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 >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第70部分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第70部分(1 / 2)

>

无论王明、康生每天有多少大事需要处理,北满党和抗联的这等大事,在他们眼里怎么都如此得微不足道呢?无论怎样百思难解,这都是他们咳都未咳嗽一声,就把浴血奋战的三万抗联官兵扔在那冰天雪地里,夹起皮包走人的一个注脚。

省执委扩大会结束几天后,七七事变爆发了。

在中国的现代史上,自“九一八”事变后,没有比七七事变再大、再具影响力的事变了。《义勇军进行曲》早就吼出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现在则要加上个“更”字,或者再来个“最”字。具体到这片已经抗战六年的黑土地,“王康信”中曾令人费解的“大事变”,一些人觉得有了结论、答案了。5月,关东军称赞伪军“素质已经大大地提高了,现在已经能独立担任讨伐,去年年末他们在东边道的讨伐上获得了非常好的成绩”。可两个月后就给了关东军一个耳光的,仿佛还印证了“抗日反满不并提”的“正确性”的事实,是许多伪军哗变,掀起一个小高潮。形势变化就像个万花筒,而所有反日武装都能明显感觉得到的,则是日伪当局越发加强了“治标”、“治本”的“讨伐”力度,半年后就开始了十四年抗战中的最艰难的时期。

8月28日,《赵尚志、张寿海Ц樾值男拧分校衔壳暗闹腥照秸峒绦┐螅啬诓荒芎芸斓刂苯釉保笨拐浇呦蚣杩嗟慕锥巍6钡澈透骶洌∫馐锻骋弧⑿卸骋唬昂敛灰览档模朔约呵敖幸磺欣眩迤平衲甓取赵舸蟆疤址ァ薄急该髂旯ぷ骰。彼亢廖捶牌急复笫卤涞墓ぷ鳌薄?br />

这年3月,东边道“独立大讨伐”结束后,日寇将“讨伐”重点从南满转到北满的伪三江省,着手三江“特别大讨伐”。这是“三年治安肃正计划”中的重要一环。以往都是秋冬季进行的“大讨伐”,这次还是青枝绿叶的夏季,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对抗日联军发动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残酷的“讨伐”。

11月26日,在紧张的反“讨伐”战斗中,赵尚志给苏联远东军司令部布留哈尔元帅写了一封信,“希望远东军司令部予以正确之指导及协助”:

我们夺获日寇轻重掷弹筒多次,该种武器在游击战争中携带极为便利,但缺乏炸弹,缴获日寇新式重机关枪数次,子弹亦缺乏(满军及民间都没有该种子弹),联珠枪子弹现已无处缴取或购买(而且我们枪支中连珠枪占相当多的数量,约在三分之一),我们对于化学战备常识一点儿也没有,关于化学药品爆炸药及防毒面具等的原料一点儿也没有,并且我们也不会制造,我们虽然俘获过敌人的短波无线电,但材料亦甚缺乏,并且技术人才也没有,是不是都可以想一个办法呢?可是最主要的还是对我们在总的军事方策上的指导。

从上述内容到开办政军干校,再到雄心勃勃的远征,赵尚志想的都不止是眼前的反“讨伐”,而是抗联长远的大战略。无论是作为3军军长,还是通常会被加上“北满”这个限定词的抗联总司令,小个子、大气魄的赵尚志,都不能不这样想。而且在想到这一切时,也不能不想到一水之隔的“阶级祖国”。不但早就想了,而且有行动了。珠汤联席会议结束不久,就派1师师长刘海涛过界去苏联,商谈解决兵工厂、被服厂、医院及电台设备了。

也巧了(赵尚志的“巧事”,堪称抗联之最),不久,6军2师师长陈绍宾从苏联回来,捎回个口信:苏联要跟日本开战,苏联边防军负责人邀请东北抗联主要领导人到苏联去,研究配合苏军行动问题。

之前,北满、吉东各军几乎无不通过各种渠道向苏联求援,均无结果。这回苏联主动示意,当然求之不得了,也与以往迥然不同了。年底,北满临时省委在依兰杨家沟召开会议,一致同意派人过界毋庸置疑,问题是这等大事,派谁去呀?

