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软磨硬泡了好长时间,发现根本没用,所以干脆直接去找我们领导了。领导给我做了好长时间的工作,我才答应接受采访。说实话,我很佩服石敬薇这个记者,觉得她很有办法,很能干。但我拒绝的理由只有一个:恐惧。
第三天早上8点多,我正在食堂上班。我们食堂经理突然把我喊到了她的办公室。她高兴地对我说:“你看看,你上电视了,恭喜你。”
那是我第一次在电视上抛头露面,当我看到自己的形象出现在电视里,我心里很激动。可能有人会笑话我幼稚,但是,谁没有虚荣心呢?谁又不追求荣誉呢?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我的印象特别深刻。接下来,就是中央电视台的“金土地”栏目和清华电视台采访我。这一次,我有点紧张,但是,已经不害怕了。
接受采访多了,我也就适应了。我个人的体验是,接受采访和我学习英语非常相似,我把它当成了英语学习的一个插曲。我承认,英语的口语练习培养了我的胆量和自信,它给了我应对陌生和富有挑战性环境的勇气和信心,使我面对媒体时不再恐惧。
我把英语学习视为勇敢者的游戏,而媒体的采访,我觉得是勇敢者的写真。它能真实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机智、胆量、学识、气质和口头表达能力。
幸运的是,因为接受采访,我和一些大牌主持人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平时,我只能怀着崇敬的心情,在电视上看到他们的风采;现在,在极近的距离和我崇敬的人进行交流,我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幸运。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而且,他们每个人都给过我鼓励和教育。这是我不能忘怀的。
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的主持人王志对我说:“我们做了该做的,你却做了许多人做不到的,希望你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工作带来更多的惊喜。”
3。分数改变命运
张立勇
上帝只钟爱那些自助的人。如果你不努力,你不拼搏,所有的机会都会和你失之交臂。
人的一生,大大小小都是从考试过来的,或者为名,或者为利,或者为工作和生存。我们每一个人都和考试纠缠不清。从更大的意义上说,人生是个大考场,我们每个人都在给社会和人生交一份答卷。
我的情况和别人好像有点儿不太一样。这种不一样主要体现在我的身份和我的职业以及人生经历上。1999年6月,我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得了82分;2000年6月,我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得了84分;2001年1月,我参加英语托福考试,得了630分。
我是清华大学十五食堂的厨师,说实话,这些考试和我的职称、职务的晋升毫无关系。但是,它却和我的兴趣爱好有关。我喜欢英语,对英语怀有浓厚的兴趣和热情。我坚持自学英语已经十年了,为了检验自己的学习水平,我参加了一次又一次的英语考试。
有人对英语考试有一种恐惧和厌恶的情绪,我感到很不理解。我想,这可能是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够,或者方法不得当。有一句名言说: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我对这句话体验很深刻。我觉得只有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古人说,不待扬鞭自奋蹄,就是对良好习惯的一种极为恰当的诠释。当某种爱好成为习惯的时候,我们就会感觉它像吃饭喝水一样自然,从而变成我们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东西。
因为我选择了这样一条自己的人生道路,所以我没有机会像大多数的学子那样,经历从学校到学校,顺利地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我只能通过自学来圆我的大学梦。这一次次的考试,使我感觉到我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我和所有的学子一样接受考试。虽然我为学习英语倾注了十年的心血,但我并不知道自己的英语水平到底达到了什么程度,所以,我积极地去参加各种考试。
无论是四级还是六级或者是托福考试的成绩,都不能说明什么,也不能代表什么。但是,我承认这些考试和考试成绩改变了我的命运,更准确地说,是改变了我的生活。我成了人们关注的对象。我每天都要收到很多来信,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家长、教师、媒体,形形色色的朋友都有,还有人给我打电话,有的人竟然到清华大学十五食堂来找我。我原来平静如水的生活被打破了。尽管我一如既往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心态很平和,也从不觉得自己是个人物。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处在一个无法宁静的客观环境之中了。
我的考试成绩出来后,中央电视台的“金土地”栏目给我做了一个专题,我记得那是我四级考试成绩出来后的第三个月。这个节目是以一个进京城打工的农民的角度切入的,后来我听说这个节目还获了大奖。我很喜欢这个节目,镜头中阴郁的色调和黯淡的色彩,象征着每个打工者艰难的生存处境和复杂的心态,更重要的是,它真实地揭示了我的心路历程和人生轨迹。我每看一次这个节目,都忍不住会流下辛酸的泪水,内心充满了欣慰的感动。
我常常想,上帝会厚爱每一个人的,它会用不同的方式对你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给予补偿。但是,上帝只钟爱那些自助的人。如果你不努力,你不拼搏,所有的机会都会和你失之交臂。如果在这十年之中,我放弃了对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的追求,那么,当这一切机遇到来的时候,我又怎么可能把握住呢?
