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本 > >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 >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第118部分

雪冷血热(Ⅰ-Ⅱ2部全)第118部分(1 / 2)

>

第52章 “只要是血在温,只要是头尚存”

在东北战场牺牲的最后一位军长

许亨植,原名许克,3路军西征前化名李熙山。1909年生于朝鲜庆尚北道,其父因反日被通缉,1913年全家流亡中国东北。他1930年入党,同年五一在哈尔滨参加游行示威被捕,“九一八”事变后被组织营救出狱,任宾县特支委员。之后任哈东支队指导员、大队长,3军1师2团团长、3团政治部主任、3师政治部主任,9军政治部主任,3军军长,3路军参谋长兼12支队政委。

3路军老人说,许亨植高个,圆脸,浓眉大眼,一身“疙瘩膘”(凸起的块状肌肉,意为结实),爽快,果断,说话、办事“嘁里喀嚓”(干脆、利落),打日本那是坚决性的。

讲一口流利汉话的许亨植,先后在宾县、汤原做地方工作,1933年春又被派到珠河县黑龙宫。这位与金策、李启东同时期的职业革命家,扮作雇工,水田、旱田都是把好手,人又豪爽、仗义,谁有困难,竭力向前,而且见多识广,颇受拥戴,许多年轻人都要跟他拜把子,愿意听他的。当时,铁道北的黑龙宫、侯林乡一带,有许多义勇军、山林队,打着反日旗号反日的不反日的,对共产党和珠河游击队的态度也形色不一。许亨植向这些队伍宣传“1·26”指示信,许多头头都表示欢迎,对这个谈吐不凡、一表人才的朝鲜族小伙子,很是高看。

许亨植能打硬仗,有人说他是员猛将。1936年初,在道南高丽营子战斗中,面对绝对优势的日伪军,有的义勇军临阵脱逃,援军又被阻在途中,3师政治部主任许亨植坚决不后退,终于打退了敌人。官兵士气大振,接下来又在拉拉屯、五道岗、十八层甸子战斗中,连战连捷,打出威风。

3军西征,许亨植率先遣队。3路军西征,也是这员猛将率领首批部队披荆斩棘。

西征先锋,人生地不熟,每一步都是第一步,会有什么样的凶险,又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智慧?这一切都无法详述,只知道把这样的担子交给他,这本身就意味着什么。

1938年9月6日,《中共北满临时省委致张寿海У男拧分兴担?br />

熙山同志在半年来的九军工作中,是相当的执行了中央路线的。他正(确)的对待了上层的关系,以诚恳和坦白的精神去说服上层,使上层能容许和帮助下层党政工作的顺利进行。经过训练班的方式,能够提拔一部分新的干部和团结一部分干部在党的左围。并训练班的方式来起模范作用,而改善队内政治工作和队员的一般意识倾向,在队内建立了党的组织。因此当九军二师进行投降时,能够推动上层及时的清洗了队伍,能够实现了新的九军二师岭西远(征)计划。

有老人说,8军也好,9军也罢,政治部主任这个角色,不但难干,而且凶险。许亨植在9军干得挺好,跟李华堂等人也处得挺好,这是非常难得的。可有人认为他跟赵尚志是一伙的,把他调离了。

倘若许亨植继续担任9军政治部主任,9军后来会怎样,这是谁也不好说的。他在大罗勒密的密营中,办了3期军政训练班,培训120余名官兵,李华堂被俘叛变后,正是这些骨干撑起了9军的脊梁。

作为北满省委委员、3军军长、3路军参谋长,他自然也参与了省委和3路军的许多重要决策。

1939年10月27日,他在给某人的一封信中写道:

紧急通告和宣传品已经收到了,检阅之后,我对于你所认识之目前中心任务变动问题(即拥苏占一等地[位],而应援国内抗战处于次要地位)是有意见的。

现在中国革命的阶级(段)是民族革命战争的阶段,民族革命战争的烽火,已经在中国各地普遍的燃烧起来,中国民众现在都被吸引到这一战争的范围内,即使东北的民众虽然现时还未直接参加,但他本身所感觉到的是民族压迫,首先要求的是民族解放,应援国内抗战这一口号是最能动员广大群众的口号。并且在响应国内抗战中,我们自然在实际上拥护了苏联,但是我们如果首先拥护的口号,无疑的是又犯了“左”的毛病,而未认清东北民众的一般心理和现阶段我们动员广大群众的口号及工作任务。

