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1 / 2)

>面对接踵而至的自然灾害、空难、矿难、恶性交通事故,面对媒体对不幸遇难者的不断深入报道,面对马路大街上形形色色的乞丐,我们的心灵,一次次被感动,一次次被强烈震撼,我们一次次落下同情之泪,我们一次次伸出爱心之手,甚至奉献出我们的热血。久而久之,我们的情感神经日渐迟钝,行善爱心日渐疲倦,我们变得一天天麻木冷漠起来。有一天,突然发现我们的爱心善举,有些是被人蒙骗挟持,从中牟利而发财致富时,我们无比震惊愤怒,我们开始警觉戒备,我们可开始冷酷木然,我们开始变得心硬如铁!我们心中的善良开始蒙尘冰冻。我们的热血开始降温!媒体,你还用什么来感动中国?灾难,你还用什么来感动亿万民众日渐坚硬的心?

人类历史,是部充满灾难的历史。数千年来,人类与天斗,与地斗,与人类自己窝里斗,书写出气壮山河的雄壮历史画卷。但是,在突如其来的巨大自然灾难面前,我们人类,包括人类中的精英、英雄们,却往往束手无策,象几粒微尘那样渺小。我们人类的抵御在大自然巨大灾害面前,却是那样弱小,不堪一击。

做为地球上万物之灵的人类,我们几十亿人类生命,是手足相连血脉相通的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砸断了骨头连着筋脉的鲜活生灵,是同一个万物之灵巨大躯体上唇亡齿寒、息息相关的细胞群体。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使自己受伤的躯体早日愈合康复。

俗话说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一个人的一生,不可避免地遭遇七灾八难,天灾人祸,生老病死,随时都会骤然降临到自己头上,令人猝防不及。人在灾难的黑暗枯井深处,最渴望的是一缕带来希望的阳光。

济危扶困,行善助残,同情资助扶持弱者,也是人类所特有的善良天性,是人类的一大美德。行善,是不需要任何回报的馈赠救助行为 ,是付出,是奉献,是扶持,是帮助,是没有任何功利与私利的成分掺杂其中的高尚行为,同时也是人类心灵的需要,是获得心灵安慰与满足。善良爱心,是沙漠瀚海中的一汨清泉;寒冬里一缕温暖的阳光,一盆燃烧的炭火;炎炎夏日中一抹绿荫;黑暗里苍穹中一颗璀璨的北斗!

行善,一般可分为两种外在的表面行为方式,即精神和经济物质的帮助,其实质内核都是精神范畴,是行善人精神活动的最终结果。一个人一生中偶尔有一两次行善行为,并非难事,若一个人终生坚持行善,就相当不易,实在难得了。播种行善的种籽,便会自然收获快乐的果实。

行善,有个时间差,也就是行善要及时果断,在落难者最危急紧要关键时刻,也是最需要帮助的时刻,此时的行善,便恰似雪中送炭,雨中送伞,往往以最小的行善成本,给落难者以最实际的帮助,并带来刻骨铭心的感动。倘若过了最佳时间差,便有些迟滞落后,给人以过了十五送春联的感觉。危难时刻见人心见真心,便由此而来。危难时刻,一个微笑,一个善意的劝导或扶助,一点额度不大的善资,往往胜过平时赐与千万财富。

