东满反“民生团”的血潮恶浪,曾经波及到北满。奸险的鬼子对3军当然也不会放过,大肆宣传“赵××队内的韩人都是我们派去的”。赵尚志根本就不理睬这一套,在这上头3军绝对是一片净土。金策、李福林、李熙山、李启东、李根植、姜熙善、朴吾德、马宏力、李泰、朴吉松等等,赵尚志团结、重用了大量朝鲜(族)同志,这些人心情舒畅,甩开膀子抗战,绝对是3军的精英、骨干。

珠河地区最早的党组织,成员几乎都是朝鲜(族)同志。赵尚志从“朝阳队”拉出来的九个人,除了王德全,全是朝鲜(族)人。无论反“民生团”的妖风怎样刮,上头有什么指示,赵尚志根本不为所动。他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事实。这些人出生入死,打日本那么不要命,说他们是日本人派进来的奸细,见鬼了!

哈东司令李福林

李福林,原名公道轸,又名崔东范,和赵尚志同岁,1918年流落到中国,先后在和龙、宁安、海林、阿城从事农民运动,曾两次被捕。第一次押送途中过桥时,一拳将警察打入河中,成功逃脱。第二次关在奉天监狱,“九一八”事变后被组织营救出来,任满洲省委巡视员。之后历任珠河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珠河游击队党支部书记、哈东支队党委书记、3军执法处长、1师政治部主任兼哈东地区游击司令,人称“哈东司令”。

抗联各军编制略有不同,就是设不设政委。1军、2军有政委,又有政治部主任,跟今天差不多。3军及其他各军没有政委,只有政治部主任,这政治部主任实际履行的就是政委的职责。所以赵一曼那2团政治部主任,一些很权威的文章中就说她是政委。有的军又有差异,如5军,军、师为政治部主任,团为政委。

毫无疑义,李福林是个政工干部。人们称他为“哈东司令”,更看重兼任的这个职务,除了对“主任”这两个字比较生涩外,当然也不无通常那种言传意会的东西。就是今天,军政主官中,司令员也是1号首长。而比这一切更雄辩的是,这是个军政双全的人物,司令当之无愧,有他指挥打的许多好仗为证。

3军第一次东征,与谢文东、李华堂等部攻打方正县城,就是执法处长李福林率领少年连首先攻占的东门。他带领几个战士,冒着弹雨,冲过城壕,爬越城墙,炸毁了东炮台,打开城门。查阅史料,采访当事人,抗联无“敢死队”一词——实际这几个人就是敢死队,执法处长就是敢死队长。

1936年5月,在依兰县珠山附近一次伏击战中,李福林指挥部队歼灭20多个鬼子,包括一名大佐。

这年冬,3军主力西征后,李福林率1师1团转战哈东地区。他亲自率队攻袭林口县城,袭击延寿伪警察大队,在夹信子设伏,打死20个鬼子。

1936年9月召开的珠汤联席会议,李福林当选为北满临时省委委员,担任组织部长。不久,出任3、6、8、9军组成的联军依东办事处主任,负责为上述各军筹措军需。

1937年4月,李福林率少年连和警卫连去省委开会,途经通河县二道河子宿营时,有汉奸告密,被600多日伪军包围。激战一天,傍黑突围时,李福林左膝盖被打断。警卫员、鄂伦春族战士李宝太,背起他跑出不远,中弹牺牲。齐副官又要背他,他推开齐副官,说快带队伍突围。齐副官不肯,李福林厉声道:多死一个人有什么用?快走!这是命令!

子弹飞啸中,李福林沉静地划着火柴,点燃了随身携带的文件,然后抓起匣子枪向扑上来的敌人射击。

模范师长郝贵林

比赵尚志大七岁的3军4师师长郝贵林,和赵尚志是热河老乡。如今这种三省(区)交界地带也大都属欠发达地区,那时就更苦了,偏远闭塞不说,关键是土地瘠薄,这对土里刨食的庄稼人就意味着灾难了。说不清什么时候,他只身走北荒到了珠河,在黑龙宫对面山沟里搭了个窝棚。一个肯下死力气劳作的壮小伙子,一片富得流油的土地,那跑腿子窝棚就有了一种宫殿般的感觉,鼾声中就有了一个个金碧辉煌的梦。待到扛枪的人像蝗虫般一群群来去时,别说那梦了,这命都说不定在哪一声还未听完的响亮中就没了。

1934年春,珠河游击队打下黑龙宫后,郝贵林就跟着队伍走了。

没有保人,一个孤零零的跑腿子,谁知道你什么来路呀,不要,怎么说也不要。可这郝贵林要是几句话就能打发走的,也就不可能参军两年就当上师长了。他就认准这支队伍不抢不夺,这兵非当不可了。队伍到了哪儿,他帮着遛马、挑水,不用他干,他就干别的,这世上只要有心,活是现成的。部队出发了,他扛根棒子在后边跟着。打宾州,一些义勇军、山林队畏惧不前,郝贵林不算大的眼睛瞪得溜圆,抡着棒子嗷嗷叫着往上冲。大家都觉着这个长脸、中上个头、挺魁梧的跑腿子是块料,赵尚志就说行了,收下吧。

李启东被暗杀后,3军司令部成立政治保安队,负责保卫领导机关并执行紧急战斗任务,成员都是勇敢善战、政治可靠分子。具体成立时间没有记载,郝贵林是这年秋天被任命为队长的。

时值赵尚志率队在五常县境活动,突然进袭双城东部的方城岗、小山子,并将其占领,敌人即调兵“讨伐”。郝贵林自告奋勇,要求带几十骑兵,向宾县进击,将敌引开。赵尚志说宾县大排队多,郝贵林说那帮小子不“顶壳”(顶用),咱一个能打他十个。

保安队连下三道街、包家岗,3小时缴枪30多支。

宾县一支较大的山林队“占北平”,义勇军风起云涌时也“义勇”过,之后就投降了,时常袭击抗日军。保安队到达7区财神庙附近时,郝贵林听说“占北平”有支40多人的队伍在那儿,天将亮时指挥队伍将屯子包围,然后单枪匹马进了屯子,大叫:当家的在哪猫着呀?快出来见俺!

一个头目跑出来,郝贵林用匣子枪指点着他:俺们是赵司令的先遣队,大冷的天,弟兄们想进来暖暖手脚,你说行不行呀?

一会儿工夫缴了50多支长短枪。

1935年秋,郝贵林升任4团团长,两个月后任师长。

年底,郝贵林和政治部主任金策率部东征,开辟新区。部队顶风冒雪进至勃利县东北部的七台河煤矿时,是凌晨3点来钟。这里是敌人的重要据点,4师要在这一带活动必须打掉它。约莫两袋烟工夫,一个俘虏被拖上山来。敌情明了,战斗部署,郝贵林以90%以上的兵力围打日军。战斗持续一个多小时,一小队日军全部被歼,一连伪军大部活捉,缴获大量枪支弹药和军用物资,将矿井坑口炸毁,劳工全部放走。

密山县哈达镇位于七台河南百余里处,是西通鸡西、东达密山县城的交通要冲,驻守伪军26团,团长姓苏,人称“苏二鬼子”。郝贵林选3个机灵的战士,打入伪26团,很快发展了20多人。一天夜里,4师突然发起攻击,里应外合,活捉“苏二鬼子”,伪军不战而降。

郝贵林指挥作战,以机动灵活稳准狠著称,像鹰一样瞅准了猛地扑上去,叼一口就走,待敌人缓过神来,人早没影了——有人将其总结为“鹰袭战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