1。饥饿的恐慌
张立勇
那个时候,我才了解到一个大学比一个村还大。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向往和憧憬一个叫大学的地方。
我们村就是个大家族,姓张的人特别多,大约有200多口人。我们家就在村子前面;一开门就能见到大山,真像成语中说的开门见山一样。门口就是水田,对面就是大山,四周也都是山。自然风光非常秀丽,人们置身其中,就感觉走进童话的世界一样。可是,这种美丽的自然景观对生活在这里的山民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我们这里很贫困,交通非常不便,山民居住的条件也很简陋。生存成了山民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他们也不会有心思尽情地享受美丽的大自然的恩赐。
我们在山谷里,去一次镇上要走几十里山路。弯弯曲曲的山路,记载着每个山民的人生,也记载着我童年和少年的人生。
我有一个叔叔住在另外一个县,他在北京的中国人民大学读书。每逢放假的时候,他都会到我们村里玩,我们会围绕在他的身旁,贪婪地听他讲北京的故事。他告诉我们说,人民大学比几个村子还要大。我当时很惊讶,天哪,那么大的校园啊!那个时候,我才了解到一个大学比一个村还大。那个时候,我就开始向往和憧憬一个叫大学的地方。许许多多的梦想,在那个时候就开始徐徐地飞翔了。
在家里,我常常听爸爸讲他小时候的故事。爷爷在我爸爸13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奶奶改嫁了,就剩下爸爸和姑姑两个人相依为命。他俩一贫如洗,连农具都没有,去干活的时候还要向别人借,借别人的锄头,借别人的牲口。农忙的时候人家也干活,龙口夺食的季节,人家都在白天黑夜没命地干,父亲只能抽空儿去借了。
因为从小没有父母的约束和管教,他很调皮、很捣蛋。村里人都用同情和怜悯的眼光打量着爸爸,他们都觉得这个孩子一辈子完了,没什么出息了,可能连媳妇也娶不上。有的人也会歧视我爸爸。爸爸后来长大了,懂事了。可以想像,一个穷孩子在那个年代没有父母有多艰难。他向别人借钱的时候,人家会这样想:他有能力偿还吗?所以,歧视、尴尬、拒绝、冷漠就成为家常便饭。但我特别尊重我的父母,特别崇拜我的爸爸,他虽然没有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最起码他打破了众人觉得这个孩子连媳妇都娶不上的评价,他不仅养活了一个家,而且还生养了三个孩子。我爸爸把姑姑嫁了之后,用姑姑的嫁妆钱给自己娶了媳妇。要是姑姑不出嫁,爸爸就没有钱娶媳妇。虽然我不能对这种事情做评论,但这件事让我对贫穷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爸爸虽然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也算不上特别有本事的男人,但是他能撑起一个家来,能养儿育女。我觉得他已经很了不起了。在村里,我们兄妹几人读书都很用功,这是最让爸爸自豪的事情。他没有给儿子多少钱、多少家产,但他看到了孩子成长,看到孩子们个个都懂事了,看到孩子慢慢有了文化,看到孩子比他有出息,所以他很骄傲。我感觉爸爸很伟大,我们现在生活依然很艰难,但是比我爸爸那个时代好多了。我们都很珍惜今天的生活,虽然还是借钱借米,但是至少不用借别人的农具了,更不用眼巴巴地看着成熟的庄稼心急火燎了。我们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了。最起码,我还有父母的呵护,能得到父爱和母爱。而父亲呢,他没有享受过这种亲情的关爱。
家里最困难的时候也正好是我长身体的时候,所以我的饭量特别大。但是吃饭时,我不敢看着饭盆,那是一种不能拒绝的诱惑。我不敢多盛,因为我盛多了,弟弟妹妹就得少吃,他们会吃不饱的。我的身上流淌着父亲的血液,父亲小时候也是这么克制自己来细心照顾姑姑的。但是,那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啊!毕竟,那个时候我还是个孩子。在我的心里,我不敢奢想吃好,只要能把我的小肚皮撑得滚瓜溜圆就是我最大的渴望和最大的幸福了。贫困给人的印象虽然深刻,但是饥饿给人的体验更是强烈无比。人在那个时候,要求和梦想是很卑微的。
我上初中的时候要交柴米,我常常背着这些东西走几十里的山路。到了高中,学费更贵了,虽然钱能解决一切问题,但却成了我和我家的大难题。有时候没钱买饭票了,我只得回家。从县城到家要步行60里路,快到家的时候,我真的饿晕了,两眼冒金星,见到什么东西都想狠狠地咬上几口。一回到家,见到我狼吞虎咽的样子,站在一旁的爸爸和妈妈总是悄悄地背过身去抹眼泪。这种苦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现在回想起来,心里依然还在隐隐作痛。
在初中的时候,我曾经向一个同学借过100多块钱的菜票,直到现在还没有还清人家。我很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