这样一种观点在当时是难得的,把它说出来也是需要勇气的。

1941年后,3路军部队陆续进入苏联整训。1942年夏,留在国内的40多人编成3支小部队,由金策、许亨植领导,在龙南地区活动。

后面将会写到,金策不想去苏联。许亨植是否也是这种态度,笔者没见到有关资料。已知的是,这个善于独立思考,并敢于直言的人,是东北抗联在东北战场牺牲的最后一位高级将领。

7月底,许亨植到东兴县西北的五顶山,了解张瑞麟率领的小部队活动情况。8月2日回返铁力密营,当晚在青峰岭下露营,第二天清晨被敌包围、袭击。

敌人是庆安县伪警察队长国长友带领的30多人的“讨伐队”,许亨植身边只有两个警卫员,凭借树木、倒木掩护,向敌人射击。国长友知道许亨植的身份,这个铁杆汉奸要在主子面前显能耐,喊叫投降,想抓活的,伤亡几个人后,下令集中火力向许亨植射击。许亨植身中数弹,手中的匣子枪仍在吼叫,直至牺牲。

前面说过的攻打大罗镇,就是为的给许亨植报仇。朴吉松和张瑞麟两支小部队集中20多人,红着眼睛冲进去,混乱中让国长友跑了。东北解放后,这小子被于天放抓住,公审后枪决了。

冯治刚“会推八门”

田家船口战斗后,冯治刚率2支队到谷家窑时,被敌包围。

3路军远征西荒,敌人感到威胁。12团骑兵横行北安和五大连池地区,更使敌人心焦,急于给对手一个打击。只是西荒地域辽阔,兵力稀少,不易调集,对手又忽东忽西,难以捕捉。这回终于逮住机会,即从北安、讷河、克山等地调来3000多日伪军,恨不得一口把2支队吞了。

谷家窑位于德都县城西15公里的讷谟尔河南岸,有几十户人家。腊月底,快过年了,厚重的积雪压迫着低矮的草房,战前的死寂则压迫着人心,把庄稼院渐浓的年味儿驱赶得无影无踪。屯外四野一马平川,前面的邱家窑和周围的大小屯子,都被陆续赶来的敌人占据了,北边讷谟尔河边树林子里也是敌人,都是骑兵。清冷的阳光在雪原上跳跃,晃人眼睛。

邱家窑的敌人不断打枪,炮弹也在空中划着抛物线飞来。一个鬼子和几个伪军官举着望远镜,在围墙后面探头探脑。冯治刚抓过一支连珠枪,枪身把院墙上的积雪按出个缺口,吧的一枪,那个鬼子向后仰去。就在敌人愣神的瞬间,第二枪响了,一个伪军官又应声倒了。

北边的敌人在树林子里“打马桩子”,有进攻的模样。王钧冲敌人打了一枪,让个老百姓送去一封信,意思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你们不要为日本人卖命。伪军围着个胳膊被打伤的伪军议论,说这枪打得真准。那送信的老百姓说:人家这是打的朋友枪,让你们老实别动,不然就打脑袋了。

北边敌人再无动作,也不打枪了。其他方向枪声不断,特别是南面,打炮,轻重机枪火力很猛,还曾试探着攻击两次。

天黑后,冯治刚下令向南突围。

王钧老人说,北边敌人兵力少,南边打得最激烈,其实都是假象。南边是平原,北边过了讷谟尔河就是五大连池,山区。敌人认为我们非往北去不可,布置了三道防线,天黑后把南边的兵力也调过去了,南边只剩些伪自卫团。我们如入无人之境,200多人只牺牲1个。

2支队去谷家窑途中,抓住个姓吴的伪自卫团长。2支队突围后,敌人莫名其妙,问他怎么回事,他说:这个队伍你们打不了,人家那个大官会推八门,推出南面是生门,吃饱喝足就走了。

前面说过,汤原游击队成立后,冯治刚不服气,自己拉起一支“文武队”,要跟这帮满脑袋高粱花子的人比试比试,看谁更有能耐,打鬼子更厉害。

有人投笔从戎,到了也没谙出军中之道,免不了书生气。冯治刚拿笔的手很快练成神枪手,他的聪明才智都用在了抗战上,果敢、沉静,多谋善断,用头脑打仗。3路军到西荒后打下的第一座县城,是他指挥的,其影响是战略性的。汤原那样一座在下江地区影响很大的县城,也是他策划、指挥攻破的。他指挥的大仗小仗,经常会在一种不可思议的冒险中,让人领教一种奇兵的快感。用有的老人的话讲,是战前让你觉得挺悬乎,这仗能打吗?能这样打吗?打起来却觉得挺容易,伤亡也不大。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