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他们同行的,还有钱明一家七口人。
随行一共五辆马车,方家两辆,钱家三辆。
钱家为首的马车里,钱明带着三个儿子以及方文博四人共乘一辆。
既然是亲传夫子,那就得来点干货。
拜师后不过半月,方文博就觉得自己学识用一日千里来形容也不为过。
学堂里学的,多是课本里的读读背背,他们那个班级也就是比刚入学的好那么一点点。
像那些扩展引申的释义讲解,是有,但并不多。
不是夫子们不愿意教,而是多数人只能接受他们讲解的那么点知识量,讲多了他们也吃不透。
他本身上学就晚,他班里的同窗与他一样晚上学的有,可不多也就五六个。
其他大多数都曾上过两三年甚至更久,有点基础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t\t\t只不过因为本身资质、勤学态度或其他原因,造成他们成绩原地踏步被降了级,成了他的同窗。
因此,虽然是同一个夫子授课,教学内容也差不多,可学生层次不同,最后能学到多少就看个人的接受程度了。
如今他拜了师,情况肯定不同。
上课被夫子重点关注不说,就是下课或早中晚空余时间,也成了他私下补习时间。
他本就聪明,又勤奋踏实。
一个想教,一个爱学,怎能不进步神速?
钱明甚至觉得,按方文博如今这资质与学习劲头,明年说不上也能参加县考。
暗中看了一下已取得童生资格的长子,摇了摇头,差远唉!
好在这小子是自己亲传弟子,他不酸。
此时他们所乘的马车上,基本上是一个教,一个学,一个问,另外两个在旁听,其实也就是在打酱油。
紧跟在他们后面的,是田氏带着两个女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t\t', '\t')