赵尚志提议张寿海ィ蛭攀亲苷尾恐魅危稚贸ね饨弧U攀俸'认为应该赵尚志去,你是联总司令,你不去不足以表示我方的诚意。赵尚志说日本子正在“讨伐”,我得带兵打仗。张寿海涤貌涣硕喑な奔洌闳チ司湍芘陌澹庋吹箍斓保谑∈奔洹?br />

1938年1月初,赵尚志从佛山县公义勇屯越过冰雪覆盖的黑龙江,进入苏联。

结果是灾难性的。

王明、康生撤销满洲省委,让杨光华把省委存留文件全部销毁,一班人到莫斯科“讨论满洲工作问题”。杨光华觉得有些文件很重要,让交通员送去莫斯科。一般是不会出问题的,哪曾想这回偏偏是个“二般”,途中丢失了。王康越发认为满洲省委有问题了。审查后,杨光华被流放北冰洋,1956年才得以回国。另一位也是从上海中央局调来的常委、宣传部长谭国甫,不知被弄去了哪里,从此音讯皆无。

一路上,赵尚志肯定会想到此前一去不归的刘海涛和朱新阳。这应该是始终萦绕在他心头的一个谜,只是今非昔比了。在临时省委会议上,他们甚至列出个单子,枪多少,弹多少,服装多少等等,好像一见到老大哥就什么都有了。如果能在黑龙江对岸的“阶级祖国”境内,为抗联建立营地、医院、军校,那又该是怎样一幅令人神往的抗战景象呀?当然,还要请苏联同志帮助与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取得联系,解决东北党的路线分歧问题——这些在给布留哈尔元帅的那封信中,已经说过了。

其实,从赵尚志上路的那一刻起,他前面的一切都是“二般”了。

苏联军人明确地告诉他:远东军没有对抗联的任何人发出过邀请,你只能被视为非法越境者而送进监狱。

赵尚志成了苏联人眼里自说自话,而且胡说八道(用东北话讲叫“撒谎撂屁”)的不速之客,一关就是16个月。

赵尚志会些俄语,就激烈地争辩。可到了这地界,谁听他的呀?

临行前约定,赵尚志过界后一个月,张寿海柿奖呓缫淮印U陨兄疽欢ɑ岽乩创笈淦鞯堑眯枰嗌偃丝嘎硗匝剑?br />

2月初开始动作。3日,张寿海?军10师、6军2师攻打鸭蛋河镇,未能得手,撤至都鲁河一带。4日,戴鸿宾率3军1师、9师和6军一部,攻袭肇兴镇,撤出战斗时与日军遭遇,击毙板坂大尉以下18人。敌人紧追不舍。戴鸿宾与蔡近葵、李振远两位师长商议,决定退往苏联。一为脱离险境,二可安顿伤员,同时也好接赵尚志回国。过界即被缴械,戴鸿宾被关进监狱,蔡近葵、李振远和五百余骑兵被送上火车,沿着当年过界的义勇军的老路,经西伯利亚铁路辗转回国,交给了新疆的“红色军阀”盛世才。

老人们说:一个口信,两个军长进了洋“笆篱子”(由俄语“警察局”转义的“监狱”演变的东北方言——笔者注),五百余精锐尽失。

第33章 笔战

×××的“意见书”

《×××(笔者将姓名隐去——或姓名,或名字,本章除注明者外,均与此同)同志给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的意见书》(又称“《×××同志给中共北满临时省委的信》”),应该是1938年2月9日,即赵尚志“应邀”赴苏过界一个多月后写的,全文7000余字。

开篇第一个自然段,即说明“党的意识统一与行动的一致,是战胜一切复杂困难的先决条件”。然后说明“我北满党在珠河中心县委时代,就表现地方党与队伍发生不可能解决的纠纷悬案”,“这纷扰的波浪扩大到整个吉黑两省党与队伍中,这简直是民族革命战争的罪恶行为,是反党的倾向。为了彻底了解这一罪恶的根源,我们就不能不将这东西的历史发展过程写给你们”。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