行善,有时候很难用善资多寡来衡量行善人的善心指数,同样是一万元善款,对富翁来说,九牛一毛。对贫困者却是笔天文巨款。东南亚海啸受灾,夺走二十多万条鲜活的生命。中国富豪丁磊个人捐资一千万元人民币,成为国内个人捐资的首捐,赢得喝彩赞誉之声不绝于耳。一千万对普通百姓来说,是笔天文数字的巨额财富,但对拥有91亿元财富的丁磊来说,虽说是笔大额款项,但也仅仅是是他全部财富资产的910分之一,如果我们拥有10万家产财富的家庭,它的910分之一又是多少呢?仅为区区百元左右。所以,不能简单用善款额度多寡来衡量分析行善捐资行为。我们这个社会,出现丁磊这样的富豪慈善家,充分体现了当代富翁人格品德的升华;体现了富翁对社会责任意识的提升。此种回报社会的捐资义举,会得到社会各界层的认同与尊重。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我们既需要丁磊这样的富翁慈善家,同时也需要拥有爱心善意的千千万万普通民众百姓。行善捐资,要根据自己的条件量力而行,不宜提倡号召弱势群体捐助,让没有承受能力的弱势群体承受捐资重荷,显得有失社会公平。捐资,不能攀比或简单类比,表示善意的方式多种多样,用句中国老话,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真情无价,爱心无价!

换一个角度分析,对一个身处逆境难处的落难者来说,外界的帮助爱心,只能帮你一时,并不能帮你一世,倘若一个人一生的生存状态,都建立在外界援助的基础上,对社会来说,无疑是种文明的进步,对个人来说却不见得是是件好事,可能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悲剧了。

去年秋天某日,两个外地讲安徽口音的十来岁健康男孩,敲门入室行乞。俺送给他们馒头,他们摇头;俺送给他们苹果,他们仍旧摇头;俺明白了,他俩是那种除了要钱外什么都不要的职业乞丐,俺送给他们五块钱,他们笑了,很世故老练也很职业地连声道谢着,一步步向门外退去,其中一人将双手藏到身后,举止有些反常。俺回眸四下扫量,发现窗台上的一个变压器不见了踪影。俺恍然大悟,猛地一击桌案,大喝一声:把东西放下!俩男孩乖乖地将藏在身后东西放到了地上,转身急速跑掉。从此,俺对那些身体健康的乞丐,充满了警觉戒备,开始敬而远之,开始冷漠淡然,开始心硬如铁!精明的城里企业家跑到股市里圈钱,精明狡猾的乡下汉子组织起职业乞丐队伍,跑到城里来骗钱圈钱,竟然成为暴发速成富翁,看来此言不虚。

依稀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为筹建省残疾人活动中心,全省范围内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募捐活动。县民政局和县残联联合负责主办本县的募捐活动,一位副局长和残联的秘书长动员俺做回表帅,俺便捐了笔善款。几个月后,民政局新添了辆桑塔纳,局长们腚下从此有了新座骑。俺心下狐疑,四下一打听,终于听到些眉目,原来这次捐款活动与省残联是有分成的,局里的这辆二十多万新车,就是用这次本县捐款的提成款买的。每次见到那局长们坐在那辆桑塔纳中,威威赫赫地进进出出,虽然俺所捐善款数额不大,仅仅够买局长们新坐骑上的一只轮胎,但俺还是有种被那局长们压在俺后背上的沉重感觉,心里老是有种被愚弄欺骗的感觉,这种感觉许久挥之不去。从此,俺对单位部门的任何捐款活动,失去了热心,变得十分漠然,敬而远之,成了一毛不拔的铁公鸡。

面对假丐伪捐,俺心硬如铁!

为人乎为羊乎?

杂文

为公乎为私乎,为人乎为羊乎?

-- 闲侃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调整与重建

燕山樵夫

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应为上层建筑领域内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层建筑又需不断调整,必须使之适应经济基础的不断变化,才能使社会健康地向前蓬勃发展。众所周知,中国现代经济基础,较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是与八、九十年代相比较,已经发生了极其重大的改变,已由过去单纯的国有与集体的公有经济,逐渐嬗变为国有、集体、民营、外资、个体、合资、股份制等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国家经济基础,形成了多元化经济成分的多重组合格局,国家的经济基础已发生了重大的量变与质变。但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调整变化速度,却远远落在了经济基础的变化速度之后,我们当前的社会价值体系,虽然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改变与调整,但其体系内核,基本上还是上世纪以公有经济基础为主的道德体系的整体延续,有些道德价值观念,已不适应目前的经济基础,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快速向前发展,逐步改变或重新构建新的社会价值理论体系,已刻不容缓、不容置疑地摆到了理论学家们与新闻媒体面前。

在君权神授的中国封建社会,皇权拥有置高无上的霸主地位。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朕即国家,国家即朕;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视平民百姓如同草芥,状若蝼蚁微尘。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两千来基本上建构在儒家学说的仁爱基础之上,后经孟子、董仲舒等后代名儒发展、细化,逐步形成了完整的理论系统体系,三纲五常其内核是忠君,其致命毒害与危害是,要求臣民无条件的忠于当朝皇帝,哪怕是暴君、昏君,卖国之君,也要无比忠诚与顺从。只有少数明君体悟到民众若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之理的深刻内涵。

我们现代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印记,上世纪其体系内核是“为公”,二十一世纪则是“为人”,提倡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在不妨碍、不损害他人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保障每个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力,充分尊重、保护每个人的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个私字,私,即代表个人、个体、私欲、私念的意思,在过去的道德体系理论里,是被批评批判,被排斥鞭挞的对象,是公的对立面,当属贬义。在现实社会经济成分快速嬗变的今天,以公为核心的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拷问,而呈显尴尬窘态。比如,一个十分敬业的在民营企业中打工者,他在日常工作中的无私奉献与敬业,首先并不是为了公字,他是通过为老板工作而维持自身生存,或实现个人的人生奋斗目标,而整个企业又是老板个人资产,是典型的私对私,在这里并没有一丝一耗姓公的成分。但你不能因此人为私企工作而受到歧视,甚至受到批评非议,更不能简单地予以否定。

依稀记得上世纪媒体上常见公而忘私、大公无私、一心为公、先公后私之类的响亮口号,并推出一批又一批先进典型模范人物,为公无私奉献,甚至勇于献身。最具时代代表性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为了保护集体的羊群,而不惜牺牲自己。倘若我们现在回头换个角度,用当代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去衡量审视,这里就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道德理论难题,在突然降临的自然灾难面前,是人重要还是羊重要?为了保护集体几十几百只羊,而使姐妹二人同时重度残疾,值吗?诚然,两位小姐妹的行为高尚,令人敬仰,令人感动,但她们为之所付出的代价是否过于沉重?而被救的羊群整体价值几何?

······

儿子坐着,老爸站着!

杂文

儿子坐着,老爸站着!

燕山樵夫

百善孝为先。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文明中,忠、孝、

义是做人的一种美德,在家孝敬父母,是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与要求。中国古代历史上历代名儒雅士、

英雄好汉们,对孝道均极为推崇备至,并身体力行,有关孝道的典故、事迹多得不胜枚举,可谓层出不

穷。几乎每个时代,都会出现一批杰出的孝子与孝女,成为人们行孝的楷模。

最近,在报上读到一则报道,黑龙江省34岁青年农民郭永山,到山东烟台打工,在老板赖欠工钱,

身上仅有两元钱的窘境状态下,为了回家探视重病在身的老母,沿铁路徒步行走八十天,穿越两市五省

,风餐路宿,历尽诸多磨难险境,跋涉数千里,终于回到家乡为老母尽孝,让老母在临终前满足地阖上

了双眼。拳拳孝子之心,读来委实令人感动,催人泪下。

母爱似水,父爱若山。在天下父母们的眼眸里,儿女是心是肝是肺,是胸前胸后的肉,是周身流淌

的热血;是家族血脉延续的真实传承载体。母不嫌儿丑,再丑的儿女,在父母眼里也是最顺眼受看的人

最新小说: 丁一蓝文集 独向一隅文集 邓岚心文集 弄哭那个小呆子 不能出卖小猫咪 竹马总想扑倒我 苏苏修炼法则 丹房主人文集 戴高山文集 冬日小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